本書共分三大部分,以“染”、“織”、“繡”最為典型的紡織品圖案的工藝樣式,對世界范疇的代表的紡織品圖案進行歸類與陳述。有別于傳統(tǒng)紡織品藝術史,側重于每個案例的圖案設計表現(xiàn),尤其選取對今天影響至深的經典案例。書籍內容包容了服飾與家居所涉及的紡織品,為讀者呈現(xiàn)工藝下實現(xiàn)的紡織品圖案特征,供大專院校紡織服裝專業(yè)的學生、以及相關設計領域的設計師參考借鑒,更是與同行共勉:在豐厚的歷史面前,以符合發(fā)展的姿態(tài)面對紡織品設計的今天與未來。書籍從確定選題到完稿,歷時近3年,收集資料、閱讀、撰寫,排版,漫長而辛勞,卻使筆者為每一項每一款染織繡工藝與圖案在歷史中的興盛變遷而動心動情:為蘇格蘭格紋花呢在歷史變遷中的作用而贊嘆;為藍夾纈跌宕起伏的歷程而揪心;為都錦生先生的執(zhí)念而感動;為顧繡的代表人物——韓希孟對手工藝至深至高的境界領悟的敬佩;為日本藝人梳理的扎染技法達百余種并予以分類命名的治學態(tài)度而敬意;更被波斯地毯、歐洲蕾絲、歐洲壁毯、中國刺繡等經典藝術作品所感染。染織繡圖案與歷史文化、民族的發(fā)展如此關聯(lián)緊密,正如歐美紡織界總結:蘇格蘭格子等于一部大英帝國歷史,同樣,每一項工藝產生的紡織品圖案,也是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寫照。書籍的編撰中也不斷加強筆者對古今中外歷史上創(chuàng)造染織繡的藝術家、手工藝人的敬佩;對以各種實力予以援助支持的權貴乃至帝王或者商賈的敬意。人在歷史長河中如此不足道兮,有時卻也因為一個人的力量譜寫了歷史中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