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 黑與白(10)

電視(上下) 作者:庸人


奶奶說:“我老是聽見后院有動靜,也聽他們家人說過電視的事,可我就是沒見過電視是個什么樣子?!?/p>

馮都想了想,小聲道:“奶奶,我那天看見了,就像一扇發(fā)光的小窗戶,人都在窗戶里呢?!?/p>

“人?里面還有人呢?”奶奶大是不解。

馮都點了點頭,他擔(dān)心老太太再問下去,索性道:“我和肖戰(zhàn)約好了,他給我留一條縫,明天您和我一起去吧?!?/p>

老太太嗔怪地瞪了他一眼:“我不去,人家保證以為你奶奶是沒見過市面的,得多笑話咱們呀,我不去。”

馮都心道:總不能讓人家上門來請您吧?

其實馮家唯一的傳奇就應(yīng)該是奶奶了。馮都那年只有五歲,是長孫,但奶奶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按照早年間的婚姻傳統(tǒng),奶奶五十歲之前就應(yīng)該抱上孫子了,可倒霉的是奶奶的頭幾個孩子全沒了。

奶奶一共生過六個孩子,馮勝利是老疙瘩,也是碩果僅存的寶貝。馮勝利的大哥最少比他大了二十多歲,1931年的秋天東北鬧鬼子,東北人瘋了似的涌向關(guān)內(nèi)。北京城是他們?nèi)腙P(guān)的第一站,幾個月里城墻幾乎差一點被東北人擠爆嘍。那年馮勝利的大哥才六歲,有一次他跑到街上去看熱鬧,從此就再沒回來,丟了。當(dāng)時老太太特別傷心,找遍了四六城,連個影子都沒有發(fā)現(xiàn)。

馮家的老二也是個兒子,是1937年死的。那年盧溝橋事變,鬼子打了進(jìn)來,馮家的老二正好十歲。其實戰(zhàn)事一直在城外打的,國民政府不愿意戰(zhàn)爭破壞了北京城的城墻和古跡,老早就宣布北平是不設(shè)防城市。馮家如所有的郊區(qū)人家一樣,炮聲一響就跑進(jìn)永定門了。馮家的老二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倒霉。整個抗戰(zhàn)期間,飛進(jìn)北京城的炮彈總共也到不了十顆,可偏偏有一顆落就在馮家老二的頭上了,當(dāng)場就給炸了個稀巴爛。由于兵荒馬亂的,老太太連傷心都顧不上了。

馮家的老三是個閨女,據(jù)說出落得挺水靈的。可八歲那年日本鬼子又開始折騰了,小鬼子真是缺了八輩子德了,為了保障戰(zhàn)場的糧食供應(yīng),硬是給北京人吃共和面。馮家的老三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活活地給餓死了。馮勝利沒什么文化,平時也不怎么看書,他只知道一個作家--老舍,只知道一本小說--《四世同堂》,原因就是書里寫了共和面的事,他姐姐就是吃共和面吃死的。

馮家老四還是個閨女,熬過了抗戰(zhàn),總算是活到出嫁年齡了。女大不容留啊!1948年冬天,馮家給她找了個通縣縣城的婆家,于是租了頂花轎,出東便門去通縣。結(jié)果半路碰上了國共兩軍對射,不知是哪家的子彈不長眼,馮家老四被一顆流彈奪走了性命。

馮家老太太哭啊,難受啊,可有什么辦法呢,日子還得過呀。好在她手里還積攢著兩個兒子,倒霉的事總不至于全讓他們家的人趕上吧?

1949年以后,大家都以為社會塌實了,富日子苦日子好歹也能過日子了。結(jié)果到1959年又出事了,那年政府突然號稱要壓縮定量,要求給國家解決困難,目的就是讓大活人一個月只吃十四斤糧食。馮家老五是個兒子,是個十七八歲的大小伙子,正是能吃的時候呢。老五睜開眼就是餓的,眼珠子都餓藍(lán)了。最后老五不聽大家們的警告,與幾個伙伴跑到偏遠(yuǎn)郊區(qū),偷當(dāng)?shù)剞r(nóng)民的老玉米吃。最終被看青的農(nóng)民給抓住了,當(dāng)場就給打死了。

為這事馮家老太太上了一次吊,跳了一次河,可老太太有福命大,都讓大家伙給救過來了。從此奶奶就就不愿意出門了,她清楚街坊四鄰保證認(rèn)為自己是喪門星呢,孩子見了自己也會躲起來。老太太呆在家里,天天盯著馮勝利,直到馮勝利長大成人,老太太才算露出點兒笑模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