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有淤血,最好“臥如弓”
中醫(yī)講,女性的淤血有氣郁血淤和寒凝血淤兩種,氣郁一般和情緒有關系,除了有淤血的癥狀外,來月經(jīng)前還會乳房脹、心煩,容易發(fā)脾氣,甚至每個月還會發(fā)作一次“神經(jīng)性頭疼”,這種人適合在月經(jīng)前一個星期就開始吃“婦科得生丸”,每次吃1丸,每天吃2次,一直吃到月經(jīng)來的時候再停。和這個藥作用類似的是“七制香附丸”,是水丸,也每次服6克,每天吃2次,但這個藥的藥性有點燥熱,如果本身已經(jīng)有點上火,就要謹慎使用了。
對于因寒而引起的血淤,最合適的是“艾附暖宮丸”加“益母草膏”,前者專門治療下焦虛寒,對那種本身就手腳不溫、體質(zhì)很弱、肚子發(fā)涼,來月經(jīng)時又痛經(jīng)而且顏色很暗的人特別適用,加“益母草膏”則可以增加化淤的作用。這兩個藥也要在月經(jīng)來之前一個星期開始服用,通過改善虛寒狀態(tài)來祛除血淤,要注意的是,在服藥期間下身的保溫很重要,不能一邊去著舊寒,一邊添著新寒。
在不知道盆腔淤血的問題之前,很多人會把便秘歸結為上火,會吃去火藥,但是她們會抱怨去火藥不管用,因為屢屢失效。這其實不是去火藥的問題,而是她們吃錯了,她們的便秘不是上火導致的,而是因為血淤、血虛,要治療的話應該用溫藥,在下肢保溫的基礎上,可以吃點兒“桂枝茯苓膠囊”,或者“大黃蜇蟲丸”,倒是可以化解這種血淤。
還有當歸,它是治療婦科問題的常用藥,在中醫(yī)婦科方劑中有“十方九歸”的說法,也非常適合女性便秘。便秘女性的虛往往比淤更重一些,當歸的通便作用不比大黃差,而且它可以補血,對根治血虛便秘再合適不過了。不過當歸的味道比較特殊,加在食物中可能不容易被接受,所以最好是泡水喝,可以每天取當歸粉10克泡水代茶飲,也可以稍微煎一下之后喝,藥物的滲出率更高。
除了藥物外,正確的睡眠姿勢對盆腔淤血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既然盆腔的靜脈彈性不足,就需要通過姿勢、體位來幫助血液的流動。臥床休息或睡眠時,不同的姿勢對消除疲勞、改善盆腔淤血有不同的效果。從力學的觀點來說,仰臥位時,盆腔大部分靜脈的位置均低于下腔靜脈,其靜脈壓力較立或坐著時減低不少;側(cè)俯臥位時,減少得就更明顯了。所以,古人有“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的名言,曲腿側(cè)俯臥位就是“臥如弓”,非常適合盆腔淤血的人采取。至少在開始入睡時采取這個姿勢,久而久之習慣了最好,另外還要十分留心腰部的保溫,最好穿一件長過腰的睡衣,避免在夜里再次受寒。
“美麗凍人不淤血”的保健法
過去盆腔淤血多和多產(chǎn)史、輸卵管結扎術有關,現(xiàn)在這些問題都消失了,但患盆腔淤血的女性還是頻繁出現(xiàn),這就和受涼、流產(chǎn)手術有關系了。
現(xiàn)在的中醫(yī)婦科醫(yī)生,把引起女性婦科問題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受涼,他們每天要解決的是“美麗凍人”造成的后果。但愛美的女人們總覺得,日本和韓國比我們的氣候還冷呢,那兒的女人穿得比中國女人還短呢!這種想法實在是“東施效顰”了。
首先,日本的富士山是活火山,因此日本的地氣很熱,要不然他們就不會有吃生魚片、生牛肉等涼物的習慣了,那是為了平息身下的蒸蒸熱氣。我同學在日本開中醫(yī)診所,她回來說,你看著日本女孩子冬天也是短打扮,其實她們大多會在肚臍上貼個膏藥,讓溫性的藥性通過肚臍吸收進身體,因為她們知道受涼會帶來麻煩。至于韓國,他們是地熱取暖,我們看韓劇就能發(fā)現(xiàn),人們往往一進屋子就席地而坐,這至少能保證當天受的寒氣當天解決,這都是中國女性不能比的。
如果非要在大冷天穿短裝,那不妨學學日本人,在肚臍上貼一點驅(qū)寒的膏藥。這種膏藥自己就能做,熱力小的可以用生姜搗碎,敷在肚臍上,外邊貼個傷濕膏;熱力大的可以取附子19克研末,用黃酒調(diào)好之后敷在臍上,也用傷濕膏固定。但用的時候要隨時注意臍周皮膚的變化,不要刺激太大,傷到皮膚。這在后面的敷臍療法中還將講到。
對這類女性來說,還有一個最合適的食療方--姜湯。把生姜切成絲,煮沸后加紅糖,每天喝兩次,這種溫性的藥茶有潤物細無聲的綿長作用。其實,只要是有淤的女性,無論做菜還是泡茶都可以盡量多用姜,姜是食物中最能通過溫化寒濕去血淤的,包括我們沏的紅茶,也可以加幾片生姜,味道是很好的。
我還要向血淤的女孩子推薦一種很好的早餐,就是“醪糟雞蛋”。醪糟是用糯米發(fā)酵制成的米酒,本身有溫補的作用,有人坐月子時習慣吃它。有寒有淤乃至血虛的女孩子,可以每天早上挖三大勺醪糟煮開,再打一個雞蛋一起燉熟,既保證了蛋白質(zhì)供應,又有驅(qū)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