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拉薩是中國西藏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城,位于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的北岸。這里海拔接近4000米,對修行者或者佛教徒,有著極強的吸引力,每個人都以去過拉薩為榮。 拉薩距離終南山已經(jīng)很遠,如果從西安乘坐火車的話,也需要幾十個小時才能到達。而在你乘坐火車進入高海拔地區(qū)的時候,火車上還會開始供氧,以免旅客因不能適應高原的氣壓和空氣稀薄而身體不適。不過,盡管火車能夠把你帶到拉薩,但更多的路還是需要靠自己的雙腳行走。 明居士到達西藏之后并沒有作長久的停留,從這里向南繼續(xù)前進,他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喜馬拉雅山和尼泊爾。那塊土地,早在19世紀就有冒險家、探險者開始涉足,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能弄明白它的神奇之處。
離開拉薩向南,越過雅魯藏布江,轟鳴的河流水聲響徹山谷、云霄。站在那里,一切恍若夢中。傳說中的終南山脈向西南方延伸,一直和印度的喜馬拉雅山相連,他不過是走到了家的另一個方向。 雅魯藏布江北岸,桑耶寺后面的山地,是具有傳奇色彩的青樸修行地。這里的僧人們不得污染水源、傷害動物,也不準砍伐周圍的樹木。在山頂?shù)乃略?,有一個極其古老的山洞,據(jù)說是一位藏傳佛教的大師蓮花生大士的修行地,據(jù)多羅那他于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記載,蓮花生大士曾在公元8世紀后半期把佛教密宗傳入西藏。 在《本生經(jīng)》里,佛陀曾經(jīng)俯下身來,深切地詢問比丘們,你們要去喜馬拉雅修行嗎? 對于這些比丘們的去向,佛陀的表情顯得很認真,去喜馬拉雅山修行被認為是超越自己的一種行徑。這本書記載的多是關(guān)于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多次輪回轉(zhuǎn)生的故事,是釋迦牟尼佛化身各種身份在世間行善的故事?,F(xiàn)在的《本生經(jīng)》,據(jù)說是由一位斯里蘭卡比丘在約公元前5世紀根據(jù)僧伽羅文譯本譯寫過來的。
書里提到的喜馬拉雅山區(qū)里的許多山洞、山谷、隱士居住的木屋、浪花飛濺的河流等,在現(xiàn)代的地理區(qū)域內(nèi)已經(jīng)很難找到。不過,有一件事還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隱士們依舊存在,更多對自己修行有著嚴格要求的人也愿意來這里朝圣,而不是僅僅待在寺院里。如果你能找到佛陀曾經(jīng)的修行處,你的經(jīng)歷會變得不同凡響。 修行人需要依靠自己堅定的腳步,去更多地方,并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內(nèi)在修為。不斷地行走,是古代的云游僧、隱士們獲得開悟或領(lǐng)悟大道的一種方法。他們在漫游古老中國的時候,從旅程中獲得靈感。 這次遠行,明居士到達的最遠的地方就是喜馬拉雅山一帶。2004年前后,他在這一帶度過了幾個月的時間。這一帶山中的修行傳統(tǒng)和宗教信仰,被認為是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古代中國、印度、波斯的許多人都曾來到這里進行修行。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這座山與無數(shù)的修行者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它位于中國青藏高原的南緣,整座山分布在中國西藏、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nèi),西起帕米爾高原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雅魯藏布江急轉(zhuǎn)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約2500公里,寬200~300公里。顯然,在佛陀的理解中,喜馬拉雅山是一座圣山,它能幫助修行者抵達內(nèi)心向往的究極境界,幫助他們達到修行的更高層次。就像終南山,它是中國西北地區(qū)最有名的一座山,修行者、云游者、朝圣者往往不遠萬里來到這里。這座山對于他們的意義,無法用字面上的詞語表達清楚。 在古代,修行者與云游者的身份是相互交錯的,有很多修行者的很多時間都花在了路上。有的修行者則是終生都在漂泊之中度過,并不著急為自己找一個居處。他們覺得自己不需要一個家,而更樂意在去不同的地方中親身感受。這種經(jīng)歷為他們后來的開悟打下了基礎(chǔ)。如果你想在短時間內(nèi)開悟,那只會使得你的修行之路變得更為艱辛、漫長。急躁和失去控制的偏執(zhí),只會讓你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