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之一萬四千七百七

永樂大典殘卷 作者:明·解縉


  六暮度
  進退有度
  【禮記】
  曲禮。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其怒。進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祭義: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并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其在朝廷,則道仁圣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行步則有環(huán)佩之聲,升車則有鸞和之音。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物得其序。
  儉而有度
  【左傳】
  桓公六年,臧哀伯曰: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shù)。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fā)之,以臨照百官。注云:尊卑有隆殺之數(shù),則不為上下無別。馀詳見鼎字。
  勤儉有度
  【宋張元干蘆川歸來集】
  《代祭石林文》以真儒自負,以舊德自居。年逾從心,而神明未衰。位參揆路,而勤儉有度。
  受賞有度
  【東漢書】
  《何敞傳》:敞言於太尉宋由曰: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賜賚,宜有品制。忠臣受賞,亦應有度。是以夏禹玄玉,周公束帛?!稌吩唬赫俟鋈湃胭n周公取之有度
  【許魯齋語錄】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shù),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jié),則常不足。生物之豐歉由天,用物之多少由人。
  所為有常度
  【資善觀書記】
  太宗嘗謂宰相曰:朕每日所為有常度,辰巳間視事,既罷即看書。深夜乃寢,五鼓而起。盛暑永晝未嘗臥,至於飲食亦不過差。說曰:人主不可一息而有怠心也。傳曰:朝聽政,晝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一日之間,無頃刻之廢事也。太宗之對輔臣,諭以每日所為自有常度。至於晝未嘗臥,食不過差,則非耽於飲食宴樂之適,而紊其朝夕晝夜之經(jīng)矣。
  節(jié)有度
  【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吳季扎聘於魯,請觀於周樂,為之歌《頌》,曰:至矣哉,五聲和,八風平。節(jié)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明有度
  【西漢書】
  賈誼《治安策》:行以鸞和,步中采齊,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
  洪無度
  【書】
  多士惟爾洪無度。
  美無度
  【詩】
  魏風《汾沮洳》篇彼其之子,美無度。
  盤游無度
  【書】
  五子之歌。乃盤游無度。
  力行無度
  【書】
  泰誓:今商王受,力行無度飲酒無度
  【左傳】
  昭公七年,鄭子皮之族飲酒無度,馬師氏與子皮氏有度。齊師還自燕之日,罕朔殺罕。
  規(guī)求無度
  【左傳】
  昭公二十六年:王子朝作亂,晉侯率師納王子朝奔楚,使告于諸侯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於周。今王室亂,單旗劉狄剝亂天下,行不若,謂先王何常之有。惟余心所命,其誰敢討之。侵欲無厭,規(guī)求無度。若我一二兄弟甥舅,無助狡猾,以從先王之命,則所愿也。敢盡布其腹心,乃先王之經(jīng),而諸侯實深圖之。
  居處無度
  【史記】
  《文帝紀》:六年,有司言淮南王廢先帝法,不聽天子詔,居處無度,出入擬於天子,擅為法令。遣人使閩越及匈奴,發(fā)其兵欲以為宗廟社稷憂。群臣議,皆曰長當棄市。不忍致法,赦其罪,廢勿王,而徙處蜀,嚴道邛都道病死。
  遨戲無度
  【東漢書】
  陶謙,字恭祖,丹陽人。年十四,猶綴帛為幡,乘竹馬而戲。故蒼梧太守同縣甘公,見謙容貌,異之,許妻以女。甘夫人怒公曰:陶家兒遨戲無度,如何以女妻之?甘公曰:彼有奇表,長必大成。遂與之。
  游蕩無度
  【續(xù)后漢書】
  《高士傳》:皇甫謐,字士安,嵩之曾孫也。出從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六,好學,游蕩無度,或以為癡。
  畋獵無度
  【舊唐書】
  《蜀王傳》:嘗非理毆擊所部縣令,又畋獵無度,數(shù)為非法。太宗怒曰:禽獸調(diào)伏,可以馴擾子人。鐵石鐫钅東可為方圓之器。如忄音者,曾不若禽獸錢石乎?乃削封邑及國官之半,貶為虢州剌史。
  嬉戲無度
  【資治通鑒】
  《后梁太祖紀》:乾化元年,蜀太子元膺,啄齒,目視不正,而警敏知書,善騎射,性狷急猜忍。蜀主命杜光庭選純靜有德者使侍東宮,光庭薦儒者許寂徐簡夫,太子未嘗與之交言。日與樂工群小嬉戲無度,僚屬莫敢諫。
  居喪不度
  【左傳】
  襄公三十年薨于楚宮,立公子。穆叔不欲曰:太子死,有母弟則立之,無則立長,年均擇賢,義均則卜,古之道也。且是人也,居喪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為不度之人,鮮不為患。若果立之,必為季氏憂。季武子不聽,卒立之。比及葬三易衰,衰衽如故衰,是為昭公。二十五年聽讒攻季氏,兵敗出奔,死于外。
  牢禮不度
  【左傳】
  哀公二十四年:公使臧石會晉師伐齊,取廩丘,晉師乃還。餼臧石。牛太史謝之曰:以寡君之在,行牢禮不度,敢展謝之。
  相朝不度
  【蘇子由古史】
  孔子弟子傳:邾隱公來朝,子貢觀焉。邾子執(zhí)玉高,其容仰,定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貢曰:以《禮》禮觀之,二君者皆將死亡。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己亡矣。
  不知度
  【左傳】
  昭公十四年:楚令尹子旗有德於王不知度。注不知國家之法度,與養(yǎng)氏比而求無厭,王患之。九月甲午,楚子殺斗成然而滅養(yǎng)氏之族,使斗辛居鄖以無忘舊勛。
  不改其度
  【左傳】
  昭公之時;子產(chǎn)曰: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濟也。
  不深之度
  【列子】
  《黃帝篇》:列子問於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空,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懦,請問何以至於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智智巧果敢之列也。姬魚語汝,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也?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則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無得是而窮之者,焉得而正焉?彼明處乎不深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游乎萬物之所始終,壹其性,養(yǎng)其氣,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居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物奚自入焉。
  不暉于數(shù)度
  【莊子】
  《天下篇》:不侈於后世,不靡於萬物,不暉於數(shù)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墨翟禽滑厘,聞其風而悅之。
  宮室過度
  【兩漢蒙求】
  高祖七年冬十月,上自將擊韓王信。還,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上見其壯麗甚,怒何曰:天下匈匈,勞苦數(shù)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悅。又漢元帝康衡《言政治疏》:“宜遂減宮室之度”。
  馳驅(qū)過度
  【東漢書】
  桓帝時,梁冀秉政。兄弟貴盛自恣,好馳驅(qū)過度。至於歸家,猶馳驅(qū)過度。百姓號之曰:梁氏滅門馳驅(qū)。后遂誅滅。縱恣過度
  【桂苑叢談】
  高延宗,北齊文帝弟,縱恣過度。為齊牧,乃於摟上濡,使人向上張口承之。又以豬肉和糞以飼左右。
  天命自度
  【書】
  《無逸》: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
  菲儉自度
  【宋史】
  《劉章傳》:章進權禮部尚書,對選德殿。上問章:“今年幾何,而容貌未衰?頗嘗學道否?”章拱對曰:“臣書生,無他所長,惟菲儉自度。晏嬰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為難。臣以為易?!鄙霞螄@久之,親灑宸翰以賜之。
  欲敗度
  【書】
  《太甲》: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子厥躬。注:多欲則興作而亂法度,度,就事言之也。
  身為度
  【史記】
  《夏紀》:禹為人敏給,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
  【宋黃庭堅豫章集】
  《跋司馬公書》:司馬溫公,天下士也。所謂左準繩,右規(guī)矩,聲為律,身為度者也。
  【古鑒集】
  古者以聲為律,以身為度,故按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臂知尋,推而變之為五度審矣。今夫以子谷黍中者度,一黍之廣九十分為黃鍾之長,一黍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蓋所以度長短也。且黃鍾之律不過九寸,然物以三成,音以八生。以三乘九,故二尺七寸而一幅。以五乘八,故四丈而一疋。是始於分,終於丈,五度之大凡也。后世起度之法,雖或不一;然論分不過孫子之算術,蠶吐絲為忽,十忽為抄,十抄為毫,十毫為厘,十厘為分。論寸不過淮南子之艸票刂粟,秋分而禾艸票刂定。艸票刂,禾穗芒也。律數(shù)十二,故十二艸票刂當一粟,十粟當一寸。論丈、引不過漢銅竹之法,漢法,用銅高一寸,廣二寸,長丈,而分寸尺存焉。用竹為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分,高廣之數(shù),陰陽之象也。要之不出以身為度之要也。
  省括于度
  【書】
  《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古今事通】
  蔡襄多識古物,于沂州城土中得所謂銅弩牙,以金銀錯花卉,分寸精絕。一見,證以往省括于度則釋。是固古射法,皆設度者此物也。
  公是集師師非度
  【書】
  《微子》: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奸宄,卿士師師非度。注:上而卿士,亦皆相師非法。詳子字側(cè)言改度
  【書】
  《蔡仲之命》:詳乃視聽,罔以側(cè)言改厥度。
  制義曰度
  【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成曰:心能制義曰度。言心能制合宜之義以度其心。
  鑄鼎失度
  【左傳】
  昭公二十九年,晉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焉。仲尼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晉國將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經(jīng)緯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貴是以能守其業(yè)。貴賤不愆,所謂度也。文公是以作執(zhí)秩之官,為被廬之法,以為盟主。今棄是度而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yè)之守?貴賤無度,何以為國?
