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自主,孩子需要尊重!尊重孩子可以讓孩子學會自主,給孩子一點空間,讓他擁有真正的自主。
本檔好媽媽:呂麗萍、麥瑋婷
呂麗萍,她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戈玲,《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褚琴,《誰說我不在乎》中的謝雨婷。因《編輯部的故事》中飾演戈玲獲中國電視飛天獎最佳女演員獎。1993年獲“首屆中國十大影視明星”稱號。她還先后三次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呂麗萍熱愛表演,于1993年~1995年創(chuàng)辦了北京群星表演藝術(shù)學校,培養(yǎng)表演后備人才,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得到社會一致的認可,是中國影視圈中有獨特地位的演員之一。
麥瑋婷,臺灣著名歌手,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責任心與自主權(quán)
呂麗萍:我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是尊重孩子自主權(quán)的開始,可是讓孩子擁有完全的自主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要有一定的原則。
方青卓:培養(yǎng)責任感是讓孩子學會自主的基礎(chǔ)。
呂麗萍:孩子做某件事,能力達不到的時候,父母只知道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要問孩子心里怎么想。
方青卓:父母千萬不要把小的問題擴大化,這樣就會剝奪孩子的自主權(quán)。
呂麗萍:一點不錯,比如孩子有創(chuàng)造性地做了一些事情,可能形式上稍微有點離譜,但父母還是要以鼓勵為主。有時候孩子有很天真的行為,父母總是愛說孩子傻,其實千萬不要這樣說,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損,自主意識也會因為父母無心的話語而受到傷害。
方青卓:的確,小時候同學們都會說我傻,比如我玩跳皮筋,扯皮筋的時候,我會很認真,認真地累倒在地上。小時候一直是傻乎乎的,所以也不自信,經(jīng)常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不敢背負太多的責任。
呂麗萍:小的時候我爸爸保護我多一點,讓我從來沒有受到過傷害。但是爸爸經(jīng)常會說我的大崩頭,我一直以為是在罵我,長大以后才明白了這是爸爸在夸我,因為家里的電器我都能給弄明白,所以爸爸就夸我的腦子聰明。
父母有時候會給孩子起一些“昵稱”,其實都是愛的表示。但父母還是要把握好尺度,別讓孩子誤解自己的愛,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主意識。
細心聆聽是尊重孩子的開始
呂麗萍:尊重孩子的自主權(quán)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要讓孩子把話說完,孩子要表達什么事,讓他不用著急,慢慢來。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會說得特別清楚,表達能力越來越強;如果你不耐煩地催促他:“快說!媽媽還有事!”結(jié)果就會造成他結(jié)巴、表述能力下降,尤其是像我們這一代人,因為家里孩子特別多,家里條件也不好,父母操心生活,沒什么耐心,我們就特別容易沒自信。
方青卓:現(xiàn)身說法,我小時就結(jié)巴,我媽媽傷心極了,而我一跟媽媽說話就緊張,媽媽越著急,我就越害怕、越說不清楚,而且不太敢于和外人打交道。直到我畢業(yè)下鄉(xiāng)去公社宣傳隊才慢慢改過來,而且做了報幕員,后來演話劇,直到現(xiàn)在做了主持人。
呂麗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本書,這是人們常說的。但是如果父母做不好就是孩子的天敵,就是第一個傷害孩子的人。比如孩子摔倒了,他其實不愿意摔的,你把他扶起來說下次注意,他就覺得很溫暖。有的父母呢,在孩子摔倒以后還要擰一把,擰一把以后還責怪他:“你怎么就不注意呢!”結(jié)果,孩子又疼了一下。
有人就問當中的原則在哪里?我覺得首先父母不許發(fā)脾氣,不能在發(fā)脾氣時管教孩子。如果你想管教孩子就要先平靜下來,想想你孩子的可愛。冷靜下來后,再去跟孩子談,明確地說:“剛才這樣不對,你能改嗎?”他肯定會回答說能。那就可以了,你就等著看他的實際行動;如果第二次又犯了怎么辦?那你會更生氣肯定要重罰,但是還要消消氣再談,很多人都說這是慣孩子,其實不然;但是第三次的時候這個原則就要來了,要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而不是站在他的敵對面去想。要問他為什么不能對付這個問題,如果你不能戰(zhàn)勝它,我會來幫你解決。
方青卓:接下來怎么解決呢?
