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贊成還是反對:他喜歡還是不喜歡(3)

你可以看透任何人 作者:(美)李柏曼(Lieberman,D.J)


雖然你可能無法探尋到對方的真實情緒,但一個新表情的出現(xiàn)卻能說明他在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不管他現(xiàn)在是什么表情,如果這個表情跟上一個表情之間隔了一段時間,我們就可以猜到這個表情很可能并不是發(fā)自內心的。??寺赋觯喝藗兡軌蜃兓砬?,也可能在情緒來臨之前已經(jīng)有所意識,但是,細微表情總是會最先出現(xiàn),大部分人卻往往忽視了它們。

標志2:無意識泄露

代詞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泄露某人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瓣愂龇治觥边@個系統(tǒng)就能檢測一系列代詞(比如“我”和“我們”)的使用情況。例如,對于綁架案、強奸案和其他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一般不會稱自己和犯罪分子為“我們”。

相反,在陳述案件的過程中,受害人提到自己的時候通常會用到人稱代詞“我”,而提到犯罪分子時通常會用到“他”或“她”。人稱代詞“我們”讓人在心理上感覺比較親近,在犯罪過程中是不太可能出現(xiàn)的。你的朋友跟你談論和她男朋友的外出經(jīng)歷。在她的陳述中,幾乎每一句都有“我們”:“我們10點到了俱樂部……然后我們喝酒……在那里我們遇到了他的朋友……”突然,她的話語改變成:“他帶我回家?!蓖ㄟ^這句不太親密的敘述,你立刻就可以想到你的朋友和她男朋友之間可能發(fā)生了某種爭執(zhí)。因為,“我們開車回家”、“我們回家了”、“我們離開了”一類的陳述才是更和諧的結尾。許多情況都可以應用心理學去判斷。例如,當一個人很自信,對自己的陳述有把握時,他更可能用到人稱代詞“我”、“我們”。當我們沒有很大把握時,我們會不知不覺地避免在談話中提及自己,并避免把我們的陳述和自己聯(lián)系到一起。當你問老板對你的新想法意下如何時,如果她說“我喜歡”,那就可能她對你的新想法是非常滿意的。而如果她說“還不錯”或是“你做得很好”,她在回答中沒有提到自己,那就表明她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歡你的想法。重要的是,我們要判斷談話中每一個信號的含義,避免管中窺豹,根據(jù)幾個單獨的信號就下結論。

筆跡學(字體分析)主要是根據(jù)人稱代詞“我”出現(xiàn)的頻率來判斷作家的真實感情。如果“我”出現(xiàn)的頻率小于其他詞,那么,我們基本可以猜測這位作家是下意識地把自己跟這些語言分開。此外,如果在作品中很少出現(xiàn)人稱代詞,那就有一種可能,作家自身就很矛盾,他對于自己的寫作不是很肯定。

技術2一個人就是一面鏡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