  進退可度
  【左傳】
  襄公三十年:立北宮文子曰: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勤作有文,言語有章。以險其下,謂之有威議也。
  【孝經(jīng)】
  容止可觀,進退可度。
  制節(jié)謹度
  【孝經(jīng)】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以險其民非人臣度
  【史記】
  《趙武靈王傳》:國立子惠文王,自號主父而身胡服。將士大夫略胡地,欲從云中九原直襲秦,詐為使者入秦。秦昭王惰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馳已脫關矣。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
  工不信度
  【孟子】
  朝不信道,工不信度。
  為諸侯度
  【孟子】
  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王者得度
  【戰(zhàn)國策】
  劉魏戰(zhàn)於馬陵,齊大勝魏,殺太子申。覆十萬之軍。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齊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國雖小,吾當欲悉起兵而攻之何如?”對曰:“不可,臣聞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計”。
  詳魏字幽弘橫度
  【楊子】
  《寡見篇》:假言周于天地,贊于神明。幽弘橫度,絕于邇言。
  少無矩度
  【三國志】
  曹操小字阿瞞,而少無矩度。日逢叔父於路,乃陽比面口咼其口。叔父又以告嵩,嵩呼操曰:“叔父言爾中風,已然乎”?操曰:“初不中風,但失受叔父,故見罔爾”。后叔父有所告,嵩不復信。操始得肆意焉。
  狹幅短度
  【抱樸子】
  《內(nèi)篇》:《微子卷》:輕秤小斗,狹幅短度。詳子字系于末度
  【壯子】
  古之人,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明乎本數(shù),糸於末度。
  造履請度
  【晉書】
  《陶潛》。王弘見其無履,為造履左右請履度,潛便伸腳為度。
  本傳喧德敗度
  【文中子說】
  士驟而語樂,則喧德敗度。
  此絹足度
  【宋書】
  沈慶之,年八十,為前廢帝所殺。是歲旦,慶之夢人以兩疋絹與之曰:“此絹足度”。寤曰:“老子今年不免矣。兩疋,八十尺,足度無盈馀矣?!惫馈?br />  靜作貴得度
  【管子】
  《勢篇》:動靜者比於死,比,近也。用師之道,我動而敵靜者,則靜者勝矣。故我近於死亡。動作者比於丑,我先動,敵反應者,我以無功,故近於丑。動信者比於距,我既動,彼自中以敵我,近於見距也。動詘者比於避。我既動而彼屈服者,近於見避。夫靜與作時以為主人,時以為客,貴得度。靜作得度則為主人,其度則為客也。知靜之修居而自利,既多智,又安靜,二者能修,則居然自獲其利也。知作之從,每動有功。知所作常能從理,如此者動必有功也。故曰:無為者帝。其此之謂矣。無心於為,任理之自然,如此者帝王之道。
  自應律度
  【劉起宗鑒衡筆談】
  古人文章自應律度,末以音韻為主。自沈約增崇韻學,其論則欲宮羽相變,低昂殊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篇之內(nèi),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音,始可言文。
  嚴其律度
  【劉將孫養(yǎng)吾集】
  《袁樓少師行狀》:嚴其律度,則僥之門塞。
  事事中程度
  【宋黃庭堅豫章集】
  學書欲先知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掌虛挽,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筆隨人意。大抵書字如人有精神,細觀則部伍皆中度矣。
  策言其度
  【史記】
  《賈誼傳》:《賈誼鳥賦》:發(fā)書占之兮,策言其度。索隱曰:漢書作讖。說文云:讖,驗言也。此作策蓋讖策之辭。
  周容為度
  【離騷】
  固俗之工巧兮,皛規(guī)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從容合度
  【唐張說集】
  《冉府君神道碑》:公,果公季子,天王自出,內(nèi)廩胎教混成之姿,外被門風式瞻之訓,從容合度,造次皆法。
  進止由度
  【宋賢泳集】
  《與芮節(jié)度使制》:醞籍詩書,進止必由其度。沉潛學問,奇袤不接於心。
  扌為謙之度
  【宋錢塘韋驤集】
  《回王學士謝理雪啟》:非罪橫罹,知世人之共憫;被恩昭雪,喜君子之載亨。過形推謝之言,愈服謙之度。
  金科玉度
  【元劉將孫養(yǎng)吾集】
  《東軒魯御史文集序》:周益公之典裁,猶金科玉度。
  輕敵違節(jié)度
  【北史】
  《安同傳》:同子原明,元魏時為獵郎。出監(jiān)去中軍事,時赫屈丐犯河西,原以數(shù)十騎擊之,殺十馀人。帝以原輕敵違節(jié)度加罪。然知原驍勇,遂任以為將,鎮(zhèn)云中。
  兵車節(jié)度
  【唐】
  李靖:太宗賜靖以詔書。一曰兵車節(jié)度皆付公,吾不從中治也。
  百度
  【禮記】
  《樂記》:百度得數(shù)而有常。
  【唐書】
  裴土自傳:思宗元和之間,百度修奉。
  經(jīng)緯百度
  【唐獨孤及毗陵集】
  《后序》:夫大者天道,小者人文。在昔圣王以之經(jīng)緯百度,臣下以之弼成五教。
  事貞百度
  【唐李深之集】
  《請放后宮人狀》:陛下歷精求理,損已推誠,風動四方,事貞百度,作范來代,掩美前王。
  權有三度
  【數(shù)類】
  《管子曰》:法有五務,權有三度,三度者何也?曰上度之天祥,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順,謂三度也。故天時不祥則有水旱,地道不宜則有饑饉,人道不順則有禍亂。民必知權,然后舉措得。舉措得,則民和。民和輯則功名可成矣。故曰:權不可不度也。
  陰陽六度
  【淮南子】
  曰:陰陽大制有六度:天為繩,地為準,春為規(guī),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繩者所以繩萬物也;準者所以準萬物也;規(guī)者所以負萬物也;衡者所以平萬物也;矩者所以方萬物也;權者所以權萬物也。繩之為度也,直而不爭,修而不窮,久而不備,遠而不忘。與天合德,與神合明,厥德孔密,廣大以容;是故上帝以為物宗,準之為度也,平而不險,均而不阿,廣大以容,寬裕以和,周密而不泄,準平而不失,是故上帝以為物平;規(guī)之為度也,轉(zhuǎn)而不復,員而不垸,感動有理,發(fā)通有紀,規(guī)度不失,生氣乃理;衡之為度也,緩而不后,平而不怨,長養(yǎng)化育,萬物蕃昌,其政不失,天地乃明;矩之為度也,肅而不悖,罔而不憒。威厲而不懾,令行而不廢。矩正而不失,百誅乃服;權之為度也,急而不羸,殺而不割。誠信以必,堅愨以固。冀除苛慝,不可以曲。故冬正將行,必弱以強,必柔以剛,權正而不失,萬物乃藏。明堂之制,靜而法準,動而法繩,春治以規(guī),秋治以矩,冬治以權,夏治以衡。是故燥濕寒暑以節(jié)至,甘雨膏澤以時降。
  度以六為名
  【西漢書】
  《郊祀志》秦變周水德之時,昔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名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注:張晏曰:水北方黑,終數(shù)六,故以方六寸為符,六尺為步。
  一汝度
  【壯子】
  《北游篇》攝汝知,一汝度。
  命作冊度
  【書】
  顧命:丁卯命作冊度。注唐孔氏曰:既作冊書,因作受冊法度。
  德度
  【左傳】
  襄公四年,晉侯欲伐戎。魏絳諫曰:和戎有五利,昔后羿不修民事而亡。鑒于后羿而修德度,遠至邇安,君其圖之。又襄公三十年,吳有屈狐庸聘于晉。趙文子問曰:延州來,季子其果立乎?巢隕諸樊閽弒戴吳,天似啟之。對曰:不立若天所啟,其在今嗣君乎?其德而度,德不失民,度不失事。民親而事有序,其天所啟也,季子守節(jié)者也,雖有國,不立。
  禮度
  【南史】
  《謝密傳》:密性嚴正,止舉必修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伯叔二母,歸宗兩姑,晨夕瞻奉,盡其誠敬,內(nèi)外或傳語通訊,輒正其衣冠。
  【北史】
  《李栗傳》:栗數(shù)有戰(zhàn)功,拜左軍將軍。性簡慢,矜寵不率禮度。每在道武前,舒放倨傲,不自祗肅,笑唾任惜。道武即其宿過誅之。
  推華歆識度
  【世說新語】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魏書曰:朗字景興,東海郯人,魏司徒。歆蠟日《禮記》曰: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蠟,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五經(jīng)要義》曰:三代名臘。夏曰嘉平,啟曰清祀,周曰大蠟,總謂之臘。晉博士張亮議曰:蠟者,合聚百物索饗之,歲終休老息民也。臘者祭宗朝五祀?!秱鳌吩唬号D,接也。祭則新故交接也。秦漢已來,臘之明日為初,古之遺語也。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王隱《晉書》:張華字茂先,范陽人也。累遷司空,而為趙王倫所害。
  氣合天度
  【容齋四筆】
  張?zhí)煊X在荊南,與章子厚之子致平一帖云:老夫行年七十有四,早晚食一升面,五兩肉,八兩魚,酒佐之,以此為常。亦不服暖樂,唯以呼吸氣,晝夜合天度而已。詳張字二妃榘度
  【宋薛季宣浪語集】
  沉湘望蒼梧兮,將重華之云。讒九疑之不可辨兮,又藐然其煙霧。殺竹枝而求淚斑兮,思二妃之榘度。哀靈修之返無期兮,蓀舍茲將將安寓。
  態(tài)度
  【元牟山獻陵陽集】
  《題俞子清侍郎畫嫩篁老木》:榮悴各有態(tài)度,蓋其退老壽跌宕筆墨間故也。
  仰觀璇度
  【宋王與鈞藍縷稿】
  《賀曾僉書啟》:仰觀璇度,俯協(xié)人謀,豈惟陪議論於朝堂,抑亦調(diào)陰陽於天地。
  玉墀春度
  【王與鈞藍縷稿】
  《慶丘太后壽表》:玉墀春度。請慶典於龍樓,金鑰曉開,播湛恩於象闕。
  笑度
  【唐溫飛卿詩】
  齊宮粉香隨笑度。
  砂度
  【唐李咸用詩】
  《大雪歌》:玉圃花飄采不勻,銀河風急驚砂度。
  落度
  【海錄碎事】
  楊儀怨憤,語費曰:“往者丞相亡歿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耶?”
  幾落奴度
  【齊書】
  王敬則,位司空,時武帝令群臣賦詩。敬則曰:“臣幾落此奴度”。帝問之,對曰:“臣若書不過作尚書都令史耳,那得今日”?
