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不正直的。即使做了不正直的事情,通常也會認為自己是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無可奈何才做的。對自己正直的自信,與實際情形之間的差距是種問題。自己想要相信的狀況,與現(xiàn)實之間常常有相當大的落差。在精神醫(yī)學上,最能表現(xiàn)這種情緒的,就屬"緩刑錯覺"的概念了。
即將行刑的死刑犯,常會抱有在行刑前最后一刻獲得緩刑的幻想。這種思考方式,在度過人生困難的時候能夠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因為在艱困中這種想法帶來了力量與希望。在投資上人們也會有類似的心理,但仔細探究起來,這到底是件好事還是壞事呢?我認為是壞事。在工作與人生中,人也許能夠因此獲得毫無根據(jù)的希望,但在投資上,這種心理造成的損失遠比利益要多。
我看過身邊有許多人抱著這種緩刑錯覺,而陷入了債務的圈套。我有一個后輩,每當發(fā)薪水的時候,就急著要清償信用卡跟現(xiàn)金卡的債務。他也不是一下子就債臺高筑的。他每月只缺那么一點錢。就為了補足這一點點錢,每個月他現(xiàn)金卡債都增加了一點。每年年底,他都非常期盼拿到自己的業(yè)績獎金,因為他相信只要有這一筆錢,就能夠還清所有現(xiàn)金卡的負債。拿到這筆錢之后,現(xiàn)金流會暫時好轉,但第二年又會陷入一樣的情況,就這樣年復一年過著等待年終獎金的生活,而無法自拔。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他陷入了緩刑錯覺。
陷入緩刑錯覺的人,會看不清自己目前的情形。每個月要付的車貸、卡債,總是等到賬單來了才掏錢還,根本不會去想壓抑了自己人生的債務規(guī)模有多少、為了還債每個月到底要存多少薪水。不去想的原因,是因為害怕。他們不想體會站在斷頭臺上那些人的心情。這些人都認為自己很正直。我想要跟這些人說:"不欺騙別人者,會被人們評為正直。但是最應該正直面對的對象,其實是自己。要記住,你們每天都在欺騙自己。"我曾經有一次因為幫人作保,以致?lián)p失了幾千萬韓元。如是幾次之后我學習到一些秘訣,而最大的秘訣就是不要幫人作保。第二大秘訣是如果想要維持友情,就必須在自己行有余力、不會對自己經濟造成大影響的情況下,把錢借出去,而且從一開始就不要打算收回來。你一旦作保,接下來對方就會來跟你借錢,剛開始借的金額會很大,之后則是每次只借幾百萬韓元。我內心是如此解釋這個現(xiàn)象的:"他們還是在一步步走向悲慘結局。"不管是頻頻向人借錢的人,還是請求作保的人,大部分都已經陷入緩刑錯覺了。他們相信只要有人再幫忙作保一次,只要再借到一次錢,一切的問題都能夠解決。事業(yè)或工作不順利的理由有很多種。有時候是錢的問題,有時候是人或其他的問題。但是陷入緩刑錯覺的人,幾乎都只把焦點放在錢上面,完全看不到他們對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這樣有可能對癥下藥嗎?這時說謊的已經不是人,而是金錢了。
不管現(xiàn)在做什么工作,如果不想因為錢而受痛苦,就必須從緩刑錯覺中脫身。你必須看清自己,已經站在斷頭臺上了。這雖然痛苦,但你還是得雙腳站定,向前直視。剛開始會覺得悲慘,并感到害怕,也會覺得冤枉。但如果不正面面對這種恐懼與慘況,就會再跑去申請銀行卡,以債養(yǎng)債,最后讓自己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我看過太多這種人了。那些人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這就交給讀者想象吧。有些人會問:"要怎樣才能脫離這種錯覺呢?"我會這么回答:"為什么要問別人呢?你內心深處一定知道答案。"問題只是在于,你的決心與行動而已。已經到了這個節(jié)骨眼,就別再考慮面子問題了。后面我們還會談到,太重面子會把一個人弄得多么糟糕。
如果你讀了這一章,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陷入緩刑錯覺中的話,我建議你看看《金錢在哭泣》這本漫畫。這本漫畫描繪的是日本"Happy Support"這家中型小額信貸機構分店長的生活,看了就可以知道被金錢捆綁者的內心經歷,是很有助益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