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西域地方廣大,東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共分三十六國。南北皆有大山,中央有河。東接漢境玉門;陽關(guān)。西限蔥嶺。由中國往西域,有南北兩道。南道由樓蘭傍南山,循河西行,經(jīng)且末、精絕、捍彌、于闐至莎車,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罽賓等國;北道由車師前王庭隨北山循河西行,經(jīng)尉犁、烏壘、渠犁、焉耆、龜茲至疏勒,西逾蔥嶺,則出大宛、康居等國。以上諸國,大抵服屬匈奴,武帝欲弱匈奴,故遣使者前往招徠,而樓蘭、車師阻遏去路,妨害漢使。元封三年,乃遣趙破奴、王恢領(lǐng)兵數(shù)萬,前往征之。破奴擄樓蘭王,王恢獲車師王,二國恐懼,皆來降服。破奴乘勝揚其兵威,借以震動烏孫、大宛諸國。及還,武帝封趙破奴為浞野侯,王恢為浩侯。
武帝征服樓蘭、車師之后,使者往來諸國并無阻礙。不久便有烏孫王昆莫遣使來求和親。先是張騫曾奉使烏孫,約與共拒匈奴,嫁以公主,昆莫不聽。后張騫回國,昆莫遣使隨來中國,使者見中國地大人眾,物產(chǎn)富厚,歸報昆莫。昆莫由此漸漸重視中國。今聞樓蘭、車師皆為漢兵所破,漢使往來西域,相屬不絕,且南通大宛月氏,直出烏孫之后。因此心中恐懼,記起張騫之言,便欲與漢結(jié)好,乃遣使前來獻馬。使者入見武帝,道達昆莫之意,欲娶漢公主,約為兄弟。武帝與群臣議決許之,因?qū)κ拐叩溃骸叭陣毾燃{聘,我國方能遣嫁。使者回報昆莫。昆莫遂遣人送馬千匹,作為聘禮。元封六年,武帝乃以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為公主,遣嫁烏孫,賜以御用器物,從嫁宦官侍御數(shù)百人,贈送甚厚。武帝因念江都公主出嫁異國,道路遙遠,不免愁思。遂命樂工裁箏筑為馬上樂,名為琵琶,使人于馬上彈之,以慰其長途思鄉(xiāng)之心,琵琶由此始有。江都公主既至烏孫,昆莫以為右夫人。匈奴聞之,亦遣女嫁與昆莫,昆莫以為左夫人。公主在烏孫,自建宮室居住,一年之中,與昆莫相會數(shù)次!每會置酒宴飲,出幣帛以賜昆莫左右。昆莫年已老邁,又兼彼此言語不通,雖為夫婦,并無愛情。公主常日悲思,滿腔愁苦,無從發(fā)泄,遂作歌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內(nèi)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鶴兮歸故鄉(xiāng)。
武帝聞知,心中甚是憐憫。每隔一年,遣使者赍持錦繡等物給與公主。后昆莫自以年老,欲使公主轉(zhuǎn)嫁其孫岑陬,公主不肯,上書向武帝陳明。武帝欲與烏孫共滅匈奴,回書勸公主從其國俗,公主只得遵命嫁與岑陬。昆莫不久身死。岑陬代立為王,改王號為昆彌,公主生有一女,名少夫,未幾身死。武帝又以楚王戊孫女解憂為公主,嫁與岑陬,此是后話。
武帝自與烏孫和親,過了一年,公孫卿上言,請改正朔。
武帝命與中大夫壺遂、太史令司馬遷造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下詔改元為太初元年。此時柏梁臺忽遭火災(zāi),焚燒殆荊武帝方巡行海上,考問方士入海求仙之人,并無效驗。聞報柏梁被火,不覺吃驚,急起駕回至甘泉。公孫卿迎著說道:“黃帝造青靈臺,臺成十二日,即被火燒,黃帝乃建筑明庭,明庭即今之甘泉宮也。”又一班方士多言古代帝王有建都甘泉者。武帝聽信其說,因就甘泉宮設(shè)朝會,見群臣。又命起諸侯邸第于宮旁。有越人勇之向武帝進言道:“越中風(fēng)俗,凡遇火災(zāi)之后,重行建屋,務(wù)比從前高大,所以厭勝火事。”武帝依言,于是選擇地址,卻嫌城中太校乃就未央宮之西長安城,建筑一座大宮殿,名曰“建章宮”。先命工人畫成圖本,照圖構(gòu)造。此宮周圍三十里,中容千門萬戶,前殿比未央尤高。正門向南,名曰“閶闔,高二十五丈,亦名璧門,中有玉堂,內(nèi)殿十二門,階陛皆以玉為之。又鑄銅為鳳,高五尺,飾以黃金,置于屋上。
