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軒
老爸笑我怪﹐我不覺得怪﹐反倒要謝謝他﹐因為怪是跟他學的﹗
以前﹐看到老媽每天穿套裝出門上班﹐老爸穿睡衣在家里寫文章﹐跟一般家庭比起來﹐光是這個場景就很不尋常了。目前我也常在家里穿睡衣辦公。朋友問我當「宅男」會不會很怪﹐我反而覺得這才自然。
選擇自由業(yè)不能算是克紹箕裘﹐但有不少特別的興趣與喜好﹐也要感謝家里的啟蒙。
例如以前老爸當中視駐美記者﹐偶爾攝影師沒出現(xiàn)﹐機器就交到了我手上。差不多六公斤重的攝影機﹐加上三公斤重的大電池(背在身上﹐打燈用) ﹐我跟著老爸飛快的腳步在紐約街上跑﹐鍛煉強壯的「記者腿」。
有一次去拍攝紐約中國城的農(nóng)歷新年活動。警察封起一條街特許民眾放鞭炮﹐硝酸煙霧彌漫﹐整個街道上一層紅紅的爆竹削踩起來都是軟的。老爸拿出記者證越過了封鎖線﹐我?guī)z影機跟著拍﹐卻立刻被惡作劇的群眾盯上。先是聽到有人說﹕「丟他﹗丟他﹗」接著鞭炮便從四面八方飛過來。我用機器擋著臉跑﹐耳朵旁霹靂啪啦隨著陣陣的灼熱﹐好不容易才找到地方躲。那次的經(jīng)驗﹐反而讓我愛上了攝影﹗
許多年后﹐在臺灣從事廣告制作﹐我曾經(jīng)在“面對面”的距離拍過獅子﹐還從它爪子上拔了一些鬃毛。要是我膽子再大﹐我想CNN戰(zhàn)區(qū)記者應該會是個不錯的職業(yè)。
講到戰(zhàn)區(qū)﹐我老爸有個朋友的小孩﹐大學畢業(yè)之后﹐便加入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去伊拉克﹐成了名符其實的「鋼盔頭」。而且一次不過癮﹐九月還要再回去一年。他父親苦笑著說自己是和平主義者﹐兒子卻跑去打仗﹐我老爸就調(diào)侃他﹕「你自己以前在大學不也一樣﹐課上到一半﹐跑出去跟人打架﹐我看是虎父無犬子﹗」
前陣子他兒子放假﹐來臺灣玩。他一點不像我想象中的尚武青年﹐反而很有禮貌、風趣又有自己的想法﹐個性也跟他老爸類似﹐憤世嫉俗之中充滿了正義。我問他退伍之后想要做什么﹐他說他已經(jīng)申請了幾個商學院。海軍陸戰(zhàn)隊的生活只是他覺得自己需要的準備訓練。我覺得蠻有道理﹐商場不也是戰(zhàn)場﹖而且美國很看重愿意為國家效勞的年青人﹐因此他申請的學校應該都不是問題。
看著身邊認識的朋友和老爸文章中舉的例子﹐讓我不禁懷疑是否我們做子女的「搞怪」﹐隱藏了從小在家里耳濡目染的某種生活態(tài)度﹖父母親以前的風光故事對我們的影響﹐可能勝過他們的說教。
老爸說他以前在大學搞課外活動常逃學﹐還曾經(jīng)跟英文教授說﹕「我不想來課堂浪費你我的時間﹐以后點名就不要點我了OK ﹖」教授說「OK ﹗」然后就把他給當了。
老爸學的是繪畫﹐大學畢業(yè)后卻去主持電視節(jié)目、寫書、當記者﹐還成為主播。當紅的時候﹐又突然丟下一切﹐去美國做藝術(shù)交流。當年他29歲。
我沒老爸那么瀟灑﹐但也喜歡搞社團﹐有一次碰到惡名昭彰的統(tǒng)計學教授﹐在全班面前罵我說「這不是音樂社﹗」我當場嗆回去「我知道﹐但我希望這是﹗」
我在研究所的同時﹐在波士頓夜店當DJ﹐在臺灣出書做演講。學分念完了﹐我卻決定換跑道﹐搬來臺灣工作。當年我29歲﹐跟老爸去美國時一樣。
巧合嗎﹖還是說老爸的善變與叛逆﹐多多少少也夾在我的基因里﹖
總而言之﹐很高興聽到老爸說自己「老神在在」﹐這樣我也不用擔心他會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