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片:一邊背誦答案,一邊背叛答案(1)

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代 作者:張立憲


一邊背誦著標準答案,一邊背叛著標準答案

用古龍的話講,青樓女子把自己弄成良家婦女的樣子才誘人,大家閨秀偶爾露出點兒放蕩的樣子也才動人。按照這種邏輯,這篇一看名字就注定出身不好的文章,應該想辦法給它披一件文化的外衣才是。

好吧,我試試看。

先從漢語詞典說起。前段時間有人批評我們的詞典,說若干次修訂后,像“克隆”“斑竹”等一些走進新時代的詞兒仍沒有被收進去,還有,對“虎”這樣的珍稀動物居然還解釋成“肉可食用,骨可入藥”,實在是太不環(huán)保了。批評得很對。

詞典里沒收錄的詞多了,你永遠不要指望其會在“毛”這個字根下收入“毛片”這個字眼,盡管它絕對是社會流行語。解釋不清或欠妥的詞也多了,像對“下流”“淫穢”等詞語,或是用循環(huán)論證,比如用“淫穢”解釋“下流”,又用“下流”解釋“淫穢”,或是用否定句來進行解釋,比如“不正當”云云,均屬不科學不規(guī)范的治典。有的解釋還很不人道很不人性,如果真信了它的說法,你簡直就找不到還有什么下三路的事兒是上流、不淫穢的了。

這本詞典對人類的原罪感進行了最有說服力的解釋——只要你膽敢分泌荷爾蒙膽敢有性沖動膽敢作愛,你就是淫亂的,放蕩的,罪惡的,違反人類道德準則的。

還是讓我們用民間的眼光來看待“毛片”這個詞兒吧。這個詞語在八十年代的中國興起,沒見過什么世面的老百姓有奶就是娘,將一切“下流”、“淫穢”的影視作品——畫面下限是女性乳房的長時間裸露及性愛意識的大量渲染,上限是赤裸裸的性交鏡頭,在這一范圍內的所有影視作品均被稱為“毛片”。

我就曾經受過三級片的騙,說是毛片,看破天了也是一毛不拔。也不能怪人家,因為那時候還真沒有對毛片和三級片的準確定義和科學劃分。

九十年代后,人民見多識廣了,就把那類不暴露性器官的軟性色情(softcore)影視作品從中分出“三級片”一類另立門戶,與之相對,硬性毛片(hardcore)也有了“頂級片”、“高片”等稱呼。如今流行洋字碼,就有一些人仗著自己懂幾個英語單詞,將其稱為“A片”——A者,adult是也。

我對方言的研究很不在行,不知道其他地方管這玩意兒叫什么?我聽到過山東人說“毛片”這個詞兒,由五大三粗的山東人用甕聲甕氣的嗓子擠出來,顯得一點兒也不雄性。成都人稱其為“歪錄象”,其理想生活是“搓搓小麻將,吃吃麻辣燙,看看歪錄象”,不知道這個名字只是適用于三級片還是毛片。

鑒于當時的技術條件和社會背景,初期的毛片主要以VHS錄象帶形式在民間傳播。

毛片由出國人員從國外帶來。當時能出趟國的人,就跟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一樣稀罕,回國后經常要在報刊上連載《旅美札記》、《歐游見聞》之類的文章來讓別人眼紅(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這樣的國家就算了),而他們如何帶著毛片成功混過海關,再在一片黃色沙漠上布道的事跡,卻從不在文中透露。由于片源的稀少,毛片絕對被居為奇貨,如果你手中攥有一盤毛片,這個消息馬上就會在可以流傳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流傳,最后恐怕連動物園的黑猩猩都會跑來,央求你借它開開眼。

與片源的珍貴一樣,播放設備也屬于稀罕物件。當時的錄相機價格約為三千五百元(而那時一個大學生一月的生活費是五十元),并且在商場買不到,只能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近的出國人員服務部靠一個很特權的批文提貨,或購買從南方運來的走私貨——我認識的有錢人中,至少有兩個當年干過這營生,在福建海邊刀口舔血般拿到幾十件貨,再雇人一臺臺從南方背到北方,在火車上還經常被查抄,這些因素都使得錄相機既貴且少。

片源稀少,播放設備稀少,能看到毛片的機會簡直就是稀少的平方了。我從聽到毛片這個字眼到第一次看到毛片,中間隔了四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