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方法外,還有一個最方便、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用電熱毯或者選用厚薄適中的被子。一般被子應選用3公斤為宜的,被子過輕則達不到隔熱、保暖的效果,被子過重,則會壓迫胸部,導致肺活量減少,容易做噩夢。
6. 熄燈而寢的好習慣
就寢即滅燈,目不外眩,則神守其舍。《云笈七簽》曰:夜寢燃燈,令人心神不安;《真西山衛(wèi)生歌》曰:默寢暗眠神晏如。亦有滅燈不成寐者,錫制燈籠,半邊開小竇以通光,背帳置之,便不照耀及目。
寢不得大聲叫呼。蓋寢則五臟如鐘磬不懸,不可發(fā)聲,養(yǎng)生家謂多言傷氣,平時亦宜少言,何況寢時?《玉笥要覽》曰:臥須閉口,則元氣不出,邪氣不入。此靜翕之體,安貞之吉也,否則令人面失血色。
或許人們不會相信,光是有壓力的,而人體皮膚會對這種壓力產生反應。當人長期在光的壓力下睡眠時,會發(fā)生躁動不安、不寧的情緒,以致難于成眠。關于這點,早在宋代時期就已經發(fā)現了。《云笈七簽》就曾記載說,夜晚入睡時燃燈,會令人心神不安。只有在昏暗的環(huán)境中,安靜地睡眠,人的元神才能如長明燈般清凈。
當然,也有不點燈就不能入睡的人,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讓燈光直接照射人的眼睛,否則將無法入睡。因為人體對燈光最明顯的反應在眼睛。眼睛只有在黑暗中,或者夜晚自然的光線中,才能得到休息。如果夜晚點燈睡眠,人工光線對眼睛的刺激就會持續(xù)不斷,使得眼睛和睫狀肌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極易造成視網膜損害,影響視力。
另外,養(yǎng)生家也說,睡眠前不應大呼小叫,而應讓五臟像擱置起來的鐘磬一般,不經歷任何波動。因為多言傷氣,睡眠時閉口,可以阻止元氣外泄或者邪氣入侵,保持安靜、和順之體,平順正直的元氣,否則會出現面無血色的情況。
在現代醫(yī)學上,曹老先生的理論也得到了證實。睡眠是神經漸漸放松的過程,睡前大聲喊叫,容易刺激神經系統(tǒng),阻礙神經系統(tǒng)平復,進而影響入眠。
相關鏈接
古代如何解決有燈而眠?
在古代,也有無燈無法入睡的人。當這種情況發(fā)生時,人們往往會用錫紙制作燈籠,并在燈籠的一邊開一個小窗口,以透出光亮,然后背對著放在床帳之外。這樣既可以在黑暗的夜晚中留下一絲光亮,但又不至于使光亮照到眼睛,影響睡眠。
養(yǎng)生課堂
經過現代科學研究發(fā)現,光與健康有密切的關系,科學家提出了“光健康”之說。一般說來,“光健康”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光必須滿足照明的要求;另一方面光也能對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如白色具有平復神經,使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的功用;藍色可減緩心律、調節(jié)平衡,具有消除緊張情緒的作用;紅色則會刺激神經,具有提升血壓、促進呼吸的功用。總之,冷色調的顏色,如米色、淺藍、淺灰等有利于安靜休息和消除疲勞,而紅色、黃色、橙色能使人精神興奮,振奮精神。因此,夜晚睡眠時選擇燈光,應遵從以下規(guī)則:
◇工作時燈光最好選擇明亮的,有助于刺激神經,提高工作效率。
◇睡眠時燈光最好調至昏暗,有助于神經系統(tǒng)的平復,盡快入眠。
◇睡眠時,燈光色彩應以冷色調為主,有利于安靜休息,切忌選擇明亮的或暖色調的燈光,以免刺激神經,影響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