  胡子洛度
  【晉書】
  《佛圖澄傳》:石宣將殺石韜,宣先到寺,與澄同坐。浮圖一鈴獨鳴,澄謁曰:“解鈴音云‘胡子洛度’?!毙兩唬骸笆呛窝詺e?”澄謬曰:“老胡為道不能出居無言,重茵美服,豈非落度乎?”石韜后至,澄熟祿良久,韜懼而問澄,澄曰:“怪公血臭;相視耳”。其后,宣果遣人害韜于佛寺中。
  善計度
  【馬令南唐書】
  《歸明傳》:陸昭符,金陵秣陵人。開寶末,朝廷問罪。汪南懼,后主遣潘慎修入貢,且求緩師。昭符時為進奏使,以其物數(shù)難辨,請市於富民石守信家,得絹十萬疋。后主以昭符善計度,累加任使。
  調(diào)度
  【東漢會要】
  《大司農(nóng)》:邊郡諸官請調(diào)度者,皆為報給。損多益寡,取相給足。威帝延熹九年,詔:歲比不登,其令大司農(nóng)今歲調(diào)度追求及前年所調(diào),未畢者勿收。并紀
  【漢書】
  《楊惲傳》:惲罷山郎,移長度大司農(nóng)以給財用。應劭曰:“長久一歲之調(diào)度也?!睅煿旁唬貉钥傆嬕粴q所須財用及文書之調(diào)度。而移大司農(nóng),以官錢供給之,更不取於郎也。
  用度不足
  【吳箕常談】
  漢元永光三年,復鹽錢官,置博士弟子員千人。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無以給中外繇役故也。
  用度不支
  【唐】
  郭承嘏:文宗江淮旱,用度不支,詔宰相分傾度支戶部。承嘏:言宰相調(diào)和陰陽,安黎庶,若使閱視簿書,校緡帛,非所宜。帝嘉納。
  節(jié)省用度
  【仁皇訓典】
  寶元二年五月,天章閣侍講賈昌朝上書:自天圣以來,屢詔有司節(jié)省用度,以至於今,未聞有所施行。古者四方無事,則修政令,務稼穡,倉廩有積谷,府庫有羨財,節(jié)用愛人,以戒不虞。有水旱寇攘之至而無所憂。宋受命十載,可謂治平矣。節(jié)用之術,有所未至。邊陲雖定,而兵備不省。繇役雖簡,而農(nóng)務不獨。外厚聘幣,內(nèi)封廩假,自虛馀用冗費難以悉數(shù)。天下諸道若京之東西,財可謂自足。陜右河朔,歲須供饋,所仰者為東南數(shù)十郡爾。故田稅不足,重以權禁。風山澤市井之利,靡有厚薄,悉入於公上,而民不得售。加以不耕不織,游惰之俗,蠶食為害。都人士女,燕安太平,忘衣食艱難之患。習尚奢侈,重傷農(nóng)力,民所以困,國之儲蓄所以不厚者,職此之由。夫國財民力,靡於無用之日,故當其有用,不得不憂。臣嘗治幾邑,邑有禁兵三千,而萬戶賦輸,僅能足取其三年,賞仍出自內(nèi)府。況他郡邑兵不啻此,推是可以知天下虛實矣。臣又嘗掌京師廩,計江淮歲運糧六百馀萬,以一歲之,僅能充期月之用。三分,二在軍旅,一在冗食。先所蓄聚,不盈數(shù)載,天下太平己久,而財不藏於國,又不在於民。倘有水旱頻仍之災,軍戎調(diào)度之急,計將安出哉?愿陛下鑒已往之失,察當今之務,取景德以來至於景佑,凡所用度,靡有鉅細,校其所入所出之數(shù),約以祖宗舊制。其有不急,皆罷省之。詔以樞密直學士張若谷,右諫議大夫任中師,右司諫韓琦,與三司詳所奏,定奪省減以聞。
  比較用度
  【仁皇訓典】
  仁宗詔入內(nèi)內(nèi)侍省,御藥院內(nèi)東門司,取先帝時及天圣初帳籍,比較近年內(nèi)中用度增損之數(shù)以聞。
  不見叔度
  【東漢書】
  《黃憲傳》憲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見憲未嘗不正容,及歸,罔然若有失。其母問曰:“汝復從牛醫(yī)兒來耶?”對曰:“良不見叔度,自以為不及。既睹其人,則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因難得測矣?!?br />  美黃叔度
  【文中子】
  《說壬篇》或問黃叔度子曰:真古之德行者,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今黃叔度
  【新唐書】
  《劉迅傳》:迅,字捷卿。歷京兆功曹參軍事,常寢疾,房聞,憂不寐。曰:“捷卿有不諱,天理欺矣?!标惪ひ笠耍娧笟g曰:“今黃叔度也。”劉景每聞其論曰:“皇王之道盡矣?!?br />  民歌廉叔度
  【東漢書】
  廉范,字叔度,為蜀郡守。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cè),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范乃殿前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绔。
  不見崔弘度
  【北史】
  《列傳》:博陵崔弘度,檢校太府卿。時有屈突蓋,為武侯車騎,俱嚴刻,長安為之語曰:“寧飲三斗醋,不見崔弘度。寧炙三年艾,不逢屈突蓋。”
  喜得蒯異度
  【東漢書】
  魏蒯,字異度,深中智魁杰有雄姿,佐劉表平定境內(nèi)。曹公平荊州,與荀書曰: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
  獨步王文度
  【晉書】
  王坦之,字文度。弱冠與郗超俱有重名,時語曰:盛德絕倫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
  吾愧王文度
  【晉書】
  韓伯,字康伯,清和有思致,留心文藝。其舅殷浩曰:康伯能自標置,居然有出群之器。穎錄川庚和常稱曰:思理倫和,我敬韓康伯。志力強正,吾愧王文度。自此以還,吾皆百之矣。
  以狗比文度
  【齊書】
  齊卞彬,仕不遂,作蝦蟆蚤虱等賦大有指斥。為禽獸決曰:羊性淫而狼,豬性卑而率,鵝性頑而傲,狗性險而屈。其羊謂呂文顯,豬謂朱隆,鵝潘敞,狗謂呂文度。險論如此哉!
  戲言殺顯度
  【宋書】
  《恩幸傳》:恩幸奚顯度,孝武使主領人功,苛虐無道,人不堪命。時建康縣考囚,或用方杖壓額,謠曰:寧得建康壓額,不能受奚度拍。又曰:勿反顧,付奚度??岜┤绱恕G皬U帝嘗戲言:顯度刻虐,比當除之。左右因唱曰:“爾?”即宣旨殺焉,人比之孫皓殺岑昏。
  臨風想玄度
  【后魏書】
  后魏裴伯茂為中書侍郎。末年劇飲傷性,年三十九卒。友人李騫十許人,於墓傍置酒哀哭,一飲一酹曰:裴中書魂而有靈,知吾曹也。乃賦詩一篇。魏收亦與之友,時在晉陽,寄以示之,收詩曰:臨風想玄度,對酒思公榮。時以伯茂性侮慢,收詩頗得事實。
  思玄度
  【續(xù)澄懷錄】
  劉尹云清風明月,輒思玄度許詢也。
  【齊本紀】
  始安貞,王道生之子,小字玄度。
  人自棄伯度
  【后魏書】
  游雅字伯度,小名黃頭,廣平人,好自矜誕。高允將婚於邢氏,雅勸允娶其族,允不從。雅曰:人貴河間邢,不勝廣平人。人自棄伯度,我自敬黃頭。貴已賤人,皆此類也。
  結客刺裴度
  【資治通鑒】
  唐穆宗長慶二年,五月壬寅,王庭湊之圍牛元翼也。和王傅于方,欲以奇策干進,言於元稹,請遣客王昭于友明間說賊黨,使出元翼。仍賂兵吏部令史,偽出告身二十通令以便宜給賜,稹皆然之。有李賞者知其謀,乃告裴度云:“方為稹結客刺度”。度隱而不發(fā),賞詣左神策告其事。三司按于方,刺裴度事皆無驗。六有甲子,度及元稹皆罷相,度為左仆射,稹為同州剌史
  朕之裴度
  【宋史】
  慶歷中,貝州兵士王則反,明鎬師久無功。參政司文彥博請行,上欣然委之,凱旋,除平章。及見,上勞之曰:“朕之裴度也”。
  虛度
  【曾文寶雜說】
  好特節(jié)褊迫。好家緣常炒鬧?;〞r多病。貧家節(jié)日。好廳館不作會。家富不解使用。閹官美婦。貧家花樹。
  初度
  【楚屈原離騷】
  稱生日曰初度?;视[揆予于初度兮,肇錫予以嘉名。
  【國朝徐一夔始豐稿】
  《答皇甫知州慶初度儷語》:眷言初度,已越稀年。方稀白首之嗟,乃辱華箋之贈。拭目快都,粲然瓊琚玉佩之辭。反己熟思,慊甚道德文章之實。誼特於祝嘏,分敢媲于達尊。伏念一夔,幸生子今。竊慕乎古,學不知進,行不加修。嗟流年之易度,力則有限,志則有馀。追前人而逾遠,求友已數(shù)十載,遇知不三四人。自視朽材,非斯道陸隆三于之寄,乃煩鉅筆,述平生出處之詳,必鍾期乃賞流水之音,惟楊意肯薦大人之賦,恭惟前景州知州彥昭先輩。天姿近道,器識邁倫,惟務修藏,不尚表。擇交而處,其分類郭林宗,辭官而歸,其故異陶靖節(jié)。偉矣簪纓之彥,卓然甫掖之英。詩得正音,允稱大家之作;文推爾雅,深知天下之言。惟所造之域既高,故所越之途異。式相好矣,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受言藏之。千金非恩,一語乃德。鉅意垂老之歲,始獲知已之交,致一瓣於南豐,甚愧推崇之盛意。輯五福於洪范,愿如屬望之至情。欣懌增加,敷宣罔既。
  【北澗禪師集】
  《初度詩》:苕溪初度思親淚,滴盡衣前不及泉。借使無言還自壽,便教有法與誰傳。五窮各自爭為崇,百巧還他弗解禪。為望季秋幾望月,幾回照我未生前?!独夏冈醵?,是日立春詩》:冰鑒呵云薄,金連照夜遙。灰飛催臘盡,雪擁待春消。檐已冰垂柱,山猶玉墜腰。不知初度酒,幾度酌之宵。《次韻吳主薄初度供佛詩》:未愜響朝陽,早枳束傍。剛?cè)岱峭氯?,衰弱倚清強。避酒來蕭寺,思親拜渭陽。平生番機法,偕俗細平章。
  【牟山獻陵陽集】
  希年初度,老友王希宣扁舟遠訪。風誼甚厚,貺以十詩,實用淵明采菊東籬語。五章云:“每歲思親不持葷,蓼莪幾欲廢詩雅?!鄙w深知予心者,讀之凄然,輒爾和韻。行年似啟期,顏發(fā)日夜改。此身尚我累,橡杰時自采。古人歌既醉,其中有五福。如何憔悴者,忍饑但餐菊。有酒巾可漉,無酒自空。但懷停云支,相望各西東。九日把壽酒,時節(jié)無差池。我生秋已老,菊荒而崩籬,扁舟過寂寞,十詩繼騷雅。定是王弘孫,猶記南山下。淵明六十三,我已多數(shù)秋。未苑亦偶然,神仙殊繆悠。平生遇初度,何曾具盤筵。感君知我意,老淚更潸然。人生百年內(nèi),榮華僅少選。何似雞黍約,歲晚長相見??皯z武昌柳,搖落向江潭。虛名竟何益,斗北與箕南。淵明詠三士,講學馬隊間。斯道幸不廢,名高媲廬山。
