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健康的孩子,快樂的媽媽

讓我們做更好的媽媽 作者:方青卓


--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陽光下茁壯成長,孩子健康快樂,就是媽媽最大的心愿。

本檔好媽媽:李靜、麥瑋婷

李靜,現為《非常靜距離》《超級訪問》《情感龍門陣》《美麗俏佳人》《娛樂麻辣燙》等節(jié)目的主持兼制片人。以其特立獨行、機智幽默、率真、俏皮的主持風格,征服了觀眾,被喻為國內最具風格的主持人之一。

麥瑋婷,臺灣著名歌手,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孩子,說出心里話

方青卓: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而幼兒時期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能力的關鍵階段,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要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李靜和我們說說,你是怎么培養(yǎng)女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

李靜:培養(yǎng)孩子的表達能力,關鍵是尊重孩子自我的表達方式。教育木耳(女兒的名字)讓我自己也成長了不少。我覺得在成人的世界里我們常常會講一些無傷大雅的“謊言”,或者是習慣用某些隨口答應的許諾替自己打開方便之門,而從不去細想這些許諾是否會給別人帶來失望甚至傷害。但在小孩子純真的世界里,這一切會被放大和還原,木耳會以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她做錯了什么,讓媽媽心痛而且慚愧。

麥瑋婷:孩子用最樸實的方式承認錯誤,往往令我們大人反過來檢討自己。

李靜:有一天我哄木耳睡覺,想把她哄睡著了,我和她爸爸出門辦事兒,木耳因為不想讓我出門所以一直不肯睡,我騙她說,睡醒后帶她去吃哈根達斯。可是當她醒來以后,發(fā)現我和她爸爸都不在家,她就一直在家里哭叫著找媽媽。于是我覺得我以后承諾她的事,一定要做到。這樣才能給孩子起到一個正確的表率,你跟她誠實地表達你的愛,她也會同樣用她的語言她的行為方式誠實地表達給你。

方青卓:誠實是雙方面的,不能一味只要求孩子做到,父母也要以身作則。

李靜:木耳每一天的語言狀態(tài)都在變化,很多是沒有邏輯的。她的這些沒有邏輯的思維模式,給了我們大人很多靈感。而反觀我們自己,卻很容易就完全陷入干巴巴的線性思維。

方青卓:大人的思維模式基本已經定型,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孩子有時候能想到的,我們大人卻想不到。

李靜:一點不錯。有一次,我在錄節(jié)目的時候,把木耳帶到了現場,木耳就自己煞有介事地搬了個小椅子坐在第一排,對著正在錄節(jié)目的所有人瘋狂飛吻,當時在場的大人們都禁不住笑場了。這個時候木耳又伸出一根手指,比劃在嘴巴前做出“噓”的動作,用口型對大家說“別出聲”,同時,她自己走路還躡手躡腳的。這就是她要表達的,是善意也好,是惡作劇也好,總之她很懂禮貌。

方青卓:孩子在新鮮的場合會覺得很興奮,這讓孩子產生出強烈的自我表現欲。

麥瑋婷:我覺得孩子的表達能力,父母不用刻意去培養(yǎng),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李靜:每個孩子說話早晚不一樣,有的孩子一開始就是不愛說話。比如我小時候就不愛說話,甚至到了初中我都不怎么說話,我是上了高中以后忽然變得愛說話了。所以有些家長經常會覺得孩子不愛說話,性格內向,是孩子笨的表現。其實不用擔心,不要把不愛說話當成缺點去指責孩子,這樣反而會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本來孩子的溝通方式和表達方式也是跟家庭環(huán)境及家人的引導方法有關的。

方青卓:孩子本來不愛說話,家長再去批評,恐懼與自卑會讓孩子更加難于啟齒。

李靜:像我家木耳可能就屬于特別愛說話的人,在一堆小朋友里面就屬她能說,而且總是講一些道理給別人。因為我們平常很少用教育的方式,像你能怎么樣,不能怎么樣,這類話很少說。我們主要還是以一種引導的方式去和孩子溝通。

方青卓:孩子也不喜歡總被家長發(fā)號施令,這樣久而久之,他們心里會產生抵觸情緒。

李靜:我們主張與孩子平等,我們平時基本上都是用講道理的方式,比如,“木耳過來,我們來座談一下吧”。因為有時候,孩子犯錯誤了,你訓斥也可能會管用,但我們不是,我們認為孩子和我們是平等的,她也需要被尊重,也需要面子。所以我們可能當著人不會指責她什么,我們也會給孩子留面子,回到家以后我們會坐在沙發(fā)上跟孩子心平氣和地交流,孩子全能聽懂。

麥瑋婷: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待,用大人的語言和孩子交談,這本身就是一種尊重。

李靜:小孩子很小就能聽懂大人說的話,如果你一味要孩子承認自己錯了,可孩子心里并不認可,結果會適得其反,只要她能聽懂你給她講的道理就夠了。家長千萬不要揪著一件事情非要孩子認錯,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可能以后對與不對都不敢再去做了,也可能由于抵觸情緒就按照錯的方向走,所以我們覺得道理孩子能聽進去,能聽明白就可以了。

媽媽多放手,孩子早獨立

方青卓:小木耳跟別人相處或者溝通會用什么方式?

