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破天荒的建議還沒說完,村民們的反應(yīng)可以想像。臺下一片嘈雜,村民們七嘴八舌地嚷起來:“不種莊稼,我們吃什么?”“種葡萄?真是笑話,誰有經(jīng)驗啊?站出來瞧瞧……”
會場炸開了鍋,質(zhì)疑、反對之聲一浪高過一浪。村民們情緒激動,都恨不得馬上揪住朱新禮,把他問得瞠目結(jié)舌才罷休。祖祖輩輩靠種莊稼為生的村民們,怎么也無法理解這個年輕的村主任為什么會如此“不安分守己”。第一次大會,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第一把“火”就這么被熄滅了,朱新禮不甘心,他一定要證明給村民們看。那種勇往直前、一如既往的豪邁,猶如幾百年前向教會宣戰(zhàn)的哥白尼證明“囚禁了哥白尼,地球一樣會自轉(zhuǎn)”一般……
自幼在書香門第長大的朱新禮,在這個時候,表現(xiàn)出一個讀書人特有的“政治天賦”――他深諳這樣一個道理:農(nóng)民是最講實惠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打動不了人,必須弄個樣板出來,讓他們瞧瞧,這就叫“以點帶面”。他決定“拉攏”黨員干部,讓他們在關(guān)鍵時刻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
不久,他專門組織召開了一次黨員會議,給村里的黨員、村干部提了個要求:把你們家里的地全部交出來。
交出來不等于無償?shù)亍皼]收”,朱新禮承諾:村里將會按人頭計算,給每戶人家的每一口人,每年免費發(fā)放500斤面粉。村民們掐著指頭一算:我這個4分地,糧食產(chǎn)量再好也收不出500斤面粉啊!值!點頭答應(yīng)了,把自家的地交了出來。但是對于朱新禮那個“荒誕”的想法――大面積種植葡萄,仍然覺得不靠譜。早已胸有成竹的朱新禮決定推行第二個計劃:帶領(lǐng)黨員們出去看看,見見世面。
他自己開著大客車,帶著這群黨員、老干部,到膠東去參觀考察。在當(dāng)時,那里是齊魯大地上最富庶的地方,而膠東大澤山的農(nóng)民正是靠種葡萄發(fā)了家,20世紀80年代有名的電影《喜盈門》就是在此地拍攝的。
一番考察后回來,朱新禮組織大家開會。他強壓著自己心頭的激動,苦口婆心地勸大家說:“我們這一趟回來,不知道大家都有什么收獲?我這一路心里可真不是滋味??!同樣是農(nóng)村,大家都看到了,同樣是地不多,同樣是農(nóng)民,同樣是以土地為生??纯慈思页缘摹⒋┑?,再看看我們吃的、穿的,咱們就甘心過窮日子嗎?難道我們天生就該是窮命嗎?”
此時此刻,一起出去考察的黨員和鄉(xiāng)親們,全都沉默了……
這些深受震撼的黨員干部們,是心服口服了。他們開始對朱新禮這個剛剛30出頭的年輕人刮目相看了:他不是個唯利是圖的暴發(fā)戶,而是一個心系鄉(xiāng)親們的好帶頭人??!
于是,這幫黨員干部們開始說服自己的親戚朋友,讓他們主動把地交出來。很快,朱新禮就帶領(lǐng)大家把地全部種上了葡萄。當(dāng)然,仍有一些持懷疑、觀望的人冷嘲熱諷:“讓朱新禮天天吃葡萄吧!”
朱新禮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畢竟鄉(xiāng)親們祖祖輩輩種糧食,根本沒有種葡萄的經(jīng)驗。
他不但要不斷給大家打氣做思想工作,還要跑出去考察葡萄栽種管理和市場變化新情況?;貋?,再手把手地教村民們種葡萄。這期間,他曾在一個月內(nèi)8次親自駕駛大客車載著鄉(xiāng)親們外出參觀學(xué)習(xí)。
其實,精明的朱新禮在提出收回土地種葡萄之前,早已認識到當(dāng)?shù)匕肷角鸬纳迟|(zhì)土地種糧食產(chǎn)量低,而當(dāng)?shù)氐墓庹粘渥?,晝夜溫差大,種出的葡萄個大、味甜,是村民致富的好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