其下設(shè)有轉(zhuǎn)樞,向風(fēng)作飛翔狀,謂之大鳥。其東有鳳闕,高二十余丈,亦名別鳳闕,又曰峣嶕闕,上置銅鳳凰。北有圓闕,亦高二十余丈。又立井干樓、神明臺,各高五十丈。輦道往來相屬,西為唐中,廣數(shù)十里,中設(shè)虎圈。又于宮北鑿大池,名為太液池,中起漸臺,高二十余丈。有蓬萊方丈瀛洲以像海中神山,其余宮殿名目不可勝數(shù)。武帝因?qū)m在城外,來往不便,乃作飛閣跨城直通未央宮。又于長樂宮北建明光宮,未央宮北建桂宮,皆筑復(fù)道相連。桂宮中有光明殿,以金玉珠璣為簾箔,壁嵌明珠,金陛玉階,晝夜光明。并設(shè)七寶床、雜寶案、廁寶屏風(fēng)、列寶帳,時人因謂之四寶宮。
讀者試想長安城內(nèi)現(xiàn)有未央、長樂、北宮三處,武帝往來居住,已是有余。至于游玩之所,則有上林、甘泉、宜春、長楊以及其他離宮別館,原無須興工動眾。只因武帝性慕神仙,又好女色,一半是聽信方士妄說,嫌舊宮矮小,不足迎候神靈,一半也欲趁此廣搜佳麗,充入后宮。即如武帝建筑明光宮,本為求仙起見,到得宮成之后,便發(fā)燕、趙美女二千人,居住其中。所選良家子女,年紀(jì)皆在十五以上二十以下,至年滿三十便令出嫁。據(jù)掖庭總簿所載,統(tǒng)計各宮美女,共有一萬八千人,分派宦者或婦人管領(lǐng)。大者領(lǐng)四五百人,小者領(lǐng)一二百人,其常得進幸者,另行注冊,增加俸祿,至比六百石。惟是人數(shù)既多,其中最得寵者,數(shù)年之中不過進幸一二次,有子者賜金千斤,得孕者拜為容華,或充侍衣之屬。每遇出巡,常選二百人從行,載之后車。又從中挑選十六人與帝同輦,皆不施粉黛,自然美麗。
武帝后宮雖多,自從王夫人死后,卻無一專寵之人。及兩越既平,武帝新得幸臣李延年,精通音律,善于歌舞,又能為新聲變曲,聞?wù)吣桓袆?,武帝愛之。延年有妹,現(xiàn)為歌女,意欲進之武帝,但以出身微賤,不便自言,乃求平陽公主代為薦引。公主許諾。一日武帝置酒宮中,平陽公主在座,延年帶領(lǐng)一班樂工侍宴,待到酒酣,延年起舞,自作新歌一首,挑動武帝,其歌道: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武帝平日閱歷婦女,千千萬萬,不特尋常粉黛,視同糞土,便縱有七八分顏色,也因日常見慣,看不上眼。此時衛(wèi)后年老,王夫人早死,心中也想訪求絕色佳人,無如并未遇見。今聞延年歌詞,觸動心事,不禁嘆息稱善,因說道:“世間豈有此種佳人?”平陽公主知得延年歌中有意,遂趁勢說道:“延年有妹,色藝雙絕,不敢自薦,故借歌詞見意。”武帝聽了,心中高興,立命召之入宮。少頃延年引妹入見。武帝詳細觀看,果然姿容出眾,又試使歌舞,也甚精工,由此大見寵幸,號為李夫人。不久得孕,生一子名髆,武帝封為昌邑王。武帝自得李夫人,甚遂心愿。一班宮人見李夫人常侍武帝,無不艷羨嫉妒。