  【程公許滄洲塵缶編】
  初度,詣葛仙化奉香火,歸邑之明日,有馴鹿自中徑入縣庭。士友異其事,賦詩相慶,用張權父韻。閬風觴九醞,膾鯨羞玉麟。宿命憶往切,隱訣聞至人。失腳五濁海,未泯一念仁。就盈紀良月,揆度逢佳辰。深恩感顧復,瓣香謁仙真。同來山中吏,得非我同倫。巒泉千仞雪,澗草四時春。雅嗜自幽閑,胡為此逡巡。憐我久埃,為記三生因。野性欣得友,不待呼孔賓。鼓瑟趣升歌,明當下溫倫。嘉燕屬君等,努力語去陳。靈囿豈予慕,愿交惟梓椿。方寸有玄感,清都寧隔塵。長梓樣杞,朱仙之二童子也。
  《繩翁初度》:男兒十六已非孩,心地迷云漸剔開。雖復詞章當藻繪,要從德性植根。謙和孝友能無愧,富貴功名付倘來。但愿時平早還蜀,田間伴我斷蒿萊。
  【陳夢庚竹溪集】
  《初度客中有感》:越舄長吟有所思,生空照社老空癡。一千馀尺技文筆,三十六灣深墨池。人物要當天地意,溪山不欠晉唐詩。淵明子美成何事,牢燕生涯寄酒卮。
  【節(jié)齋吟稿】
  《初度謾成》:揆予初度又今時,老桂吹香滿翠微?;厥琢р爬锿猓@心四十九年非。間尋舊稿粘吟卷,怕?lián)p團花理戰(zhàn)衣。一飯君恩何以報,貔貅按堵馬秋肥。
  【何蠖庵集】
  《病中初度詩》我生之辰,日麗于亢。羲和鞭轡不停馭,不肯照我明且昌。月為太陰精,乃獨宿于箕。箕星哆侈小人象,況又好風無已時。遂令小人生百怪,搖牙弄舌皆爾為。只今熒惑從何來,令我抱病與時乖?;杌璺硗┠海挥X初度今朝催。我欲挾我歲星端且美,啟明長庚道前軌。行天之衢坦坦耳,早晚追隨龍駕起。六龍御空天下煒,雖有小人在萬里。
  【元張翥蛻庵集】
  《初度日》:八十一翁烏角巾,尊前才放自由身。病須善藥休離手,衰借嘉醪可養(yǎng)神。誰謂仲連為俠士,或傳方朔是仙人。行當小筑西洋墅,種杏栽桃作好春?!豆镉铣醵日媛蕰猪崱沸踊L暖破春陰,一笑幽齋喜盍簪。人事萬端相聚少,酒杯百罰不辭深。生辰值月方躔斗,故國觀星正在參。多謝諸君為我壽,滿箋佳句敵南金?!兑液コ醵葰q仍改至元》:此生重見至元年,白發(fā)垂垂已滿顛。仕愧買臣無印綬,歸思靖節(jié)有園田。菜挑渚雪冰茸滑,柑剝吳霜玉腦圓。終結一庵湖上去,老來閑送佛前錢。初度日,既拜三綺表里之賜,復升應奉,感愧有作告歸只卜野人居,召起容石室書。紋綺新傳尚方賜,黃麻重拜翰林除。百年掃主心難盡,三釜懷親淚有馀。柢愧無才仍老拙,滿頭華發(fā)不騰梳。
  【吳舜舉吾吾類稿】
  《裴伯升初度詩》:樹陰蔥傅翠如園,風觸不恩暑氣微。折桂最夸門地舊,樹諼今見孝廉稀。青云路近馳珠履,白藕花開照衣。何用區(qū)祝眉壽,亨衢有原莫相違?!稇c少尹初芳詩》:霽曉風薰暑氣清,郎星高并壽星明。才猷邁世爭先睹,冰樂傳家舊有聲。忽羨花封依風渚,共看云路快鵬程。殷勤不得宣秉曲,原祝修齡比廣成。《友人初度詩》:風引荷香露氣清,北堂惟勤彩衣明。杯傳荒芳醑肜霞滟,坐繞新聲白雪輕。花吐晴諼當小檻,粉含修竹傍前楹。按頭更有長生錄,清陷書傳筆意精。《初度慶章為友人作》:華屋春濃氣郁蔥,曙光銀燭曉然紅。清歌艷帶瑤一雪,仙醴香浮綺調(diào)節(jié)風。照坐肜霞初縹緲,滿川花雨正渙。知君已授長生訣,金狄摩挲笑語中。
  【揭曼碩集】
  《濟州初度詩》:辭家日計逢初度,遲日暄風在帝京。曉起慈親望天北,行人褡泊濟州城。
  【陳子廉詩】
  《桃源初度》:畸人有天趣,短棹秉月明。天游渺江海,解后桃源清。溪花夢幽鳥,幾度春草生。永懷山木老,逸輿云鴻鳴。何年放龜鶴,共適林野情。銅駝會相見,世上浮云輕。
  【國朝清江貝廷臣集】
  《二月十三日初度一首》:知非吾已蠅,白首尚他鄉(xiāng)。不入廣文館,寧要太守章。寬尤應有物,卻老信無方。謾憶兒童歲,班衣父母傍。
  【宋玄僖庸庵后稿】
  十二月二十九日,承乏攖寧先生韋惟善,輿鄉(xiāng)中諸親友以余初度之辰,致禮見過,因賦詩一首奉謝老去歡娛復幾人,歲寒山郭對黃塵。艱難人事都非舊,貧賤交情倍覺真。除夜敢因初芳飲,同心故向暮年親。城南行共千花笑,已有江梅著早春。
  【高季迪缶鳴集】
  《己酉初度詩》:風雨空齋誦蓼莪,今年初度客中過。人生七十雪常壽,未過應憐一半多。
  薦度
  【釋氏稽古略】
  唐貞觀二年三月,帝追念初平天下誅戮人多,乃以御服施諸寺僧,懺薦度,詔曰:自隋末創(chuàng)義,志存拯溺,北征東伐,幾所傷殲,難可騰紀。手所誅剪,將近一千仞。以如來圣教,欲尚仁慈,禁戒之科,殺害為重,爰命有司,京城諸寺,為建齋行道七日七夜,竭誠禮懺。所有衣服器用檀,異三途之難,因斯解脫,萬切之苦藉此弘濟。
  【宋真西山集】
  普度青詞。遺民何辜,橫惟粼寇之殃。舊郡重臨,思拯宜涂之苦。用伸追技,各冀超升。歲在丑寅之間,盜作汀樵之境。承平歲久,既武備之弗修。類日蕃,致妖氛之浸廣。惟時德化,以及永春,密連窮發(fā)之區(qū),旋被侵陵之村。兵戎匪練,誰知御賊之方。官吏相先,自作全軀之計。委群氓於鋒鏑之下,舉二邑為煨燼之馀。游魂蕩於太空,枯骨暴于曠野。凄風急雨,諒多號之悲。厚地重泉,更抱幽沉之歡。念此渝亡之眾,皆當撫字之人。豈憫惻之亡情,幸歸依之有路。屬修崇於黃錄,敢告於紫皇。凡厥同時,暨于諸郡。有肆名於黑簿,悉度命於朱陵。此都鬼群,無復久淹之系。西方凈土,舉為極樂之游。
  【唐仲友說齋集】
  《上元普度青詞》:苦魂業(yè)積,沈九夜以難開。正歲月盈,在三元而最重。凡抑孝慈之念,舉懷濟度之思,敢集眾綠。上干洪造,伏念臣等,生同所欲,人各有親。悵逝者之莫追,應宜途之未脫。方奉此以唱其始,咸信道而薦其誠。即是良宵,宣茲笈,符頒白簡,悉蠲有罪之流。橋陟朱宮,普技無邊之眾。敢祈睿鑒,俯順輿情。
  【孫覿鴻慶居士集】
  《普度黃錄青詞》:伏以道大弘濟物之功,人窮罄天之禱,自中原稔夷狄之襯,而一方纏蛇豕之妖。卻火熾然,彌滿萬里。胡慶洞,連絡百蠻。慟哭干宵,肝腦涂地。積骸敝野,釃血流川。走宵明,游魂盡哭。風雨暴露,靡一杯之覆。春秋奠飯,無半菽之分。念眾生曠卻嬰寡之深,丁一時大盜稱兵之眾。貨財留戀,骨肉牽聯(lián)。渝溺愛河,備嘗諸苦。漂落異國,無有出期。是用仰紫之真游,集黃冠之騰侶?,樅矬?,藏室弘開。絳節(jié)朱裳,靈施來下。哀憐多罪,技出三涂。金飯玉漿,有求皆至。尻輿神馬,無往不通。破昏暗瑣而永離九地之幽,乘逍遙游而共集諸天之上。
  【元陸厚幼壯俚語】
  《七月中元普度閔世英投詞》具位姓,情旨得處人倫。幸全家務,實拜上天之佑,敢忘今世之修。伏睹近歲以來,時深度毒,人眾死亡,欲施已有之私資。仰異道心而普度,原垂慈憫,得遂懇祈。只於七月十五日中元令節(jié)之辰,恭就家庭,修建靈寶普度寶齋一盡夜?!镀斩仍~》大德好生,默運慈悲之化。至誠有感,諒垂?jié)戎?。俯竭丹忱,仰干洪造。伏念臣世英。得處人倫,安愧有丘山之過。幸全家務,深斬無毫發(fā)之功。敢將蠢爾之小心,仰告昭然之上帝。伏希憐憫,特賜證明。近歲以來,疫毒流行於遠邇。中元茲屆,大齊思濟於沉渝。原施已利以崇修,恭命道流而普度。渙清蓬宇,祗建蘭場,伏愿天帝垂恩,地官赦罪符頒比府,有靈有識忽升遷。魄煉南宮,無量無遷俱受度。回資善利,惠及寒門。
  二鬼乞度
  【燈下閑談】
  桂州延陵寺僧延遇,先負神錢為虎,時常依二鬼后,限滿遇一僧脫其虎。時二鬼相隨,二鬼稽首白云:亦愿乞度脫。僧乃授以三皈五戒而沒。詳虎字
  印度
  【西域記】
  天竺之稱,舊云身篤,或曰賢豆。從今正音,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良以其土圣賢繼軌導,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詳國字
  具度
  【大悲心行法】
  云:大梵睹於上根,聞境得悟,乃為中下。請馀九乘,故云:相貌,理境如車體,相貌如具度。
  信度
  【翻譯名義】
  云信度,舊云辛頭此公驗河。詳見水字。
  智度
  【翻譯名義】
  智度羅什曰:窮智之源故稱度,梵音中有母義。
  拙度
  【法華玄義】
  三藏四門,紆迦隘陋,名為拙度,通教四門。是摩訶衍寬直巧度。詳花字
  沒栗度
  【翻譯名義】
  云沒栗度,此云,物柔曰。
  福熟自度
  【經(jīng)律異相】
  云:昔有五百婆羅門常求佛,便欲誹謗之。自共議,言當使屠兒殺生請佛,及眾僧,佛必受請,贊嘆屠兒,吾等便前而共譏之。佛即受請告屠兒言:果熟自墮,神熟自度。
  悟了自度
  【六祖壇經(jīng)】
  云:祖因五祖忍禪師,送至九江驛邊上船,能即把,五祖云“合是吾度汝。”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痹斀?jīng)壇
  投籌待度
  【唐書】
  《晉岸傳》云:執(zhí)器聽瞿沙之說,投籌待多之度。
  試經(jīng)得度
  【佛祖統(tǒng)紀】
  宋仁宗景佑初,詔試天下童行誦法華經(jīng)中選者得度,命參政宋綬,夏竦同監(jiān)試有童行誦徑不過,問習業(yè)幾年,對曰“十年矣”。二公笑且閔之。約歸各取經(jīng)誦。綬十日,誦七日,不遺一字。是歲天下僧三十八萬五千五百三十八人,尼四萬八千七百四十人。
  小兒得度
  【僧祗律】
  阿難有一知識,合門疫死。唯有一小兒,阿難白佛:此小兒得度否?佛言:汝作何心度?答慈愍心,佛言得度。
  狗子得度
  【度狗子經(jīng)】
  昔有一國公米涌貴,人民饑餓。沙門分衛(wèi)欲出城門,逢豬屠兒抱一狗子持歸欲殺,沙門求救不聽。沙門舉飯飼狗,以手摩杖愿狗子得食,善心生焉。人將還家,屠殺食之。即生大長者家,復值沙門,出家成道。
  八犍度
  【翻譯名義】
  云:一業(yè),二使,三智,四定,五根,六大,七見,八親,正音婆犍圖,此云法。詳聚字。
