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3)

創(chuàng)業(yè)的國度 作者:(美)塞諾


夏嘉曦開發(fā)了一些為汽車提供能源的新奇技術(shù),比如氫燃料電池之類的,但這些技術(shù)看上去似乎永遠都距我們有10年之遙。所以夏嘉曦決定將注意力放在最簡單的一種途徑上:用電池供電的電動力汽車。雖然這種概念過去由于太受局限而且成本太高已經(jīng)遭到過否決,但是夏嘉曦認為他有一個方法既能讓消費者接受電動力汽車,又能讓制造商贏利。如果電動力汽車能夠像汽油動力汽車那樣便宜、方便而且動力十足,那么誰不想要一輛呢?

常年的戰(zhàn)爭使得以色列人開始懷疑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可能”的含義,而且這個國家的人口僅占世界的千分之一。如果正如佩雷斯所說,以色列民族精神的本質(zhì)就是“不滿足”,那么夏嘉曦就是以色列這種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

如果不是因為佩雷斯,估計連夏嘉曦本人都沒有膽量去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在聽到夏嘉曦想要擺脫石油的想法后,佩雷斯對他說:“出色的演講!不過,你打算怎么做呢?”

夏嘉曦說,直到那個時候,他也“只是在困惑中掙扎”―這些想法還僅僅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層面上。但是佩雷斯卻明明白白地將挑戰(zhàn)置于他的眼前:“你真的會這么做嗎?還有什么比讓這個世界擺脫石油的束縛更重要的事嗎?如果你不做還有誰會做這件事?”最后,佩雷斯又加了一句:“我可以為你做點什么?”

佩雷斯確實很想為此做點什么。僅在2006年圣誕節(jié)過后以及2007年年初的幾天里,佩雷斯就和夏嘉曦一起,如旋風般快速地同以色列的工業(yè)巨頭、政府高官進行了50多次會面,其中當然也包括和以色列總理的會面。“每天早上,我們在佩雷斯的辦公室碰頭,聽取他對前一天會面情況的總結(jié),然后他會拿起電話繼續(xù)安排接下來幾天的行程?!毕募侮馗嬖V我們,“如果沒有佩雷斯,這些大人物是肯定不會接見我的。”

佩雷斯還寫信給五大汽車制造商,連同夏嘉曦的概念性文章一起寄出,這就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前面提到的佩雷斯和夏嘉曦坐在某個瑞士的酒店里,等待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機會的場景。夏嘉曦說:“在第一次見面之前,佩雷斯也僅僅是從我―一個搞軟件的家伙―這里聽過這種想法。我懂什么呢?可是他卻甘愿為我冒這個風險。”在達沃斯論壇上,佩雷斯第一次面對面地向那些實際工作在汽車行業(yè)的人驗證這個想法。結(jié)果,他們約見的第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不僅否定了這種構(gòu)想,還用大部分時間試圖勸說佩雷斯不要再為此浪費時間。這令夏嘉曦羞辱難當?!拔沂惯@位叱咤國際政壇的大人物陷入了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讓他變成一個看上去不知所云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