呂麗萍:如果孩子問你,怎么戰(zhàn)勝這個問題?就要適當體罰一下。那我的孩子就會說:“媽媽不用打了,我已經(jīng)明白了?!边@個時候做母親一定要嚴格,不能軟弱,因為孩子已經(jīng)承諾了兩次,但沒有改。打一下會非常疼,他會哭。打完以后告訴他:“記住,媽媽也不愿意這樣做,但是這個壞毛病太壞了,我們一定要改?!敝髥査懿荒軕?zhàn)勝,他肯定會哭著說能,這個時候他的自尊心沒有被傷害到,如果你是在怒氣當中管教孩子的話,他會認為你是欺負小孩。他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會自動放棄自主權(quán),你說什么我都聽著,但我不會吸取教訓。孩子是因為你的怒氣才變得安靜了,事實上他心里面根本還沒有真正的明辨是非。
滿足孩子的自主,但不要走入誤區(qū)
麥瑋婷:我家老三從一歲開始自己吃飯,拒絕我們喂她。一歲的小孩吃飯尚處于抓食階段,但她已經(jīng)有意識要自己去做這個事情,所以直到現(xiàn)在她都吃得很好。上衛(wèi)生間也是她自己做,她把椅子搬過來,自己站上去脫褲子,自己用衛(wèi)生紙擦屁股。包括洗完澡自己穿衣服,雖然有時候把衣服都穿反了。她現(xiàn)在才兩歲半,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
方青卓:現(xiàn)在的孩子有爺爺奶奶,孩子一從浴池里出來,一幫人就蜂擁而上,又是浴巾,又是果汁,弄得孩子都不知所措,這是一個誤區(qū),這樣孩子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失去了自己生存的能力。其實孩子自己做點事是很好的。
呂麗萍:家長要充分給孩子自主的權(quán)利。
麥瑋婷:我大女兒八歲,她的自主權(quán)和我給她獨立的能力空間就是--你可以洗襪子,你可以自己穿外套,你可以自己穿鞋、系鞋帶,你甚至可以自己去添飯,但沒有吃完飯不準下桌,這就是給她制定的一些規(guī)則;兒子的自主權(quán)就是--讓他去玩他喜歡的玩具,不去打擾他,他有自己的空間,他有自己的能力范圍所能做的事,比如我讓他去倒垃圾或幫我拖地,他都很樂意。
孩子在學習技能的時候,一定不要勉強,要讓他自己自主選擇。比如孩子不喜歡鋼琴,你千萬不要逼他學,更不要非得讓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也許他將來在其他領(lǐng)域找到了自我,所以不要逼他按照你的想法生活;甚至有的家長會因此打罵孩子,對于孩子來說,你的理想成為了他的地獄,孩子太痛苦了。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將來會在哪方面有發(fā)展,所以要給他足夠的發(fā)揮空間。
方青卓:給孩子多留一些可以自己支配的空間。
呂麗萍:比如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我父親就給我買了很多畫筆,說我們家出現(xiàn)了一個畫家。我父親老是給我灌輸成名成家的思想,我當時很喜歡畫畫,結(jié)果他說要成為畫家,我就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其實家長可以什么都不要管,就讓孩子一直畫下去,不要指揮規(guī)劃。我畫了一段時間后,就再不畫了,我爸說咱家的畫家不再畫畫了。
后來我想拉小提琴,我爸高興地去買小提琴,小提琴我拉得還可以,但是老師說我學點別的可能會更好,音樂講究童子功,越早練習成名成家的可能性就越大。那時我已經(jīng)十五歲了,老師說即便拉得不錯,將來也只可能成為一名伴奏。我心里就很失望、很郁悶,我怎么能甘心當伴奏呢?最后就不學了。
方青卓:某種程度上講,你的父親還是很支持你的。
呂麗萍:我父親很包容我,他從來不說我將來沒出息。后來我考中戲,我父親說:“咱家閨女這么文靜,怎么能演戲呢?”我說我就是喜歡。爸爸說:“好,表演藝術(shù)家,好好培養(yǎng)!”還對我的哥哥說:“你們趕緊幫幫他,看看這事怎么辦。”
我爸就是永遠在支持我,從來沒有指責我。雖然孩子現(xiàn)在沒有什么技能,但是我們要忍耐,你不知道將來他會創(chuàng)造什么奇跡。所以我認為,人應(yīng)該學會互相忍耐,學會互相包容,才能從對方身上獲得對生活的希望。不能因為你特別優(yōu)秀,就可以指責別人,尤其是對孩子,是不可以隨便說孩子不行的。
方青卓:孩子的任何興趣,父母都要支持。
方媽媽筆記:
充分給孩子自主的權(quán)利:
A.對孩子多說一次:你能行!
B.只有在孩子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才能出手幫他;
C.給孩子答案,不如只給他提示;
D.在孩子面前放一些“大山”,盡早鍛煉他處理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