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部

約翰·克里斯朵夫 作者:(法)羅曼·羅蘭著


  潛伏在歐羅巴森林里的火開始往上冒了。這兒給你撲滅了,它在別處又燒起來。濃煙滾滾,火星四射,從這一處跳到那一處,燃著干枯的荊棘。在東方,前哨戰(zhàn)揭開了國際戰(zhàn)爭的序幕。整個的歐羅巴,昨天還帶著懷疑色彩而萎靡不振的,象死了的樹林一般的,今天已經(jīng)被大火包圍了。每個人的心里都有廝殺的欲望。戰(zhàn)爭隨時可以爆發(fā)。你把它壓下去了,它又抬頭了。最無聊的借口也能成為它的養(yǎng)料。大家覺得受著偶然的支配,偶然就能發(fā)動爭端。連一般最和氣的人也感到事情不可避免了。那些理論家正扯著普魯東的旗號謳歌戰(zhàn)爭,認為可以發(fā)揮人類最高的德性……

  西方民族的身心復活,原來歸結(jié)到這個結(jié)果!熱情的行動與信仰,竟然把民族逼上了屠殺的路!要使這個亂沖亂撞的行動有個預定的,經(jīng)過選擇的目標,唯有一個拿破侖式的天才才能辦到。但歐洲無論哪里都沒有這種行動的天才。仿佛大家特意挑了一批最庸碌的人當家。人類的聰明不在這方面。——你只有聽任那個帶著你往前沖的巨潮擺布。統(tǒng)治的和被統(tǒng)治的都是一樣。歐羅巴的局勢是普遍的緊張。

  克利斯朵夫回想起那次跟皇皇不安的奧里維一同經(jīng)歷的,差不多一樣緊張的情形。但那時戰(zhàn)爭的威脅不過象轉(zhuǎn)瞬即逝的烏云。現(xiàn)在,威脅的影子可罩著整個的歐洲了。而克利斯朵夫的心情也改變了。他不能再參加這些民族的仇恨。他的心境正象一八一三年代的歌德:沒有恨,怎么能廝殺?過了青春,又怎么能恨?他早已走出仇恨的區(qū)域。他對于這些相持不下的民族完全一視同仁,不分軒輊。各個民族的價值,對世界的貢獻,他都認識清楚了。一個人在精神上到了相當程度,就“不再分什么民族,而對于鄰族的禍福會感覺得象同胞的禍福一樣親切”。暴雨的烏云已經(jīng)沉到你腳底下,周圍只有天空,——“給鵬鳥飛翔的無邊無岸的天空”。

  然而有時候,克利斯朵夫也覺得四周的敵意有點兒難堪。在巴黎,大家表示得那么露骨,使他隨時感到自己屬于敵對的民族;便是他心愛的喬治也忍不住在他面前表白他對德國的心情,使他悲傷。于是他走開了,推說要看看葛拉齊亞的女兒,到羅馬去住了一陣。但那邊的環(huán)境也并不安靜。民族主義的驕傲已經(jīng)象瘟疫一般的蔓延到了,改變了意大利人的性格。那些素來被克利斯朵夫認為麻木而懶散的人,現(xiàn)在也只想著武功,想著戰(zhàn)爭,想著侵略,想著羅馬的鷹隼在利比亞沙漠的上空飛翔;他們自以為回到了羅馬帝國時代。最了①不起的是,各個對立的黨派,社會黨,教會派,保王黨,都極真誠的受著這種狂熱的感染,而并不以為反叛自己的主義。可見各個民族一旦被傳染病式的熱情掃蕩之下,所謂政治,所謂人類的理智,都會變得無足重輕。那些熱情還不屑于消滅個人的熱情,只是利用它們,使一切都集中到同一個目標。在功業(yè)彪炳的時代,情形一向是這樣的。亨利第四的軍隊,路易十四的內(nèi)閣,那些建立法蘭西的豐功偉業(yè)的先民,富于理智與堅于信仰的,和追求名利與享樂的一樣的多。不論是揚山尼派還是好色之徒,是清教徒還是情欲強烈的人,在滿足他們的本能的時候,連帶也為共同的使命出了力。在將來的戰(zhàn)爭中,國際主義者與和平主義者一定都會參加;象他們國民議會時代的祖先一樣,各人都深信這是為了求自己民族的幸福,為了求永久的和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