一日武帝到李夫人宮中,偶覺頭癢,向李夫人取玉簪搔頭。此事傳到后宮,人人想學(xué)李夫人得寵,搔頭皆用玉簪,一時玉價貴至加倍。誰知彩云易散,好月難圓,李夫人入宮,僅有數(shù)年,忽然得玻病重之際,武帝親臨看視。李夫人一見武帝到來,急以被蒙面,口中說道:“妾久臥病,容貌毀壞,不可以見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為托?!蔽涞鄣溃骸胺蛉瞬菀盐#蛛y救藥,何不與我相見,面托王與兄弟?”李夫人推辭道:“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實不敢與陛下相見?!蔽涞鄣溃骸胺蛉瞬环烈娢?,我將加賜千金,并封拜兄弟尊官。”李夫人道:“尊官在帝,不在一見?!蔽涞塾盅员赜娭罘蛉怂燹D(zhuǎn)面向內(nèi),欷歔掩泣,不復(fù)再言,任憑武帝再三呼喚,總不理他。于是武帝不悅,起身出外。此時李夫人姊妹入宮問病,見此情形,不解其故,均大詫異。待武帝去后,即向李夫人責(zé)備道:“貴人不難一見主上,囑托兄弟,何苦違忤主上,至于如此?”李夫人笑道:“我所以不欲見帝者,正是深托兄弟。我本微賤,得侍主上。主上所以眷戀我者,特因平日容貌而已。
大凡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思絕。今若見我顏色非故,必然嫌惡,有吐棄之意,豈肯再行追念,收錄其兄弟乎?”眾人聽了,方始明白,不過數(shù)日,李夫人身死。左右報知武帝,武帝甚是哀悼,命以厚禮葬之,圖畫其形于甘泉宮。
武帝思念李夫人不能忘情,一日駕幸昆明池,乘舟游玩。
此昆明池在上林中,周圍四十里,池中有豫章臺、靈波殿及石鯨。石鯨長三丈,每遇雷雨,常鳴吼,鬣尾皆動。又于池之東西立二石人:一為牽牛,一為織女,以像天河。武帝開鑿此池,本為學(xué)習(xí)水戰(zhàn),置有樓船百艘,船上遍列戈矛,四角立幡旄羽蓋,甚是莊嚴(yán)美麗。后又作大船,可容萬人,上建宮室,以供行樂。時值秋日,武帝身坐舟中,望見夕照西斜,涼風(fēng)激水,景物倍覺凄涼。武帝觸事懷人,自作新詞一首,名曰《落葉哀蟬之曲》,使女伶歌唱。其詞道: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
虛房冷而寂寞,落葉依于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寧?
武帝出來,本為散悶,誰知到此,反覺添愁,于是命駕回到了延涼室中暫息。一時神思困倦,朦朧之間,忽見一人走進。
未知來者何人,且聽下回分解。
武帝征服樓蘭、車師之后,使者往來諸國并無阻礙。不久便有烏孫王昆莫遣使來求和親。先是張騫曾奉使烏孫,約與共拒匈奴,嫁以公主,昆莫不聽。后張騫回國,昆莫遣使隨來中國,使者見中國地大人眾,物產(chǎn)富厚,歸報昆莫。昆莫由此漸漸重視中國。今聞樓蘭、車師皆為漢兵所破,漢使往來西域,相屬不絕,且南通大宛月氏,直出烏孫之后。因此心中恐懼,記起張騫之言,便欲與漢結(jié)好,乃遣使前來獻馬。使者入見武帝,道達昆莫之意,欲娶漢公主,約為兄弟。武帝與群臣議決許之,因?qū)κ拐叩溃骸叭陣毾燃{聘,我國方能遣嫁。使者回報昆莫。昆莫遂遣人送馬千匹,作為聘禮。元封六年,武帝乃以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為公主,遣嫁烏孫,賜以御用器物,從嫁宦官侍御數(shù)百人,贈送甚厚。武帝因念江都公主出嫁異國,道路遙遠,不免愁思。遂命樂工裁箏筑為馬上樂,名為琵琶,使人于馬上彈之,以慰其長途思鄉(xiāng)之心,琵琶由此始有。江都公主既至烏孫,昆莫以為右夫人。匈奴聞之,亦遣女嫁與昆莫,昆莫以為左夫人。公主在烏孫,自建宮室居住,一年之中,與昆莫相會數(shù)次!每會置酒宴飲,出幣帛以賜昆莫左右。昆莫年已老邁,又兼彼此言語不通,雖為夫婦,并無愛情。公主常日悲思,滿腔愁苦,無從發(fā)泄,遂作歌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內(nèi)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鶴兮歸故鄉(xiāng)。
