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緒論:理論前提與方法
節(jié) 研究對象與選題意義
一 研究對象的界定
二 選題意義及創(chuàng)新點
第二節(jié) 量范疇研究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一 量范疇研究現(xiàn)狀
二 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jié) 研究理論和語料
第四節(jié) 本書框架與主要內容
第二章 “全稱量化”的句法類型學研究
節(jié) 全量成分的句法位置分布
一 漢語全量成分的位置分布
二 全量成分位置分布的跨語言考察
第二節(jié) 體貌的全稱量化對象差異
一 量化對象差異的跨方言共性
二 量化對象差異的跨語言共性
第三節(jié) 動詞重疊的全稱量化功能
一 閩方言的動詞重疊
二 民族語言的動詞重疊
第三章 “部分量化”的形態(tài)句法類型學研究
節(jié)部分量與部分指、非部分量
一部分量化與部分指
二部分量與非部分量的對立
第二節(jié)部分量化的編碼方式
一 部分量詞和部分冠詞
二 形態(tài)句法手段
三 詞類重疊與代詞重復
第三節(jié)部分量化與“題原角色”理論
一 “題原角色”與原型受事
二 漸成客體、體貌與論元
三 部分量化到全稱量化
第四節(jié) 量值大小對詞語句法行為的影響
一 量值大小對與“都”共現(xiàn)的制約
二 量值大小對詞語前后置的影響
三 量值大小對詞語定指性強弱的影響
四 量值大小對否定詞移位的影響
第四章 “完全受影響”“部分受影響”的形態(tài)句法類型學研究
節(jié) 漢語的語法手段
一 “把”字句
二 體貌標記﹒
三 動結式“V完”
第二節(jié) 國外語言的語法編碼方式
一 格標記
二 動詞詞綴及詞性
三 作格與逆被動態(tài)
四 量化副詞、構式
第五章 “處所轉換構式”的語序類型學研究
節(jié) 處所轉換構式的跨語言考察
一 英語處所轉換構式
二 漢語處所轉換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