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我創(chuàng)辦的“經營管理者培訓學?!敝性浻懻撨^這個問題。日本的公債余額已超過700兆日元,加上所有短期國債和財政融資資金特別會計國債余額的話,總共達1000兆日元。當我問學生如何清償這些債務時,有一位知名企業(yè)的中層管理人員回答稱:“國債是政府未經國民的同意擅自發(fā)行的,所以應該由政府負責償還?!睂Υ宋易穯柕溃骸按_實是政府的責任,但由誰來償還呢?”這位管理人員這才猛然意識到:“是啊,所謂的國家實際上就是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也就意味著最終得由我們來償還。”連40多歲的中層管理人員的意識水平也只能是這種程度,對此我只能說太缺乏危機感了。
我一向主張上班族應成為不僅具有廣博的知識面和實踐經驗,還具備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T型人才”,甚至是精通兩個專業(yè)領域的“л型人才”。
按照這種比喻的話,剛才那位中層管理人員就是“I型人才”。這些人自進入公司以來一直從事某一特定業(yè)務,所以對自己所熟悉的領域掌握得非常詳細,但缺乏廣泛的知識面或豐富的實踐經驗,也就是缺少“T”字的橫杠。他們不僅對日本國債等問題毫不關心,甚至對公司和工作以外的世界完全處于“無反應”、“無思考”的狀態(tài)。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經濟產業(yè)發(fā)展動向、國內政治及國際形勢等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而現實生活中,無論是世界哪一個企業(yè)或產業(yè)都隨時處于突然爆發(fā)的毀滅性的危機之中。
當然,一個企業(yè)的興盛衰退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過去,一般家庭都是用蜂窩煤燒飯做菜,但隨著燃氣的普及化,蜂窩煤的市場需求日益減少直至不得不退出行業(yè)舞臺?;蚴氰F路的普及化結束了馬車的歷史使命,而汽車的普及化又使整個鐵路行業(yè)陷入了嚴重衰退階段,而且這些變化往往需要10~20年,甚至更長時間。但現在,這種變化往往會發(fā)生在一瞬間。
舉個例子。隨著數碼相機的普及,傳統(tǒng)相機膠卷一夜間失去了市場需求,像柯達(Kodak)、日本富士膠卷等全球最大的膠卷制造商不得不面對業(yè)務重組問題。美國蘋果公司向市場一推出便攜式音樂播放器iPod,全球最大的音樂唱片零售商――美國Tower Records公司便宣告破產。類似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
包括前面所述的增稅、負擔增加等問題在內,目前我們所面對的現狀就像巨大的海嘯直襲上班族們的現有生活。雖然不及當年時速達700公里,一瞬間就把整個東南亞和南亞吞噬了的印度洋海嘯那么強烈,但我們確實面臨著個人資產將迅速縮水的現實危機。
與自然災害的印度洋海嘯不同的是,我們能確信這個“巨大海嘯”肯定會來,且推進速度也就是在短短數年之間。但與自然界中的海嘯相同的是,只要你再爬高20米,就可以幸免于難。換句話說,只要你從現在開始努力往上爬,就可以完全擺脫這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