  竺僧度
  【高僧傳】
  竺僧度姓王,名,字玄宗,東莞人也。神情爽拔卓爾異人。精佛法,披味群經(jīng),著《毗曇指歸》行于世。詳義解僧。
  曇度
  【高僧傳】
  曇度,姓蔡,江陵人。神情敏悟,鑒徹過人。游學京師,備貫眾典。涅法華維摩大品,并探索微隱,思發(fā)言外,從僧淵法師。更受成實,論遂精通。此部獨步當時。詳義解僧。
  法度
  【高僧傳】
  法度,黃龍人。少出家,游學北土,備綜眾經(jīng),常愿生安養(yǎng),故偏講無量壽經(jīng),積有遍數(shù)。詳義解僧。
  凈度
  【高僧傳】
  凈度,吳興余杭人。常獨處山澤,坐禪皆誦,后忽告弟子云:“辦香湯洗浴說法。誡以生死因果。言訖,奄然而化。蕭鼓異香,自空而至。詳習禪僧。
  明度
  【高僧傳】
  明度,未知何許人。經(jīng)論涉學,三業(yè)恪勤,誦金剛般若。貞觀末,鴿巢于楹,乳二鴿,度以馀粥哺之,咒曰:乘我經(jīng)力,毛羽速成。詳讀誦僧。
  僧度
  【高僧傳】
  僧度,不知何人。周趙王在益州,有鄰人與王厚,欲反。時度戴靴一只,從城西遺糞而走。又反者將紙筆請度定吉兇,便作州度兩字。時趙王令精兵三千,騎斬郫兵千馀,為京觀。方驗度戴皮相,皮郫聲同,所言州度,反即斫頭。后聞於王,遣人四追,遂失所在。詳感通僧。
  古度
  【文選】
  左太沖《吳都賦》:平仲君遷松梓古度。注:古度,樹也,不花而實,子皆從皮中出,大如安石榴,正赤,初時可煮食也。廣州有之。
  隔殼度
  【衡陽志】
  谷雨種,霜降熟,衡州土產(chǎn)禾品。
  縣度
  【西漢博聞】
  《西域鳥國六十六上》:西城賓國烏國,其西有縣度山,去陽開五千八百八十八里??h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成帝時,賓國復遣使獻謝罪。漢欲遣使者報送其使欽說,大將軍王鳳曰:今縣度之院,歷大頭痛小頭痛之山,赤土身熱之坂。令人身熱無色,頭痛嘔吐,驢畜盡然。行者騎步相持,繩索相引,二千馀里,乃到縣度。其鄉(xiāng)慕不足以安西域,有求則卑辭,無欲則嬌慢,終不可懷服也。師古曰:縣繩而度也。縣,古懸字耳。
  【羅泌路史】
  《詳因提紀》:予嘗言之,陷河懸度之設乎西,此天之所以遮西而制北者也。注:自賓西行歷大小頭痛山,赤土身熱之坂。宋膺《異物志》云:山皆在渠搜之東,疏勒之西。冬月過之,必有頭痛身熱吐逆之患,驢畜皆然,夏日則死。山有毒藥氣之所為。又有三池盤道經(jīng)三十里。又經(jīng)烏禾乇四百里,石懸度山,只尺之路,下臨不測。《法顯記》:在盤陀西南,今蔥嶺,冬夏有雪,即佛書言雪山者。道有毒龍,犯之輒咆晦飛礫,過者少全。
  平度
  【西漢書】
  《地理志》平度,注曰莽,曰利廬。
  馬度
  【隋書】
  《地理志》載馬度縣,今無。
  節(jié)度
  【高承事事物紀原】
  后漢公孫瓚討烏桓,詔令受劉虞節(jié)度。唐室名使,蓋取此義。唐制:緣邊戎寇之地,則加以旌節(jié),謂之節(jié)度使。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帶使持節(jié)者,始謂之節(jié)度使,然猶未以官名。
  【資治通鑒】
  景云元年,以幽州鎮(zhèn)守經(jīng)略節(jié)度大使薛訥,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兼幽州都督,節(jié)度之名自訥始。
  【唐會要】
  景云二年四月,賀拔延嗣除涼州都督,充河西節(jié)度,自此始有節(jié)度之號。
  【唐書】
  《兵志》:開元朔方隴右河東河西諸鎮(zhèn),皆置節(jié)度使。及范陽節(jié)度安祿山反,天子兵弱不能拒,遂陷兩京。肅宗起靈武,而諸鎮(zhèn)兵共起誅賊。其后祿山子慶緒,史思明父子繼起。肅宗命李光弼等討之,號節(jié)度師。久之盜滅,而武夫戰(zhàn)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皆除節(jié)度。
  【資治通鑒】
  唐玄宗開元四年春正月丙午,以王嗣真為安北大都護,安撫河東關內(nèi)隴右諸蕃大使,以安北大都護張知運為之副。陜王嗣升為安西大都護。安撫河西四鎮(zhèn)諸蕃大使,以安西都護郭處為之副。二王皆不出閣,諸王遙領節(jié)度自此始。
  【唐書】
  《方鎮(zhèn)表》:開元二十二年,朔方節(jié)度始兼處置使。又天寶五年,詔加節(jié)度使郭子儀,李光弼,并本官同平章事,有使相自此始也。
  【能改齋漫錄】
  予按《吳志?諸葛恪傳》孫權欲試以事,令恪守節(jié)度,節(jié)度掌軍糧谷,注引《江表傳》曰:權為吳王,初置節(jié)度使,典掌軍糧,非漢制也。初用徐詳,詳死將用恪。諸葛亮與陸遜書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糧谷,軍之要最,仆雖在遠,竊用不安,足下特為啟至尊轉(zhuǎn)之。遜以白權,即轉(zhuǎn)恪領兵,以此見漢有節(jié)度之意而無其官,唐有其官而在孫權之后也。
  【事類合璧】
  唐興以來,;邊帥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遙領,不兼統(tǒng),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及開元中,天子有吞四夷之志,為邊將者十余年不易,始久任矣?;首幽藨c忠,諸王宰相則蕭嵩,牛仙客,始遙領矣。蓋嘉運王嗣忠專制數(shù)道,始兼統(tǒng)矣。李林甫欲杜邊帥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書,乃奏文臣為將怯,不若用寒族胡人,始用胡人矣。宋節(jié)度使,并兼管內(nèi)觀察處置等使,以本州剌史長史為節(jié)度觀察等使。不臨本部者,以它官知判州府事防御團練使,剌史不赴本任亦如之。故事,節(jié)度使不帶使相,位在卿監(jiān)下,至乾德五年,升節(jié)度使王班在龍墀內(nèi)金吾將軍上。太平興國二年,以節(jié)度使向拱、張永德并授左衛(wèi)上將軍。張美左驍衛(wèi)上將軍,皆罷節(jié)度?!端某瘯饭?jié)度使無定員,恩數(shù)與執(zhí)政同。初除鎖院降麻禮尤異焉?!洞好魍顺洝罚和獬汲?jié)度使,景德以前,止有舍人院作制,楊文公外制集載,潘羅支廝鐸督朔方軍節(jié)度使是也。其后遂學士院降麻如大禮加恩,在將相后。數(shù)日后方下,然不鎖院,不宣麻,近年遂同將相例鎖院告廷矣。祖宗以待宗室近屬,外戚國婿,年勞久次。若外任除殿師,始授此官,亦止一員?;蛴泄︼@著,任帥守於外,及前宰執(zhí)拜者,不輕授。政和以后,宦官秉節(jié)度者蓋八員,戚里以濫恩破格橫遷者,亦時有之。政和二年,詔節(jié)度使以下,更不帶持節(jié)字,只稱某軍節(jié)度使。舊制每除,必曰:使持節(jié)某州某軍事,某州剌史充某州節(jié)度,某州管內(nèi)觀察處置等使。政和中,詔正任節(jié)度、觀察、留后、防御使團練使、剌史六階,不帶持節(jié)。五年,又詔內(nèi)侍官,非緣制禮樂及開拓一路,不除節(jié)鉞?!端某尽饭?jié)度使旌節(jié):門旗二、龍虎旌一、節(jié)一、麾槍二、豹尾二,幾八物。旗以紅繒為之,上為涂金銅龍頭,以揭旌加木盤。節(jié)以金銅葉為之,盤加紅絲為龍,旄麾槍亦施木盤豹尾,畫豹文,以髹漆為杠。文臣以朱,武臣以黑。旗則綢以紅,繒節(jié)及麾槍,則綢以碧油,故謂之碧油紅旆。受賜者藏於公宇,私室別為堂,號節(jié)堂,每朔望次日祭之。號衙日。唐制有六纛,今無也。
  【元王惲玉堂家話】
  唐制采訪節(jié)度官屬,自判官已下,得自辟舉。未報則稱攝,已命則同正,如杜甫則嚴武所辟,韓愈則董晉所辟。
  【唐白居易長慶集】
  《除薛平鄭滑節(jié)度制》:武牢以東,至于白馬,形勝之地,水陸之會,宜擇文武兼?zhèn)湔?,以為守臣。右衛(wèi)將軍薛平,自司禁旅,為我爪牙,訓整警巡,能宣其力。當使于絕國,可謂有勞。嘗牧于大郡,亦聞有政。況忠厚為質(zhì),通明為用。秉吏道之刀尺,襲將門之弓裘??梢詾槿娭畮洠梢岳砬С酥x。俾攄才於北落,往節(jié)制於東方。爾宜式遏四封,輯寧百眾。明簡稽以實軍旅,信賞罰以勸吏人。勉率乃職,無忝厥命。仍以冬卿副相兼而寵之??蓹z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冻锱d工部尚書、魏博節(jié)度制》馭下安人,其道不一?;蛐蚰芤源斡?,或因效以拔才。所命雖殊,同歸其理。某職某官田興,時屬本軍初喪戎帥,亂政或啟,群心不寧,而興列在偏裨。奮其義勇,謀成必中,事至能斷,智略所及,指麾所加,一軍獲安,百眾悅附。連獻章疏,恭俟制令。有節(jié)有禮,朕用嘉之。夫以將材如彼,軍情若此,允膺不次之舉,可責非常之功。是用寵之冬卿,擢為大將,仍以印綬就拜軍中,行乎敬之哉!無墮乃力??蓹z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魏博等州節(jié)度觀察等使?!冻滔尻柟?jié)度制》:漢以二千石之良者,入為公卿。周以六官之賢者,出兼侯伯。內(nèi)外之任,所命則殊。至于治軍國,寵忠賢,其致一也。戶部尚書袁滋,奉上甚勤,臨下甚簡,安人附眾,尤是所長,須資其能,移鎮(zhèn)東郡,略其科禁,緩其征徭,政不滋彰,人用休息。在部中七載,績成課高。爾書征還,益聞遺愛,老幼遮道,事鄰古人。朕方勤恤疲民,褒獎循吏,累月再命,其有旨哉!舉鄭滑之政也,故旌武公之美,寵以司徒;尤襄漢之人也,故仗叔子之才,委茲征鎮(zhèn)。類能而使,其在此乎?勉揚厥聲,無替前郊!可某官山南東道節(jié)度等使。
