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報告《“甘青寧新”四省區(qū)漢語方言聲調演化研究——單字調及其連字調格局》的研究成果,該報告依據實地調查的發(fā)現,對西北方言的調類、亞調類進行了重新整理和描寫,并針對相應的亞類進行單字調、雙字調、三字調的整理和描寫。此外,還分析了單字調與連字調之間拱形變化的對應關系,以及相應的語音機制和音系規(guī)則。本書利用一個正在演化過程中的聲調類型,從社會語言學和地理分布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同時結合它的連字調模式,分析該方言發(fā)生變化的社會因素,以及語音的生理機制和音系演化的規(guī)則。本書嘗試從一個點的深入研究,探尋西北方言的演化趨勢。根據每個點的連字調模式,包括雙字調和三字調,結合方言地理分布,逆推聲調的“原型”,構擬聲調的演化路徑。通過單字調、雙字調和三字調格局中調類與拱形的對應變化,以及每個調類的穩(wěn)定和活躍程度,加上文獻記錄和相鄰方言點的聲調情況,判斷二聲系統和三聲系統中四個調類的“原型”,判斷合并的調類的演化方向,討論了語言接觸與語言演化的相互關系,并針對方言劃片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