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文化

大英博物館藏唐三彩俑的“往事回譯”

如果韋利是在1920年左右翻譯的劉庭訓墓志,那么當時他剛過而立之年。不知他對身后之名有過怎樣的猜想。近一百年以后,這份墓志銘文還會重新牽扯出“回譯”的話題。

2017-10-09

澎湃新聞

逝去的風韻、留存的意趣:閑話瓷枕與枕屏

既然枕屏的作用是防風,那么就存在一個問題,既然古人喜歡睡硬枕以求陰涼,長枕于上而不覺受寒,為什么偏偏又要用枕屏來防風呢,這不是兩相矛盾的嗎?

2017-10-09

澎湃新聞

略談自然教育與博物傳統

自然教育,卻無論如何是兒童教育和少年教育中非常有益的一部分,是現代教育最為有益也最為必要的補充,卻也同時是我國當下教育體系中極易被忽略的一部分。

2017-10-09

南方周末

許仙與蛇:他不相信世間會有全美的女人

于是有了這樣一個陰霾的日子,白素貞在家裹粽,許仙在街上被手持禪杖的和尚攔住去路。和尚自稱法海,有一對發(fā)光的眼睛。

2017-10-09

后浪

諾獎評委們“瘋玩”了兩年,換個姿勢接著玩!

但他在今年獲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從預測來講是爆了大冷。博彩公司、評論家、作家、媒體、自媒體等等,沒有一個人猜到。

2017-10-08

大樹李

民國時候大家都怎么議論諾貝爾獎?

諾貝爾文學獎在中國可以說是很受關注了,但你是否知道,這份關注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開始?

2017-10-08

單讀

詩歌,作為抵制過度前衛(wèi)的力量

密茨凱維奇的種種努力,不僅在于反對當時盛行文壇的偽古典主義文風,更是用一種出其不意的方式,在今天這個時代,成為抵擋同質化詩學經驗的一個參照。

2017-10-06

新京報

四大名著60條金句,直指人心

下面這25句動人的話,出自不同的故事、人物和情境。拋開這些具體,它們所指向的,又何嘗不是一種融會貫通的人生意蘊?

2017-10-06

讀史開眼界

梁文道:如何用書偽裝自己是有文化的人

今天與你分享一篇梁文道的文章,文章整理自道長前幾年在深圳圖書館所做的一次演講,題目是《我的靈魂我的書閱讀作為一種精神操練》。

2017-10-06

梁文道

中文漢字將成為這個時代的世界語

19世紀下半葉,民族主義在歐洲遍地開花,國際和平人士越發(fā)意識到,有必要人工創(chuàng)造新的國際通用語,消除使用者之間的位置不平等。

2017-10-03

騰訊·大家

諾獎忽視女性?盤點那些女性得主

與得獎的男性科學家相比,因為需要面對平衡家庭與事業(yè)和來自社會的客觀壓力,女性科學家取得獲得諾獎認可的頂尖學術成就誠屬不易。

2017-10-03

知識分子

一個中年男人的學習簡史

當記者,自己對這個社會都沒認識清楚,又怎么能去教育別人?!因為是工作的原因,靠攝影吃飯。從此就半推半就,糊里糊涂,就成了攝影圈里的人。

2017-10-03

英倫故事匯

生活處處都有渣,古人教你看清它

各種流傳的美談,成了后人心頭揮之不去的暖,于是也就自然的認為:古代的人際關系,其實十分簡單。

2017-10-03

港臺文學選讀

遮蔽我們心靈的,永遠都是看得見的事實

中國的歷史學家從《史記》開始,似乎就是以追求真相、記錄真相為最高境界,似乎只要真相在列,人們就會恍然大悟。殊不知,人是觀念的載體,每個人都具有揮之不去的主觀偏好特征。

2017-10-03

蘇小和商業(yè)評論

諾獎賠率榜上為何總是那幾副老面孔?

在信息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任諾獎評委怎么嚴防死守,也難免走漏風聲。越來越精準的賠率榜即是證明,出版社也望風而動,知道如何去“打有準備的仗”。

2017-10-03

騰訊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