李靜:我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在兩歲多就讓木耳自己洗襪子,雖然洗得不干凈,但這樣做孩子會有成就感。為培養(yǎng)孩子主動為大人做事,我常常會在家里和孩子互換角色,自己扮演寶寶,讓孩子做家長,讓孩子體會責任感。比如中秋節(jié)我們自己做月餅,前一天我就跟孩子撒嬌說要吃木耳做的月餅,讓木耳必須當時給我去做月餅,木耳也會用媽媽的口吻說:“你乖我就給你去做?!?/p>

麥瑋婷: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獨立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李靜:木耳在跟同學和小朋友相處的時候也是用講道理的方式,可是有的小朋友經常是聽到一半就跑了,然后小木耳回來就會跟我說:“媽媽,他們都不講道理?!北热缬幸淮嗡吹叫∨笥寻阎褡咏o折斷了,她就跑去跟他說:“你不能浪費竹子,這樣你就浪費了兩個生命,第一,你浪費了竹子的生命;第二,熊貓要吃竹子你把竹子浪費了,熊貓就沒的吃了,那熊貓的生命也浪費了?!?/p>

方青卓:小木耳的語言很有說服力。

李靜:她很會講道理。盡管有時候有的小朋友聽了幾句就跑了,特別讓她失落的就是自己的道理還沒講完別人就跑了。但是至少這個道理小木耳是懂得的,她用她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分享給別人。

方青卓:小木耳有沒有覺得媽媽是個明星就有一些優(yōu)越感,一言一行偶爾也會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或者霸道的語言?

李靜:我覺得我們一直注重與孩子的平等關系,也在培養(yǎng)她與別人相處的平等觀念,不讓孩子覺得有優(yōu)越感。可能別人會對她格外得好,她就會回來跟我說某某對她特別好,我就會說這是因為你表現好,你很懂事,別人才愿意跟你在一起。她也會說他們是因為媽媽,我就說也許是他們喜歡媽媽,但是如果你不聽話,甚至霸道、無理取鬧,別人是不會因為喜歡媽媽就故意遷就你的。大家是因為你表現好,懂得把好的東西與大家分享,人們就會說李靜的女兒真是個好孩子。

方青卓:生活條件優(yōu)越的家庭很容易寵孩子,父母百依百順,把孩子慣得從小就不懂事,因此家庭條件好,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言行。

李靜:正因為這樣,我會告訴木耳,如果媽媽在電視上說的話,自己卻在現實生活中做不到,別人也會說:“李靜瞎說,她說的都不對?!苯o她講這些平等的道理她就會聽懂。最重要是讓她懂得分享,小木耳經常會把自己的零食拿出來,和別人一起分享,比如今年她過六歲生日,他們班誰過生日都要和同學一起吃蛋糕,我們要給她訂蛋糕,她就再三地囑咐我一定不要帶奶油的,因為班里有兩個小朋友吃奶油過敏,如果買了帶奶油的蛋糕,他們兩個就吃不上了,臨出門之前又囑咐了一遍,說一定一定不要帶奶油。孩子特別愿意去跟每一個人分享。

麥瑋婷: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照顧別人,與別人分享,很難得。

有夢有朋友

方青卓: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棵獨苗,所以都特別關注孩子以后長大了要做什么樣的人,很多朋友都在不停地為孩子設計和規(guī)劃人生,你有沒有這樣想過?

李靜:家長為孩子設計人生,我很反對。有很多家長把沒有實現的愿望給孩子,讓孩子承受很大的壓力,我不主張這么做。只要孩子學會技能就可以了,她喜歡怎么樣發(fā)展都可以,讓她自己去選擇人生,做父母的在旁邊把關就可以了。

麥瑋婷:那你有沒有讓孩子去學一些興趣班?

李靜:有一段時間,我曾想讓木耳去學鋼琴和舞蹈,但發(fā)現木耳不喜歡音樂舞蹈而喜歡畫畫時,我就毫不猶豫地送木耳去了畫畫班,但條件是,既然選擇了學習畫畫,就不準輕易退出。在木耳畫畫時,我就鼓勵她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即使她畫的人是倒著的。小孩的世界是沒有規(guī)則的,即使是你為她設計了你認為很好的人生,她自己并不一定喜歡,強迫孩子就會讓孩子的童年減少很多美好的回憶,而且也抹煞了孩子更多的興趣和愛好。

方青卓:要讓孩子的興趣順其自然地發(fā)展,給孩子設計人生的目標,會給孩子的成長道路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重負。

李靜: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要比強行為孩子設計一個自以為正確的人生道路更重要,我也想跟更多的家長分享培養(yǎng)孩子興趣愛好的方法和心得,盡可能多的給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把所有的選擇權交還給孩子,等孩子選定了以后,自己在一邊做輔導工作。能夠發(fā)揮自身潛能引導孩子成長,做母親才能充滿樂趣和幸福。

方青卓:有一句話,我一直很喜歡:人生在世,依賴生存。的確,人生在世,除了有家里的親人,社會上的朋友也十分重要。俗話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你再能干,一個人做事也很難。這方面,你怎么教育孩子?

李靜:有一次我給木耳買了個吹泡泡的玩具,她當時就想打開玩,我就跟她說,約上小朋友一塊來家里玩,大家一起玩會更開心。她說如果被別人拿走,我就沒的玩了。我說那是你的東西,誰也帶不走,你有很多時間玩。好的東西一定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我會讓木耳懂得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朋友是可悲的一件事,你有再多的物質,沒有朋友的話,也是一個可憐的人。

麥瑋婷:你拿你的好東西給大家玩,大家也會當你是朋友。

李靜:我這一路走來如果沒有朋友,也不會有這么多機會,因為有太多朋友幫我,而我又是一個很愛交朋友的人。我有很多朋友,我經常覺得很多的人生轉變都是因為朋友在幫我,我才熬過來的。因此我希望小木耳知道朋友很重要,朋友怎么來的?不光是分享,還有包容!不要勉強朋友接受不喜歡的東西,要和朋友分享人生最快樂的東西。

方青卓:與朋友分享快樂,自己也會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方媽媽筆記:

讓孩子快樂地成長,才是媽媽的目標:

A.學會獨立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步;

B.學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快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二步;

C.順其自然,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三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