  【柳宗元集】
  《代裴中丞賀分淄青為三道節(jié)度表》:裴行立。臣某言,伏見某月日制,分淄青諸州為三道節(jié)度都團練觀察等使者。元和十四年,分李師道所管十二州為三道:以鄆曹濮為一道,淄青齊登萊為一道,兗海沂密為一道。蛇豕之穴,忽為樂郊,氛之馀,盡成和氣。伏惟皇帝陛下,天付昌期,神開寶歷,復升平之土宇,拔襖孽之根源。自西自東,不違於指顧。我疆我理,咸得其區(qū)分。山川備臨制之形,道途適征徭之便,俾侯既定,賜履以寧?!蹲髠鳌焚夜哪辏R管仲曰:賜我先君履。注,履所踐履之界。異青兗之封,爰從古制;解曹衛(wèi)之地,實契雅謀?!蹲髠鳌焚夜四辏悍植苄l(wèi)之田。車甲永藏,馬牛勿用,俗被雍熙之化,代知仁壽之期,農(nóng)事載盛于耨芟。耨九豆切。潘本作耒加,音加,連耒加,治谷具也,又作枷。儒風重興于俎豆。足使季札觀魯,更陳南之儀?!蹲髠鳌废骞拍辏瑓羌驹堄^周樂,見舞象南者。山甫徂齊,復正東方之賦。民詩。臣總?cè)诌h地,不獲陪賀闕庭。云云。
  【文苑英華】
  崔元翰《河東副元師馬司徒請罷節(jié)度表》:臣燧言:臣聞享其名者必有其實,受其賞者必有其功。臣以往年奉詔東征田悅,尋又伏奉恩命加臣魏博節(jié)度使,方將收其土地,撫彼黎人,致天誅以伸威,布王澤而施恩。不得不居其任,何事而亂其后。摧敗雖多,剪滅未即?!额惐怼纷鲃t未其賊偷延數(shù)刻,獨保孤城,田悅以潰亂殞身,田緒以窘迫歸款。圣恩復加弘貸,悉復舊封。以臣有擒制之所系縲,綏懷之所降附。人徒之眾,將吏之多。特敕別置保寧軍節(jié)度,仍以臣兼充其使。臣又方以勞來為事,貴且慰安其心。尋屬西討河中,內(nèi)清關輔,事殷任重,勞力焦神。正在憂虞,未遑辭讓。今臣舉軍還鎮(zhèn),解甲息師,況當歉歲未康,疲人方《類表》作重困。若復虛兼二使,別創(chuàng)兩軍,職任既繁,祿廩愈一作逾倍。且臣非有收郡邑璧壘之實,不宜復加名位;非有保城池封略之所,不宜別開軍府。而乃妄為繁費,謬積恩榮。在私心懷茍得之羞,于國典為虛授之失,伏一罷保寧軍節(jié)度,停臣此使,以保寧軍兵馬隸屬河東節(jié)度。則圣朝有省約之利,愚臣減盈滿之憂。且臣尊爵大官,窮榮極寵,何待加茲一職,乃為被以鴻私,今保寧河東軍兵馬,久同征行,以相和協(xié)。有同一體,不少異名,頗亦便安。伏乞裁擇,無任悃款之至。
  《第二表》:臣某言:為臣之道,臣實聞之。有難則受命而不敢辭,事君無茍免之責;已安則避而不敢處,量己無昧進之譏。況福過忌于滿盈,任重憂于顛覆,臣之所懼,孰以《類表》作不為宜。臣少無材能,進非經(jīng)術,因逢屯難,遂郊驅(qū)馳。陛下每錄微功,累加高秩,皆緣恩澤,備盡寵光,名列臺司,位兼宰府,總?cè)志捩?zhèn),《類表》作防居守舊都。比又以東討魏州,招降頗眾,伏奉恩命,別以為保寧軍節(jié)度。又以臣兼充其使,重以四征群寇總帥,加臣河東保寧奉誠等軍節(jié)度,并管內(nèi)諸道兵馬副元帥。臣亦欲懷來款附,統(tǒng)一攜離,以此因循,不即辭避。今者寇戎剪掃,區(qū)宇混同,方將撫綏,無事征伐。則臣不宜復居副元帥之任,保寧軍將士與河東將士,久同居處,并已和寧,不必別為節(jié)度。伏請停此二使,許臣但以河東節(jié)度使鎮(zhèn)守北藩,猶有尊官,又兼寵祿,已為厚甚,不可復加。雖尚偷榮,近于量力,豈將飾讓于外,實惟陳請于中。伏乞圣慈,俯托照鑒,臣無任懇款屏營之至。
  【唐張九齡曲江集】
  《敕河西節(jié)度牛仙客書》:敕仙客,邊事煩總,苦己勞神。若不纖悉,安得條理。頃間訓練士馬,蓄積軍儲,資用有馀,動無不備。是卿忠烈,更勤經(jīng)略,事事如此,朕復何憂?麾管之間,想皆得所。卿近有奏請,并已除分。夏末甚熱,卿及將士百姓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又敕仙客,戎狄無義,禽獸不若,便當以兵威取此,豈可人道論之?突騎施,頃者通和,朕每撫之如子,行李來往不隔,歲時賜與優(yōu)饒。非直君長。而乃窺我邊隙,圖陷庭川,闕俟斤所見誅,天下孰云不當?不思己過,仍敢我仇,率其犬羊,犯我城堡,是其送死之日,可謂天亡之時。若不因其自來,乘危決策,一失此便,后悔何追?宜容令安西征蕃漢兵一萬人,仍使人星夜倍道與大食計會,取葉護勃達等路入,碎令王斛斯,自領精騎取其家中,河西節(jié)度內(nèi)發(fā)蕃漢二萬人,取瓜州北高同伯,悵路西入。仍委卿簡擇騎將統(tǒng)率,仍先與西庭等計會,日齊入。此已敕朔方軍受降城,定遠城,及靈州兼取大家子弟,并豐安新泉等軍,共征一萬人於瓜州北庭招托,就中簡擇驍健五千人先入,直赴北庭。從瓜州宜給一月熟糧,若至北庭,糧貯可支五年已上。凡此諸道征發(fā),并限十二月上旬齊集西庭等州。一時討襲,時不可失。兵貴從權,擒虜滅胡,必在此舉。卿可火急支計,無失便宜。今發(fā)使內(nèi)侍,使程元宗,催遣兵馬,一一口具。秋氣漸冷,卿及將士百姓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峨穭δ瞎?jié)度副大使兼采訪使益州長史攝御史中丞王昱書》:蠻夷相攻,中國大利,自古如此,卿所知之。然吐蕃請和,近與結約。群蠻翻附,彼將有詞。卿可審籌其宜,就中處置,使蠻落不失望,吐蕃又無憾詞。柔遠懷來,在卿良算,所請入奏,豈故欲違?屬諸蠻初降,正有邊要,馳傳以入,不日遄歸,來去不遑,殆為勞力。卿當此重寄,每竭公忠,言念遠情,當亦想見義非獲已。來歲何遲。冬初薄寒,卿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队蛛吠蹶艜罚航们浔?,知蒙歸義等效命出力,自討西蠻。彼持兩端,宜其殘破,茍非生事,定是輸忠,亦卿等指麾,更張遠略。諸部所請朝貢,及蒙歸義等立功,并委卿料。若合行賞,豈在不來?時向炎蒸,路且修阻,郵傳之弊,公私可知。亦云重勞,非是有惜,想卿臨事,思其所宜,緣蠻落初寧,當須計議。若欲入奏,亦任暫來,春晚極暄,卿比如宜,遣書指不多及?!峨酚闹莨?jié)度張守書》:敕張守,趙堪至和卿到平盧所苦又損,固知效忠近于自已。舉疾而行,福善果于惟天。勿藥斯喜,信知神道響應人心。又聞帶甲數(shù)萬,出塞千里,皆得無恙。自示有征,而遺噍震惶,復來款附,比等翻覆,常涉嫌疑。今者處之,于何取信?在卿臨事未易盡言,諸部初降,正宜規(guī)略,所請入奏,或非其時,卿且鎮(zhèn)新來之心,更候未臣之虜。須其底定,乃可來朝。至於邊宜。一委裁決,入與不入,計亦何殊,顧卿竭誠,當所想見。然則志其大者何用小慈,比者王事邀功,十有七八。覽卿所奏,不茍圖功,憂國安邊,如卿良等每事如此朕復何憂。冬中嚴寒,卿及將士已下并平安好。今令趙惠琮往,一一口具,遣書指不多及?!队蛛窂埵貢罚弘窂埵?、安祿山兩蕃,自昔輔車相依,奚既破傷,殆無遣噍,契丹孤弱,何能自全?復聞突厥征求,欲有逃避,傳者縱其未實,此虜終己合然。藉卿運籌,徐以計取。況祿山義勇武用絕人,謀帥得賢,裨將復爾。以討殘蕞,勢若摧枯,伏順而行,何敵之有?今者又云遇賊,略有芟夷,乘其數(shù)窮,日向反盡。其灼然有功效者,可具以狀聞。會取實勞,以當優(yōu)賞。趙堪云卿見部勒,欲以師行,兵貴從權,以時經(jīng)略,在卿臨事一以委之。效命輸忠,成名立事,居今慕古,千載一時,衛(wèi)霍之儔,獨何人也?邊事煩扌忽,無乃為勞。冬初薄寒,卿及祿山并諸將士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峨酚闹莨?jié)度副大使、幽州長史兼御史中丞張守等》:契丹小蕃,比不量力,負險恃遠,背德辜恩。及其勢窮,將欲禍發(fā)。亦又知變,即能改迷,嘗與卿籌之,果如所料。然則彼其主將,皆有良圖。既能去其垂亡,有能成其大順。今而歸我,即是我人,各應以禮綏之,勿更計其前過。且古人之善處,誠在懷來。使如歸比邢,忘亡若衛(wèi),便委藩,永為守夷。此度成功,是卿等知力。窮冬慘烈,絕徼蕭條,各有戈甲之勤。非無蜂蠆之慮,奮茲武勇,張我國威,不顧踅勞,竟無永逸。言念艱苦,深用。差稱,殉義輸忠,實在此耳!彼蕃酋長,應合來朝,亦以委卿,臨事發(fā)遣。諸部初附,想各安存,節(jié)級撫之,仍宣示朕意也。冬末甚寒,卿及將士已下,并得如宜。趙堪還,遣書指不多及?!峨酚闹莨?jié)度副大使兼御史中丞張守書》:漁陽平盧東北鎮(zhèn)重,匈奴斷臂,山戎扼喉,節(jié)制之權莫不在此。朕所以雅伏才識,誠思遠圖。既膺此舉,當成本志。今奚賊殘破,固不足言,契丹余孽,猶且為梗。將遂掃蕩,懸賞須明。至如寇抄之來,邊境常事,茍非大敵,不勞我?guī)?。頃者偏小邀功,或亦附益其事,言而不賞,示信何歸?賞而有虛,敘功何勸?適使貧者小利之輩不思剪滅大舉之策,則深謀重賞,更待何人?而革弊成功當在卿耳!其有賊非大下,因有擒馘灼然殊效者,可量事奏聞。其余微勞,并任軍中賞賜,冀能自勉,令有后圖。若信其茍為,終無成事,而綱紀不立,夷狄笑人。以卿之明,固在目擊也。秋氣已冷,卿及將吏以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又敕張守書》敕幽州節(jié)度副大使、幽州長史兼御史大夫張守:北虜猖狂,勞師遠襲。朕已成料,知其破傷。得卿上言,果如前策。然契丹恃我,其心不攜,以逸待勞,取之必也。既有捷,當更防之。困獸猶斗,窮寇勿遏。喪敗之余,其氣不振,乘此不取,后悔難追。熟料萬全,然可邀擊。蕃漢相雜,使其莫辨,此亦便不可失,時不再來。臨事指麾,在卿審斷也。事今若此。得算已多,勿復匆匆,致難於末路。卿此疒爾疾,今復何似。宜善將療,不得自勤。秋涼,卿將士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又敕幽州節(jié)度副大使張守、趙堪至,一一具之》:以國家之威武,取叛亡之殘孽。