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代竇光鼐(17)

大清一品 作者:張軍


“俺本在江西橫峰做知縣,做了兩年,本來上司有意給俺來年報個卓異??汕赡悄陞s有銀跑到俺這里來,非要讓俺認他作爹。俺父母早逝,打小就是孤兒,哪里來的爹。俺一生氣,就叫手下銀扇了他二十個耳光。那銀卻不甘心,按忤逆告到省城,這官司一打就是一年多,雖然最后搞清楚了,把那個冒認俺爹的打個半死,放到烏魯木齊去了,但俺的卓異卻也給耽誤了。認爹案子完了的來年,俺又審錯一個案子,被降兩品使用成了個主簿,好容易熬了三年,再被提為知縣之后,又大病一場,回家養(yǎng)病五年。這么著一晃十多年就過去了。后來,吏部選作福建建陽令,五年后升知府。后又調(diào)到云南作了四品糧道,恰遇對緬開戰(zhàn),糧道任務(wù)繁巨,而督撫催逼甚緊,日夜操勞,舊病復(fù)發(fā)。不得已上了告病折子,哪曾想正遇對緬戰(zhàn)事不利,云貴總督署四川提督阿桂看了折子大怒,說俺是不顧國難,有心回避,毫無道理。說是想回就回去吧,讓吏部給俺記著,當(dāng)年俺應(yīng)試開科后是放的哪里,病好后還從哪里做起!四年前病愈便又回了橫峰縣重做知縣,去年剛剛從橫峰縣調(diào)過來。”

竇光鼐聽了李大鼎離奇而倒霉的遭遇,深表同情。說道:“看來老哥命途多舛,你出個字我解解?!?/p>

“俺這輩子夠倒霉了,就寫“介個”字吧!”李大鼎伸出食指蘸著茶水在桌子上寫下一個“霉”字。

“你寫的這個霉字,上面的雨字寫的很大。雨是個好字,萬物生靈皆少不了雨水澆灌,有雨則有生機。下邊是個每字,每字頭又寫的太長,自成一字,這像個人字。人受甘霖,固然是好。但人下壓了個母字,是極不佳的卦相,這是祖墳不正的意思,所以有了霉運。你寄些銀子回去,讓族人幫你給父母重選個好墳址。選了日子,回去將墳遷了,好好做官,不日便可轉(zhuǎn)運?!?/p>

李大鼎聽了這話,沒有作聲,卻撲簌簌掉下淚來。竇光鼐奇道:“老哥為何落淚,難道對我解的這個字不滿意么?”

李大鼎起身撲通一聲跪倒:“大銀解的字好,但都是以后的事。下官腳跟前就有過不去的關(guān),眼看著俺就要傾家蕩產(chǎn)了?!?/p>

這李大鼎真是亙古未見的倒霉蛋,官場蹭蹬了三十多年,好容易調(diào)了個富縣,別人是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李大鼎倒來了個半年知縣,傾家蕩產(chǎn)。這旁邊站著的林升及書童都覺得這人又可憐又可笑。

竇光鼐急忙將其扶起,關(guān)心的問道:“是什么事?和我說說,未必就是什么難解的大事?!?/p>

李大鼎抬起胳膊用袖子擦了擦眼淚:“俺這個縣官交接與別銀不大相同。別銀交接時,前任都在,有什么事都可當(dāng)面說清。上虞縣的前任侯知縣在任上病故,才留下介個缺指給俺。原本想介是個富庶大縣,勤勉一些,不愁做不出好政績來。上虞離杭州又近,也不怕侯知縣有什么扯不清的底子要俺擔(dān)待。哪知上任伊始,俺一查庫,竟整整缺了八萬兩銀子。介么大的虧空,俺哪敢接收,連夜寫了稟貼上報省道兩級。巴巴的等了一個多月,才等來省里一句回復(fù)--讓俺先接下,說是侯知縣銀已亡去,就不要計較了。上虞不愁補不齊這些銀子,讓俺盡心去做事,慢慢補足,這不疼不癢的話,倒把侯知縣一場大過輕輕掩過去了??蛇@八萬兩虧空,俺是實實不能接下,莫說考察政績就過不去,等到任滿的時候,俺去哪里找銀子填這個大窟窿。眼瞅著夏秋征賦時候到了,不接又不能做事,還是縣里的舊師爺出了個主意,讓做了本新賬。侯知縣的舊賬先放一邊,用新賬將賦稅征了再說。俺這么做也是萬不得已,為朝廷著想。哪知前些日子省里下了申斥的札子,說俺私造賬冊,讓立即接了舊賬,否則嚴懲不貸。接了將來不好過,不接現(xiàn)在不好過,俺找您其實也是為了這件事,求您和省城說說情。”

“我打普陀一路過來,也打聽得不少事。據(jù)我所知,虧空的府縣雖多,但大多不過數(shù)百兩,最多的也不過千兩。如何上虞就虧下這么多銀兩來。這么大的虧空,上面不僅不聞不問,反倒讓下任擔(dān)待,又是什么意思?李大鼎,你說的可句句屬實?”

“卑職若有半點謊話,愿受任何處罰。大銀,您有所不知,從杭州到普陀一帶因別有進項,所以虧空較少,但浙江其他地方虧空驚人,普通縣域皆以萬計,多則累至十?dāng)?shù)萬兩。因這些虧空有相當(dāng)一部分是奉迎上司所用,其他迎來送往也有公用之處,上司自然不敢過分催補。日后遇有升調(diào)事故,與后任交代之時,上司反而居中調(diào)停,上下遮掩。官官相互,任任相累,以致虧空越積越多。”

“你這邊也算是浙北之縣,為何也虧銀上萬呢?”

“那侯知縣雖是去年七月初才病故的,但卑職打聽到,自從前年初冬,其已病重不能視事。一切政務(wù)皆由縣丞代為署理。侯知縣因舍不得做官的那些好處,上下打點竟然留在任上不去。既要看病吃藥又要往家里聚錢,將縣庫掏騰的一干二凈之后就嗚呼了!留下介個爛攤子……”

“老哥之事,我可代為請情。我看分賬之舉倒是個權(quán)宜的法子,沒什么大不了的。浙江虧空之事,你還需細細打聽,或風(fēng)傳或?qū)崜?jù)都務(wù)必詳盡稟來。你好好勸農(nóng)賑貧,興養(yǎng)立教,將來少不了報個卓異。”

李大鼎得了回話,十分高興,連連稱謝,又談了談家鄉(xiāng)之事便告退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