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怎么了?
按照社會上的一般觀點,所謂拜金主義,就是盲目崇拜金錢、把金錢價值看做最高價值、一切價值都服從于金錢價值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拜金主義認(rèn)為金錢不僅萬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標(biāo)準(zhǔn)。持拜金主義觀念的人即是一元價值論者。這種價值觀被認(rèn)為起源于資本主義鼓勵人類主動追求自我利益的思想主張。
拜金主義經(jīng)常引起諸多批評,尤其被認(rèn)為是造成現(xiàn)代社會物欲橫流、道德淪喪的因素之一。批評者認(rèn)為,拜金主義者缺乏精神追求、唯利是圖,對社會文化建設(shè)不僅沒有幫助而且具有破壞作用,拜金的背后是虛無。
在這里,我想為我們當(dāng)下年輕的“拜金者”吶喊:我們的拜金是不是上面定義的那個拜金?我們即使拜金,又有什么錯?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定義,第一層次是生理,第二層次是安全,第三層次是社會,第四和第五層次才是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而后兩個層面是精神層面。所以前兩個層次沒實現(xiàn),連第三層次的歸屬感都沒有得到,是不可能過渡到更高層次的。換言之,一個內(nèi)心沒有安全感的人,一個饑寒交迫的人,是不可能高尚地和你談?wù)摼袷澜缡侨绾紊铄涞摹K麄兪紫纫龅模勤s緊找到一個安全的山洞,找到可以果腹的野果子,找到一件可以御寒的毛皮,而在商品經(jīng)濟(jì)社會,這就是金錢。
此時此刻無論有多少“心靈美”,行為上只能指向山洞、面包和棉衣。其實,追求更好、更富裕的生活是人類的本性,而年輕人的“拜金主義”是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本能的反映而已??纯次覀兩畹臅r代,有多少人有足夠的安全感呢?教育、住房、醫(yī)療像三座大山沉甸甸壓在每個人的肩頭,哪怕你再高尚,也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再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連基本的前三個層次都不打算拿出所有力氣去奔,這個人存在的價值在哪里?“啃老族”“喂一代”不正是這樣催生的?一個在社會上連錢都不打算通過雙手和頭腦去努力掙得的年輕人,還有什么希望,能擔(dān)負(fù)什么責(zé)任?韓寒說,沒有信仰比堅持錯誤的信仰要好得多。我不贊成把金錢當(dāng)成信仰,實際上金錢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信仰,但是去追求金錢追求財富總是一個積極的狀態(tài),只要追求的途徑合理合法,這就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xiàn)。
所以,這個社會如果一方面在嘴上反對拜金主義,一方面又摟錢沒商量,這樣的言行無疑才更可怕。精英們與其口沫橫飛哀嘆年輕人“墮落”,不如把精力投向保障制度的構(gòu)建、法制規(guī)范的健全上。因為追求金錢的負(fù)面是不擇手段,是潛規(guī)則暗規(guī)則,那是我們必須要制止的,否則賺錢的途徑不合理帶來的就是分配的不公平。假如拜金這個詞也失去了它積極的意義,我們?yōu)榱松嬖偃プツ囊桓静菽兀?/p>
反對拜金主義在中國,既有思想根源,也有社會歷史根源。這與中國的封建文化的長期影響有關(guān)。傳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主流上鄙視利益、恥談金錢,所以會有“阿堵物”“銅臭味”等代稱流傳于世。在義與利的取舍上,一面崇尚舍生取義、殺身成仁。而另一面,一邊說“商人重利輕離別”(白居易《琵琶行》),一邊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司馬遷《史記》),而春秋時期的楊朱,更是早就公開宣揚“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