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開頭里邊只有一個正經(jīng)的比喻,那就是最后一句“像一面標(biāo)志著永遠(yuǎn)失敗的旗子”。這是海明威的喜好,那就是十分十分地討厭形容詞和比喻,這是他的寫作理念和電報體風(fēng)格決定的。他想要盡可能干凈的語言。
老人與海,海是那么的大,形容詞和比喻會太渺小。博爾赫斯最喜歡葉芝的一句詩就是葉芝心中的海洋:那被海豚劃開、為鐘聲折磨的大海。
K到村子的時候,已經(jīng)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個山岡籠罩在霧靄和夜色里看不見了,連一星兒顯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兒的光亮也看不見。K站在一座從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橋上,對著他頭上那一片空洞虛無的幻景,凝視了好一會兒。
這段文字里充滿了一片虛無,K想尋找的城堡在白天還能知道是在哪個山岡,可現(xiàn)在已是后半夜了,霧靄和夜色上來了,什么也看不見。一切都是空洞虛無的。無奈的K只有讓心靈的空虛對著頭頂?shù)奶摕o,生命已是幻景。這一定是我們每個人在某個時刻都會面對的。如果我們連“凝視”都忘記了,我們的生命就離被這無邊的虛空吞沒不遠(yuǎn)了?!澳暋被颉巴?,都是卡夫卡敘述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無助的、絕望的,干巴巴地發(fā)著白光的字眼。這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遠(yuǎn)景。我們都在努力地走向這個時刻。這才是最終的絕望,而不是錢鐘書還能優(yōu)游地感覺到的“城里的人想沖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jìn)去”。
再加強一下K所感受到的那個時刻吧,這對你也很有好處,雖然短時間看來不太好,但既然有短時間,就有長時間。而長時間總比短時間好。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哭
無緣無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悲劇的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笑
無緣無故地笑
在笑我
喜劇的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走
無緣無故地走
走向我
宿命的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死
無緣無故在世上死
望著我
死亡的
――《嚴(yán)重的時刻》,里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