太山壓卵,豈其難哉?頃者緣卿入朝,節(jié)制暫闕。二虜乘隙,相繼叛亡。禪將無謀,輕兵遣襲,遂有輸失,挫我銳氣。此故猶細彼禍更。卿可秣馬訓兵,候時而動。草衰木落,其則不遙。近者所征萬人,不日即令進發(fā),大集之后,諸道齊驅(qū)。蕞爾兇徒,何足殲盡?平盧信息,日夕往來。數(shù)與籌宜,首尾相應。令彼丑虜,飛走無歸,事有預圖,臨時合變。想卿所悉,不煩具言。所有奏請,并已處分訖。夏末極熱,卿及將士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队蛛酚闹莨?jié)度副大使張守》:張奉高下叛,奚自取殲滅,此等惡積,天將絕種。故遽誘其衷,叛亡相繼。及師徒追躡,皆就誅夷,一二年間,兇黨必盡。亦由卿指揮得所,動不失宜,明於兵權,暗合神道,故能致此也。安祿山楊景暉取雪前恥,亦云效命,鋒鏑之下,各致?lián)p傷。言念忠誠,豈忘收獎?已別有處分訖,將士陣亡,各須吊祭。應合贈飾,亦以狀聞。聚兵饋糧,義不可久。秋深木落,規(guī)略是時。不有暫勞,何以除惡。永久為患,將若之何?委卿良圖,用息邊甲,彼軍少馬,已敕朔方,想卿早知之。宜差人受領。秋氣漸冷,卿及將士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又敕幽州節(jié)度副大使張守》:頃者慰撫降虜,每事優(yōu)給,而終不知恩,惟圖反噬,名雖人類,實甚豺狼。今所叛亡,何苦如此?近者聞其家累多并為我所得,惟有丁壯,挺身走險,樹木既暗,弓矢亦全,以窮寇失家之心,乘深林必死之地。若冒此輕進,豈云料敵?安祿山勇而無謀,遂至失利。衣甲資盜,挫我軍威。論其輕敵,合加重罪。然即初聞勇斗,亦有誅殺。又寇戎未滅,軍令從權,故不以一敗棄之,將欲收其后效也。不行薄責,又無所懲,宜且停舊官,令白衣將領,卿更審量本狀,亦任隨事處之。所有陣亡之人,及戰(zhàn)傷之者,并收瘞救療。吊死問生,寇仇之來,豈云獲已?言念于此,良深嗟悼!卿等各秉忠義,式遏方隅,躬冒險難,寧不知此。無以小失,致奪軍氣,數(shù)宜激勵,以保功名。平盧軍儲,不能支久。若賊口聚食,費耗更多,早宜處置,使得所也。今將金瘡藥往至可分療將士,并數(shù)令巡問。春末漸熱,卿及將往,己有處分。趙堪適至,委曲知之。安祿山等,輕我兵威,曾不審料,致令損失,宜其就誅。卿既行軍之法合爾,然此賊初叛,勢尚未合。乘其虛弱,正可追擒。直為林暗山深,恃不存之地,萬一獸駭,致?lián)p更多,以此思之,固須且守,伺其有隙,乘便剪除。如此籌宜,應是長策。且戰(zhàn)者兇事,有勝有負,無以彼之小丑,何足可除,所有奏人,即當處分。平盧以北,動靜須知,得其委曲,隨事防備,委卿在遠,一一必由,但量宜行之,奏未晚也?!峨钒参鞴?jié)度王斛斯書》:敕安西副大都護王斛斯,使人廉趙璧,近至省表具之。前已敕卿嚴加部勒,近得奏請,皆依處置。卿當此信任,必用盡誠蕃鎮(zhèn)之虞,且無西顧。頃者劉渙兇悖,遂起奸謀。朕以偏荒,比加隱忍。而惡跡轉(zhuǎn)露,人神不容,忠義之徒,復知密自,近聞伏法,自取誅夷,狂愚至深,亦何足道?卿與彼地近,想備知之。突騎施,比來不無窺隙,會須審察,至竟如何?蕃中人來,未可輕信,但當撫食士卒,而臨事制宜,必先保全以為上。夏初已熱,卿及將士已下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队蛛吠貂埂罚旱们浔?,知諸將要亦有克捷。是卿指麾,獲此兇丑。蘇祿背德,敢茲寇仇。自斃犬羊之群,我無毫厘之失。聞其狼狽,疲羸滿道,乘此剪撲,勢若摧枯。張羲之等,雖各行誅,猶恨其少。古之善用兵者,不必在眾,能制敵者,會在出奇決破之必矣。且如所奏,亦足申威,其將士立功,擒殺有狀,各據(jù)實聞奏,當加優(yōu)賞。頃來諸軍奏請,所患在于不實。將既虛敘,人則妄求。如此相蒙,自然撓法。朕以信示下,以賞勸勞,豈于其間,亦容有詭?故委卿在遠,所寄則深,必取誠實,勿令至此,冬初已冷,卿及將士以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又敕五斛斯書》敕四鎮(zhèn)節(jié)度副大使、安西副大都督護王斛斯及將士等:突騎輒施兇暴,侵我西陲,卿等懸軍遇此狂賊,爰自去夏,以迄于今,攻戰(zhàn)相仍,念甚勤苦。近者聞在撥換,兵少賊多,朕每憂之。慮遭吞噬。義聞兵勢漸合,將士同心,父子之軍,亦不在眾,犬羊之類,復何能為?屢有殺獲,固其宜也。卿等各負忠勇,為國忘身,鋒鏑之間,瘡痍未免。或致物故,深用哀傷。朱仁惠竟致淪亡,良所悼惜,具有褒贈,以慰營魂,福流子孫,良亦在此。其有頻當矢石,每戰(zhàn)有功,義可成名,勇能抗敵,或能出奇策以挫兇威,并具狀以聞,即有優(yōu)拔。自余戰(zhàn)士,盡力邊荒,計其積勞。又在絕遠,至于行賞,豈比尋常?勉樹功名,即有官爵。且北山云間,虜眾又疲,歸途既難,必有攜二。張義之將兵若至河西北庭,兵又大集,滅胡之舉,亦在今時??膳R事圖之,無失便也。一勞永逸,豈不在茲?所奏縱賓輒魏蹇等官,及前年第一立功人官,并依所請訖,告身即差使頒送。初春尚寒,卿及將士以下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队蛛吠貂箷罚弘匪逆?zhèn)節(jié)度副大使、安西副大都護王斛斯等:狂賊經(jīng)冬犯邊為梗,將士守備不釋戈甲,言念勤苦,良深嗟嘆。既負忠義,為國盡誠,懦夫所難,志士所重,感激增氣,視死如歸,古人之言,今知之矣。又聞此賊,尋亦退散,攻圍既解,且得休息。朕雖在九重,心懸萬里,念應之至,想所知之。近既加兵,惟憂糧貯,諸處屯棰,今復何如?逆賊不謀還虜殘暴,必須善守無令抽象失。若諸城有糧,兵復足用,忿戾之虜,行應再來。勞眾離心,豈能無隙?乘此一舉,蕩滅有期。宜善撫我人,以得其弊。小捷小獲,何用奏為?春晚極暄,卿及將士已下并平安好。今賜卿衣一副,至宜領取。遣書指不多及?!队蛛吠貂埂罚旱们浔?,并大食東面將軍呼邏散訶密表,具知卿使張舒耀計會兵回。此雖遠蕃,亦是強國。觀其意理,似存信義。若四月出兵是實,卿彼已合知之,遠須量宜,與相應,使知此者計會不是空言。且突騎施,負恩為天所棄。訶密若能助國,破此寇仇,錄其遠勞,即合優(yōu)賞。但未知事實,不可虛行。卿可觀察蕃情,頗有定否,即須隨事慰接,令彼知之。若舒耀等,虛有報章,未得要領,豈徒不實?當有所懲,絕域行人不容易也。今秋此賊形候如何?善須防之,勿使侵軼。時暑,卿及將士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又敕四鎮(zhèn)節(jié)度副大使、安西副大都護王斛斯、及將士已下》:朕雖居九重,不忘征戍。況強寇壓境,侵軼是虞,言念勤勞,良所嘆懣。卿各懷忠義,不憚荒遐,以比彌年,足見誠節(jié)。去歲因有狂賊在彼,屢有戰(zhàn)亡,非得表言對之愴惻。然卿狀但言都數(shù),其中不列姓名,已令勘責,可速以實報。朕當錄其死義,贈以官榮,使異域之功,亡受賞。近日狂虜形候如何?屯收是時,先須備預,更資一熟,亦復何尤?無聞吐蕃與此賊計會,是要路斤候須明,事必預知,勤即無患耳!夏晚毒熱,卿及將士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队蛛吠貂罚核雇罗c我盟約,歃血未乾,已生異心,遠結兇黨,而甘言緩我欲待合某連衡若成。西鎮(zhèn)何有?卿能先覺有以待之。觀寡而行,適是軍法。且屯苗既能踐暴。軍人亦被拘囚,如李混之所言不反何謂?然則此蕃奸計,頗亦除深。外示存約,內(nèi)實伺便。事倘不濟,即云無負。卿遠須知其變詐,隨事支當,使其退不得以此為詞,進不得成其兇計,如此設拒乃為上策。若事已侵,兵見交鋒,即當率勵驍雄,盡敵乃已。秋冷卿及將士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队蛛吠貂埂罚呵湓谖麈?zhèn),軍務煩勞,皆能用心,處置不失,頃與突騎施攻戰(zhàn),歷涉三年。計虜生口所獲過當,懸軍能爾,朕甚嘉之。行官已有賞勞,在卿固合優(yōu)獎。今授卿重職,兼彼領護,且復褒進,終為后圖。吐蕃此來意不徒爾,所有計校,前已略言。先覺預防,無能為也。萬里之外,千軍之宜,一切委卿,勿失權斷。秋后漸冷,卿及將士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又敕四鎮(zhèn)節(jié)度王斛斯書》:敕四鎮(zhèn)節(jié)度副大使、安西副大都護王斛斯及將士已下。萬里懸軍,屬此狂寇。屢有攻戰(zhàn),能挫兇威。遠聞義勇,孰不增氣。卿等激勵將士,為國盡誠,決命寇仇,成名當代,奇功壯節(jié),何謝古人矢石之間,見危致命,良深嗟歡,重其忠烈。又聞朱惠中箭,今復何似?善須救療使得不殂。前令具奏陣亡將士欲加褒贈,卿宜識此意,即以實聞。近日與賊交鋒,險陣殺敵,事須優(yōu)賞,亦即奏來。所云賊等請和,仍尚頓兵北嶺。此虜奸詐,首尾百端,外示求和,內(nèi)將誘我。卿所防慮皆中其心。然則蓋嘉連北嶺,近亦深入,頗有所獲,想彼知之,虜庭乍聞,當合驚駭。若復分兵守境,諸處防虞,烏合之胡,其堪勞役?必將自潰勢亦不久。蘇祿倘或覺此,革心請和,亦復量宜以時開納。仍與嘉運計會,必取良圖。近所加兵,且應支用,臨事制變,其待言之?今將緋紫袍各二十領,若有殊功,應須速賞,并委卿量事賜之。冬中極寒,卿及將士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队蛛匪逆?zhèn)節(jié)度副大使、安西副大都護王斛斯》:疏錄忘我大惠,敢作寇仇,屢犯邊城,將肆其惡,雖禽獸是似,而天地不容,卿等義心,固所發(fā)憤,聯(lián)已敕河西節(jié)度使牛仙客,令河西於諸軍州,及在近諸軍簡練驍健五千人,并十八年應替兵,募五千四百八十人,即相績遣。