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修建木屋

白云深處 作者:周語


靜靄的蹤跡無法追尋,古人們大約是不喜歡被打攪。但仔細去查閱典籍中記載的有關古代終南山隱士們的日常生活,你大致可以找出他們平時所遵循的一些原則。雖然他們并不認為這是一種“原則”。 明居士的日常生活有三個重要的概念,就是無我,破執(zhí),一心。這三個問題,每一個的開悟和解脫,都能讓你融會貫通,最終證悟。自我、執(zhí)著,這是修行者們一生要潛心克服的。 對于許多來到這座山中的人,首要的任務是花費時間去融入這里,最后有一部分人終身沒有離開。顯然,很多有關終南山隱士生活的DV紀錄片并不能將其特征完全記錄下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尋訪隱士的人群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地進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明居士打算繼續(xù)在這里住下去,能住多久住多久。他是眾多熱衷于終南山隱居生活的隱士之一。他會彈琴,懂得一些茶道,也會騎摩托車。這是禪、靜心的智慧與現(xiàn)代生活的結合,他也很好地把握住了一個平衡點。我們總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把這個影響降到最低點才是最現(xiàn)實的。這個問題,每個隱居者無法回避,在現(xiàn)代文明與簡單而古老的時代流傳下來的生活方式中間,存在很大的張力。這種力量左右著隱居者對道德、政治、人格、理想的各種思考。每個人都要面對這種角力和對峙的力量。 吃著土豆、核桃,在屋檐下談論自己種的菜,開辟的果園未來的收成時,明居士顯得很快樂。他所擁有的就是一個院子,幾間草廬,幾塊菜地。這是隱士們的樂土,他照著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如果你問他心里喜歡什么,討厭什么,他會有一點點茫然,因為這個區(qū)分似乎已經忘記很久了。

如果你想從他的日常生活中記錄下種種奇特的場景,那只是徒勞的打算。他的終南草廬,原本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在這里你可以無憂無慮,但是從不缺少品嘗孤獨的機會。當你領悟了這種生活的偉大和瑣碎之后,最終你會喜歡上這里。而這座山里的秘密和故事不是攝影師和DV能帶走的,只有融入這里,像魚遇到水,才能回歸到本性的自由中去。 平時沒事的時候,明居士就在山谷中采松子。樹上松果的清香,很快地被風送到院子里。最近他正帶領山里的居士修建更多的茅篷、草廬。這些草廬,可供路過的修行者歇腳。更多的時間,他是在勞動而不是寫詩、彈琴。在屋檐下煮茶的時候,茶嫩水老火匆匆,那茶香早已溢滿整個小院。 有的時候他會騎著摩托車帶著水壺,到山下的果園去勞動。這個夏天,他正籌劃著在果園那里搭建一個木屋。地基已經打好,石塊和木板都是他之前一個人花時間籌集的。 木屋就修建在終南山大峪口水庫附近的山麓下,那里有大片的農田。初夏的時候,麥地里有谷物成熟時的濃郁香氣,而附近是村民們的果園,并且有時他就是果園里的一位普通農民。 這里并不是要建造成一個西方隱士們理想中的木屋,它是給一位出家的師父居住,順便打理果園,并提供給一些有緣之士下榻。

和古代所有的隱士一樣,明居士的生活并非是孤立的,他很少與人交流是因為他太忙碌了。他的健談是出名的,很多進山來的人對這一點印象深刻。在這座山中,你隨時都有可能遇到修行人,因此你并不是真正孤獨的。晉時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羅人金可記,藥王孫思邈,仙家鐘離權、呂洞賓、劉海蟾,以及金元時全真道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明清時江本實等,都曾隱居終南山。無數的隱士把他們的家安放在這座山中,雖然后來他們或飛升,或坐化,或一去不再回頭,但是他們的家依舊還在這里。 更多的時候,明居士不會把每天所做的事情都具體細化到紙條上、日常表上記錄下來。這里的隱士有著自己的傳統(tǒng)特點,不會糾結于把每天的時間填滿以此獲得充實感。他們追求的是一種簡單中的美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