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錢人的心理學

1 想賺錢就別責怪他人

走進富翁圖書館 作者:(韓)李相健 著;王中寧 譯


  賺錢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景氣動向、不是政府政策,而是自己。沒有任何地方像投資的世界一樣,自由與責任的原理在此發(fā)揮了絕對性的力量。如果金融機構的職員向你強力推薦某種金融商品,但投資的結果很凄慘,最終責任還是只有自己能負。如果被人詐騙了,情形也是類似的。我個人認為不只欺詐的一方,被欺詐的一方也很糟糕。受瞬間誘惑所迷,就將口袋中所有錢財毫不遲疑掏出的人,不算是對自己有責任感的人。

  在投資的世界中,必須完全遵守自由與責任的原則。無論動機如何,最終的結果只能自己承受。從投資是極為私人的行為這一點上來說,此原則尤其重要。在同一個時間點上買了相同股票的人,看待股票漲跌的心情卻完全兩樣。有些人看到股票漲了幾毛就開始興奮,也有人看到漲了幾塊錢卻毫無感覺。也有人幾乎不在乎股價漲跌,只是長期默默地等。所以我才說每個人對股價的態(tài)度相差甚遠。從這個角度來看,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我們看到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是不包含這種人類情緒的。把統(tǒng)計數(shù)字拋在一旁,即使在市場情形很好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賺錢跟不賺錢的人,這主要是因為個人情緒不同,造成做出的決定與投資對象也不相同。

  到目前為止,偉大的投資家們對某些人的投資心理狀態(tài)發(fā)出了警告,通過歷史的驗證也證實他們說的沒錯,這到底是哪些心理狀態(tài)呢?什么樣的心理會讓我們陷入不幸、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呢?本書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就是要討論將投資搞砸的心理狀態(tài)。了解這些障礙,與了解自己也有關。了解自己,才能讓自己真正成為生命的主人,也才能像個主人一樣行動。主人的行動原理,就是擁有自由,但必須負起責任。而奴隸的行動原理則是服從與逃避責任。

  自由與責任的原理之所以能在投資世界中,發(fā)揮絕對性的效果,還有另一個理由。因為市場中充滿了人類的貪欲與懼怕。幾種不同的性格典型都能在這個地方看到:有人充滿貪欲而執(zhí)迷不悟,有人過分懼怕而從中逃亡。人類的這些情緒全部交匯在一起,釀造出了市場走勢和市場氣氛。人絕不是單純的理性動物,而是情緒的動物。

  在日常生活中,人類也許比較能發(fā)揮理性的力量,但到了下決定的時刻,則常常受情緒支配。這并不是頭腦好不好的問題,也不是家世背景的問題。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的牛頓曾經(jīng)玩股票搞得傾家蕩產(chǎn),之后就不準別人在自己面前提起"股票"這個詞。人類歷史上的大天才,在貪欲面前也只能屈膝。我們自己也絕對無法完全擺脫這樣的貪欲與懼怕。我們能做的只是努力讓自己遠離這些情緒而已。

  經(jīng)濟是很冷血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學并不是倫理學,它并不追求真、善、美。任何一種政府政策都不可能讓社會所有階層完全滿意。有錢人喜歡的政策讓升斗小民很不高興,而為升斗小民設計的政策又會讓有錢人覺得受害。這就是經(jīng)濟。有人得到利益,就有人因為相同的事情受到損失。經(jīng)濟就是這樣運作的。不管用什么樣好聽的話去包裝,說大家可以雙贏,都不完全符合現(xiàn)實。能夠冷靜地與恐怖、貪欲保持距離,并且對所有事都堅持著自由與責任的原則,這樣的人才能在這樣的世界生存下去。

  將自己在納粹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的生活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存在主義療法的心理大師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在《追尋人類的生命意義》一書中,分析了人生與責任的原理。我個人相信,這個原理搬到投資世界一樣有效:

  "人生長河里,我們隨時都會遇到挑戰(zhàn),遇到不得不解決的疑難,所以人生的意義問題其實應該倒過來思考。人不該去問自己人生的意義,而必須認識到最該接受疑問的對象,就是自己本身??傊總€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中,接受不同的疑問。而對自己人生的唯一解答,就是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人必須要肩負責任感來面對人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