卿可與蓋嘉運計會,取彼道便隨事進討,使北賊救首救尾。形勢分離,本既烏合,勞則自潰。若以計取,可不戰(zhàn)而擒。若守而不攻,益為后患?卿彼諸將,皆是舊人,既諳山川,又能料敵,兼與北庭并力,事亦可圖。無為端然,連年受弊,所緣邊鎮(zhèn)要切。并委卿臨事籌之,可與蓋嘉運審量,勿為彼此之計也。所緣幕兵行賜,則令所由支遣。已別敕牛仙客旋,四鎮(zhèn)焉漢健兒,并委卿隨所召幕,可得義許?仍具數(shù)奏聞。史震襲父可汗,即令往彼招輯,兼與卿計訖會,并臨事外置,無失所宜。冬中甚寒,卿及將士已下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又敕安西節(jié)度王斛斯書》:敕王斛斯:累得卿表,知賊等肆惡,終冬不去。又聞將士與計,數(shù)有殺傷,諸胡攜離自此始,朕此遠料亦以為然,卿受寄遠方,悉心奉國,撫巡將士,皆得輸誠,萬夫一心,以少擊眾,難有狂寇,固無遠憂。朕所懸官爵,惟賞忠義。茍能盡節(jié),亦豈忘功?卿可尉勉將士,知朕此意。若有殊功,即具狀以聞。且蘇錄兇徒,本是烏合,今其師老,必有怨嗟。至如骨咄王子來投,已是其效,何國胡不受處分?亦是明徵。其下離心,已至于此,可令間諜,更誘其余,此賊敗亡,將徒內(nèi)潰。且四鎮(zhèn)絕遠,皆是孤軍。卒欲益兵,頗難救急。近已敕牛仙客,且送五千人,其馀驍勇,亦即繼發(fā)。并敕北庭計會,卿可與蓋嘉運相知。張皇國威,誠在此舉,俘滅丑虜,今也其時。勉樹邊勛,以成不朽。冬中甚寒,卿及將士比并如何?遣書指不多及?!峨冯]右節(jié)度陰承本書》:使人范正顏至,省表具之。朕于吐蕃恩信不失,彼心有異,操持兩端,陰結突騎施,密相來往。事既丑露,卻以怨尤,乃云姚崔用兵取其城堡,略觀此意。必欲為惡,必不得先舉。但須嚴備,遠加斥候。察其動靜,若形兆已見,馳狀以聞,諸處軍城,數(shù)加戒勒。若不稱職,速須改換。今年交兵,新到隴右,未徑戎事。大須訓皆,在彼處置,委卿裁之。雖有邊虞,固無憂也。秋初尚熱,卿及將士并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端颓傍P翔楊司馬赴節(jié)度序》:御史大夫李公,擁旌節(jié),領風翔尹,而控數(shù)州之地,將戡定叛亂,糾逖吏,未及下車而思其人。故司馬之才,鷹此駿選。幕中之畫,居然有待。公頃佐是藩,天蹕在雍,戎馬鉅萬計,注之有司,大東小東,無不仰給。日承顧問,休聲四聞,人到于今,或受其賜。交辟之下,得無先乎?況宏略泉深,碩謀云蓄,財氣自逸,禮容必循,鴻鵠之舉,煙霄可仰,在此行也。公之有兄,御命在館。繡衣持照,金玉相鮮。不由其門,孰見庶美。驥足方騁,鴿原惜別。河橋一分,云岫千里,鳳凰潭上,刁斗初傳。寶雞祠下,旌旗不卷。以此送遠,其如贈言。前鶯花亂我心曲,干旄美得賢也。二三子取而賦之。
  【唐岑參集】
  《水亭送劉使還歸節(jié)度詩》:無計留君住,應須絆馬啼。紅亭莫惜醉,白日眼看低。解帶憐高柳,移床愛小溪。此來相見少,王事各東西?!渡蛟兪汤沙蚜x節(jié)度作游仙絕句》:玉殿新除沈侍郎,便分茅土領東方。不知今夕游何處,侍從皆騎白鳳凰。
  【路鐸中州集】
  《衛(wèi)州贈子深節(jié)度詩》:淇上風光萃一樓,樽前北海百無憂。平分玉鑒漁村晚,四望黃云寡婦秋,望一作卷斜照鉤簾納煙翠,微飚高枕看安流。梅天消息和羹近,老稚寧容挽鄧侯。
  【宋滄州程公許集】
  《東川節(jié)度歌序》:東川自唐以來,為征鎮(zhèn)重地。國朝以文治尚武功,擁旄殿邦者皆當世妙選。春官侍郎眉山公,以法從名流。開藩于茲,適潢池有警。公以德望,隱然為西州捍蔽,事變甫定,顧蟾環(huán)雉。謂牛頭巍峙城外,俯瞰萬井,於鎮(zhèn)守非便,乃請于朝,包括一峰。增筑城堞。發(fā)千古之形勝,成曠代之偉績。非公不能辦此也,公許謹為賦東川節(jié)度歌一篇,以紀盛事。雖蕪詞不工,清朝采詩,或有取于此。嘉定十三年正月吉日,程公許謹序。東川節(jié)度兵馬雄,我嘗聞之浣溪翁。五百年間人事紛變滅,惟有青山滾滾今古同。春官侍郎李太史,沃絲昔日來觀風。八年俯仰一炊黍,蔚尉藍合上煙雨愁溟。棠郊蔽芾公所憩,還有竹騎馳兒童。是時北塵轉(zhuǎn)騷屑,綠林之寇紛內(nèi)訌。洛波殷雷躍雙龍,遂也長公潼少公。少公赴鎮(zhèn)先十日,千夫煌煌飛旆紅。金城一面森戌削,賊戈自此不復鋒。三災之劫偶參會,天豈薄于遂而私于潼。屹然洚波之砥柱,艱哉安宅之集鴻。險夷一節(jié)貫金石,玉山對峙雙玲瓏。春風送客來,束書一短篷。恨無春色浮山之杰句,空有帝鄉(xiāng)愁緒之孤忠。舉頭山城新百雉,繚繞下與州城通。高如石首矗萬仞,堅并鐵甕盤層穹。樓棚丹霞未為麗,形勢墨宋何可攻。向來牛頭著亭處,睛煙萬井歷歷明雙瞳。徹桑未雨寧過計,路旁筑室難為功。侍郎憂國秉卓識,始謀肯使輕傷農(nóng)。登登之筑紛百堵,一朝山截如金墉。初疑化城為佛幻,又恐鬼役非人工。浣溪曩賦冬狩行,恨不回轡擒西戎。向令眼前見此事,奇?zhèn)ゴ笃攺图郁┛?。腐儒自嗟才力窘,安得喚起詩老為我細琢礱。紫皇坐朝甘泉宮,四明不隔天九重??畱驯才f持橐,長安孤遠身日蓬。起家小屈東川牧,驥足折旋索蟻封。三年厭聽鼓噪,甲兵何時一洗空。事不為難亦非易,所病滔滔皆發(fā)蒙。明堂只須一國力,亡木桷渠可令乏供。更須度外廣物色,納納萬頃云夢胸。我歌樂川節(jié)度兵馬雄,歌聲激烈轟靈隆。先一州兮后天下,風云呼吸龍虎從。畫圖麒麟銘鼎鍾,牛頭之城萬古長穹隆。
  趙氏三節(jié)度
  【數(shù)類】
  趙讎牛、趙昶、趙:唐趙讎牛,以孤城抗賊功,加泰寧浙西兩節(jié)度,皆在陳并領之。襲紀初,進平章事忠武節(jié)度,仍治陳。讎牛后弟昶,代讎牛為節(jié)度,亦拜平章事。后子,代昶為節(jié)度,光化二年同平章事。一家三節(jié)度,相繼二十余年,陳人宜之。唐趙讎牛,陳州宛丘人。世為忠武牙將,以功多稍遷大校。黃巢入長安,所在盜與陳人詣節(jié)度府,請讎牛為剌史,表于朝授之。既視事,會官屬計曰:巢若不死長安,必東出關,陳,其沖也。乃培城疏塹為守計。巢敗果東奔,悉軍據(jù)氵殷水,與秦宗權合兵數(shù)十萬??濋L濠五周奪道攻之,州人大恐。讎牛令曰:士貴建功立名節(jié),今雖眾寡不敵,男子當死地求生,徒懼無益也!且死國不愈生為賊乎?吾食陳祿,誓破賊以保陳。眾聽命,乃引銳出戰(zhàn),屢破賊。巢益怒,將必屠之,乃起八仙營于州左。僭象宮闕,列百官曹署儲糧為持久計,小大數(shù)百戰(zhàn),勝負相當。故人心固,未幾汴軍至,陳人思奮引兵急擊賊,破之。圍凡三百日而解。巢雖敗,宗權始熾,略地數(shù)千里,屠二十余州,唯陳賴讎牛獨完。讎牛與弟昶至相友愛,后將老,悉以軍事付之。昶,字大東,神彩軒異,性沈厚,有法度,讎牛領泰寧,以昶為剌史,當時方鎮(zhèn)言忠壯吏治,舉言讎牛、昶。讎牛子王羽,字有節(jié),雄毅喜書,善騎射。巢之難,激厲麾下,約皆死。庫有巨弩,機牙壞,不能張。王羽以意調(diào)治,激矢至五百步,人馬皆洞。賊畏不敢逼。讎牛、昶、王羽,并為忠武軍節(jié)度,昭宗還長安,賜王羽號迎鑾功臣。王羽之卒,陳人為罷市。
  一門四節(jié)度
  【唐語林】
  李愿司空,兄弟九人,四有土地。愿為原州、徐泗、鳳翔,宣武、河中五節(jié)度,憲為江西觀察嶺南節(jié)度。為唐鄧、襄陽、徐泗、鳳翔、澤潞、魏博六節(jié)度。聽為夏州、靈武、河東、鄭滑、魏博、寧七節(jié)度。一門登壇受鉞無比焉。
  四鎮(zhèn)節(jié)度
  【事類合璧】
  朱忠亮,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隱核軍籍得竄名者三千人,歲收乾沒十余萬緡。吏白耄卒不任戰(zhàn)者可罷。答曰:“古于老馬不棄,況戰(zhàn)士乎?”聞者莫不感奮。
  五兼節(jié)度
  【晏元獻公類要】
  唐郭子儀,六秉旌節(jié),五兼節(jié)度,臺衡之任,二十有六年。盧杞撰子儀碑云。
  七遷節(jié)度
  【筆談故事】
  宗子無遷官法,惟遇稀曠大慶則普遷一官。景中南郊,遂以南郊近屬自初除少將軍,凡七遷為節(jié)度,遂為定制。
  父子節(jié)度
  【唐書】
  元稹云:近世勛將尤貴盛者,無如李郭。然汾陽西平猶不得父子并為節(jié)度,而弘正田公父子俱秉節(jié)旄,同日拜命。
  兼領節(jié)度
  【晏元獻公類要】
  唐李林甫為相,兼領隴右河西節(jié)度,天寶十載,又兼領安西大都護朔方節(jié)度。俄兼單于副大使都護。時楊國忠為御史中丞,兼領劍南節(jié)度。會南蠻寇邊,林甫請令國忠赴鎮(zhèn)。
  代領節(jié)度
  【事類合璧】
  張獻甫,貞元四年,代韓游環(huán)領寧節(jié)度。寧軍素驕,憚獻甫嚴,因游環(huán)去。遂縱掠,邀范希朝為帥。都將楊朝晟誅首亂者,獻甫乃得入。于是斷山峻塹,選巖要地筑峰堡,請復鹽州及洪門洛原鎮(zhèn)屯兵。
  襄樣節(jié)度
  【馬明叟實賓錄】
  唐子由頁,為政有績,然恩橫少恩,拜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由頁然有專漢南意,所牾者類治以軍法。初襄有髟沐器,天下以為法,謂之“襄樣”。至由頁驕蹇,故方帥不法者,號“襄樣節(jié)度”。
  呷醋節(jié)度
  【馬明叟實賓錄】
  唐任迪簡為天德軍判官,嘗因軍宴后,至當飲罰酒。軍吏誤設醋,迪簡以軍使李景略令酷,發(fā)之則死者多,乃強飲之,吐血歸,軍中感泣。及景略卒,軍中請以為帥。后至易節(jié)度使,時號“呷醋節(jié)度”。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五千七十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