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已經做好了烤肉卷、土豆泥還有沙拉。5歲的妮妮坐在桌邊,哭鬧著說她不想吃飯,事實上是她不餓。她玩著盤子里的食物,一直哼哼唧唧,磨蹭著不肯吃飯。
這樣的情景很常見,通常媽媽都會怎么做呢?按照我們的分析,會有三種回應方式。
1. 專制式的回應方式
如果珍妮是一位專制的媽媽,她會這樣說:
l “除非你吃完肉卷,要不然別想去玩?!?/p>
l “如果你不吃晚飯,明天就別想騎你的小自行車了。”
l “你最好吃飯,要不然就是你想挨打?!?/p>
l “馬上回你自己的房間去?!?/p>
2. 縱容式的回應方式
縱容式的珍妮會央求孩子,并哄著她,試圖慢慢地騙孩子“一小口,再來一小口”地把飯都吃完。她會這么說:
l “為了媽媽,就吃一點吧。”
l “來,就吃一小口土豆泥?!?/p>
l “現在咬一小口烤肉卷,好不好?”
l “如果你能吃點土豆泥,我就讓你吃冰激凌?!?/p>
可孩子還是會照樣哭鬧下去,完全不買媽媽的賬,一味縱容的媽媽會就此放棄,比如給她一點她喜歡的甜點來墊墊肚子。是媽媽把孩子的所作所為變得合情合理,同時也將自己的不能堅持和讓步變得理所當然。
3.“尊重孩子”的回應方式
那么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當孩子不吃飯時,媽媽要馬上抓住這個機會,使用設立后果的辦法,用尊重孩子的方式處理哭鬧。
孩子決定不吃飯,那么后果就是饑餓。當米蒂不吃飯時,不要央求她,媽媽應該忽略孩子的哭鬧,自己吃完飯后直接把盤子拿走。到了晚上9點,當米蒂餓了時,一句簡單的話,諸如“咱們家的下一頓飯是早餐”(用肯定而平靜的態(tài)度去說),就已足夠。
出于對孩子的愛,媽媽可能會忍不住想再給孩子做點吃的,但她真不應該插手去營救米蒂,或者對她心懷內疚。既然決定是米蒂自己做的,那她就要學會忍耐和接受。米蒂最終會了解,媽媽是不會隨時待命,聽從她的召喚,為她額外準備吃的,也不會把她從她自己帶來的麻煩中拯救出來。
假若孩子能這么想:“媽媽很累了,我這么要求媽媽,會讓媽媽得不到休息。如果媽媽吃什么,我也吃什么,我就是在對媽媽好?!边@就是孩子在從媽媽的角度考慮這件事。孩子要盡早學會為他人著想,這將影響到孩子將來是否快樂。
如果你實在不能忍受孩子挨餓,可以考慮一個比較合理的替代方案,比如把做好的晚飯放在冰箱里,晚上等他餓了時再拿出來給他吃。相對于讓孩子“等待下一頓飯”,這個回應方式的效果會差一些;但是如果你就是不能接受讓孩子挨餓這一做法,那么你至少完成了一個目標:讓孩子吃你原本做的飯。
我們還是要強調,你不需要跟孩子溝通、討論整個過程。當孩子說他餓了時,只需直接把飯從冰箱里拿出來,加熱后,放在孩子面前。你不要站在旁邊盯著孩子,干涉他吃飯,那樣顯得對孩子不夠尊重。
4.小結一下
吃飯時間,常常是孩子的犯錯時間。讓孩子在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時間吃飯,完成這件事,似乎對家長很困難。吃飯時,飯桌變成了戰(zhàn)場,大多數孩子會發(fā)動“哭鬧戰(zhàn)爭”。對父母來說,如果只是把食物放在桌子上然后離開,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要吃掉放在面前的食物,情況就會好得多。
我們知道,執(zhí)行我們的建議并不容易。所以我們強烈鼓勵父母,選擇這條更難的路走!在練習我們所推薦的方法時,父母需要控制自己,并且有耐心。千萬別放棄!
大衛(wèi),一個5歲孩子的爸爸曾無可奈何地說,有時為了讓孩子吃飯,他不得不給孩子買可樂、餅干和冰激凌,否則孩子就會哭鬧,讓他不得安寧。毫無疑問,這位爸爸在用賄賂教育孩子。
越是在最艱難的時刻,越是需要你保持中立。當孩子的哭鬧升級為憤怒時,你得扛住——讓孩子明白你是不會妥協(xié)的。你必須用堅定、友善和中立的態(tài)度去面對發(fā)脾氣的孩子,還有他那張小臭臉。無論如何,在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折磨之后,如果這時放棄,你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再重復一次,除非你確信,你做好了迎接一切的準備,否則不要隨隨便便開始執(zhí)行我們的方法。一旦開了頭,就要堅持到底。堅持才是關鍵。
你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并且像我們所建議的那樣回應孩子。做到這一點,不是很容易。所以我們才需要一步步地練習,并且堅持到底。你必須以身作則,一次又一次地采取新的回應方式,直到習慣成自然。否則,你只是說了一大堆空話而已,孩子心里非常清楚。即使像大衛(wèi)那樣棘手的情況,當他下定決心使用我們提供的方法時還是獲得了成功——孩子開始學會乖乖吃飯了!
記?。?/strong>
賄賂,是在不尊重孩子。它是在對孩子說:“能讓你的行為發(fā)生改變的唯一方法就是補償你。要是沒有好處,你就不會做正確的事情?!?/p>
“父母在小瞧我”——再沒有什么比這更能削弱孩子的自信了。孩子對自己的期望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從父母那接收到的期盼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