武帝聞知,心中甚是憐憫。每隔一年,遣使者赍持錦繡等物給與公主。后昆莫自以年老,欲使公主轉(zhuǎn)嫁其孫岑陬,公主不肯,上書向武帝陳明。武帝欲與烏孫共滅匈奴,回書勸公主從其國俗,公主只得遵命嫁與岑陬。昆莫不久身死。岑陬代立為王,改王號為昆彌,公主生有一女,名少夫,未幾身死。武帝又以楚王戊孫女解憂為公主,嫁與岑陬,此是后話。
武帝自與烏孫和親,過了一年,公孫卿上言,請改正朔。
武帝命與中大夫壺遂、太史令司馬遷造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下詔改元為太初元年。此時柏梁臺忽遭火災(zāi),焚燒殆荊武帝方巡行海上,考問方士入海求仙之人,并無效驗。聞報柏梁被火,不覺吃驚,急起駕回至甘泉。公孫卿迎著說道:“黃帝造青靈臺,臺成十二日,即被火燒,黃帝乃建筑明庭,明庭即今之甘泉宮也。”又一班方士多言古代帝王有建都甘泉者。武帝聽信其說,因就甘泉宮設(shè)朝會,見群臣。又命起諸侯邸第于宮旁。有越人勇之向武帝進言道:“越中風(fēng)俗,凡遇火災(zāi)之后,重行建屋,務(wù)比從前高大,所以厭勝火事。”武帝依言,于是選擇地址,卻嫌城中太校乃就未央宮之西長安城,建筑一座大宮殿,名曰“建章宮”。先命工人畫成圖本,照圖構(gòu)造。此宮周圍三十里,中容千門萬戶,前殿比未央尤高。正門向南,名曰“閶闔,高二十五丈,亦名璧門,中有玉堂,內(nèi)殿十二門,階陛皆以玉為之。又鑄銅為鳳,高五尺,飾以黃金,置于屋上。
其下設(shè)有轉(zhuǎn)樞,向風(fēng)作飛翔狀,謂之大鳥。其東有鳳闕,高二十余丈,亦名別鳳闕,又曰峣嶕闕,上置銅鳳凰。北有圓闕,亦高二十余丈。又立井干樓、神明臺,各高五十丈。輦道往來相屬,西為唐中,廣數(shù)十里,中設(shè)虎圈。又于宮北鑿大池,名為太液池,中起漸臺,高二十余丈。有蓬萊方丈瀛洲以像海中神山,其余宮殿名目不可勝數(shù)。武帝因?qū)m在城外,來往不便,乃作飛閣跨城直通未央宮。又于長樂宮北建明光宮,未央宮北建桂宮,皆筑復(fù)道相連。桂宮中有光明殿,以金玉珠璣為簾箔,壁嵌明珠,金陛玉階,晝夜光明。并設(shè)七寶床、雜寶案、廁寶屏風(fēng)、列寶帳,時人因謂之四寶宮。
讀者試想長安城內(nèi)現(xiàn)有未央、長樂、北宮三處,武帝往來居住,已是有余。至于游玩之所,則有上林、甘泉、宜春、長楊以及其他離宮別館,原無須興工動眾。只因武帝性慕神仙,又好女色,一半是聽信方士妄說,嫌舊宮矮小,不足迎候神靈,一半也欲趁此廣搜佳麗,充入后宮。即如武帝建筑明光宮,本為求仙起見,到得宮成之后,便發(fā)燕、趙美女二千人,居住其中。所選良家子女,年紀(jì)皆在十五以上二十以下,至年滿三十便令出嫁。據(jù)掖庭總簿所載,統(tǒng)計各宮美女,共有一萬八千人,分派宦者或婦人管領(lǐng)。大者領(lǐng)四五百人,小者領(lǐng)一二百人,其常得進幸者,另行注冊,增加俸祿,至比六百石。惟是人數(shù)既多,其中最得寵者,數(shù)年之中不過進幸一二次,有子者賜金千斤,得孕者拜為容華,或充侍衣之屬。每遇出巡,常選二百人從行,載之后車。又從中挑選十六人與帝同輦,皆不施粉黛,自然美麗。
武帝后宮雖多,自從王夫人死后,卻無一專寵之人。及兩越既平,武帝新得幸臣李延年,精通音律,善于歌舞,又能為新聲變曲,聞?wù)吣桓袆?,武帝愛之。延年有妹,現(xiàn)為歌女,意欲進之武帝,但以出身微賤,不便自言,乃求平陽公主代為薦引。公主許諾。一日武帝置酒宮中,平陽公主在座,延年帶領(lǐng)一班樂工侍宴,待到酒酣,延年起舞,自作新歌一首,挑動武帝,其歌道: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武帝平日閱歷婦女,千千萬萬,不特尋常粉黛,視同糞土,便縱有七八分顏色,也因日常見慣,看不上眼。此時衛(wèi)后年老,王夫人早死,心中也想訪求絕色佳人,無如并未遇見。今聞延年歌詞,觸動心事,不禁嘆息稱善,因說道:“世間豈有此種佳人?”平陽公主知得延年歌中有意,遂趁勢說道:“延年有妹,色藝雙絕,不敢自薦,故借歌詞見意。”武帝聽了,心中高興,立命召之入宮。少頃延年引妹入見。武帝詳細觀看,果然姿容出眾,又試使歌舞,也甚精工,由此大見寵幸,號為李夫人。不久得孕,生一子名髆,武帝封為昌邑王。武帝自得李夫人,甚遂心愿。一班宮人見李夫人常侍武帝,無不艷羨嫉妒。
一日武帝到李夫人宮中,偶覺頭癢,向李夫人取玉簪搔頭。此事傳到后宮,人人想學(xué)李夫人得寵,搔頭皆用玉簪,一時玉價貴至加倍。誰知彩云易散,好月難圓,李夫人入宮,僅有數(shù)年,忽然得玻病重之際,武帝親臨看視。李夫人一見武帝到來,急以被蒙面,口中說道:“妾久臥病,容貌毀壞,不可以見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為托?!蔽涞鄣溃骸胺蛉瞬菀盐#蛛y救藥,何不與我相見,面托王與兄弟?”李夫人推辭道:“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實不敢與陛下相見?!蔽涞鄣溃骸胺蛉瞬环烈娢?,我將加賜千金,并封拜兄弟尊官。”李夫人道:“尊官在帝,不在一見?!蔽涞塾盅员赜娭罘蛉怂燹D(zhuǎn)面向內(nèi),欷歔掩泣,不復(fù)再言,任憑武帝再三呼喚,總不理他。于是武帝不悅,起身出外。此時李夫人姊妹入宮問病,見此情形,不解其故,均大詫異。待武帝去后,即向李夫人責(zé)備道:“貴人不難一見主上,囑托兄弟,何苦違忤主上,至于如此?”李夫人笑道:“我所以不欲見帝者,正是深托兄弟。我本微賤,得侍主上。主上所以眷戀我者,特因平日容貌而已。
大凡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思絕。今若見我顏色非故,必然嫌惡,有吐棄之意,豈肯再行追念,收錄其兄弟乎?”眾人聽了,方始明白,不過數(shù)日,李夫人身死。左右報知武帝,武帝甚是哀悼,命以厚禮葬之,圖畫其形于甘泉宮。
武帝思念李夫人不能忘情,一日駕幸昆明池,乘舟游玩。
此昆明池在上林中,周圍四十里,池中有豫章臺、靈波殿及石鯨。石鯨長三丈,每遇雷雨,常鳴吼,鬣尾皆動。又于池之東西立二石人:一為牽牛,一為織女,以像天河。武帝開鑿此池,本為學(xué)習(xí)水戰(zhàn),置有樓船百艘,船上遍列戈矛,四角立幡旄羽蓋,甚是莊嚴(yán)美麗。后又作大船,可容萬人,上建宮室,以供行樂。時值秋日,武帝身坐舟中,望見夕照西斜,涼風(fēng)激水,景物倍覺凄涼。武帝觸事懷人,自作新詞一首,名曰《落葉哀蟬之曲》,使女伶歌唱。其詞道: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
虛房冷而寂寞,落葉依于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寧?
武帝出來,本為散悶,誰知到此,反覺添愁,于是命駕回到了延涼室中暫息。一時神思困倦,朦朧之間,忽見一人走進。
未知來者何人,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