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制訂無法實現(xiàn)的方針

賺錢老板不傳的關鍵決定 作者:(日)小山昇


這是我在研討會中常常會說的一句話,“這個研討會的目的不是要讓各位讀書的,如果各位想讀書的話,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而且費用不會這么貴。”

當然,這句話有一半是開玩笑的。但相對的,有一半是認真的。其實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主要是想喚起各位對“讀書”的注意。

說實話,不管老板讀多少書,公司也不會有所改變。除非他能把所學習到的東西,落實在公司的執(zhí)行過程中,公司才會有所改變。

與其引經(jīng)據(jù)典、套用許多理論主張,制作精美的營運計劃,還不如按照自己公司可以做到的程度制訂計劃書來得有用。無法“執(zhí)行”的計劃就好像畫在紙上的大餅,沒有任何作用。

當然,如果公司能夠制訂精美的營運計劃,又能徹底執(zhí)行,絕對是上上策。不過,通常能夠做到的公司都是精英企業(yè)。因為從現(xiàn)實面來看,中小企業(yè)想要做到這一點通常很困難。

營運計劃書是本魔法書。因為里面所寫的每一條都是可以實現(xiàn)的。

說得更確實一點,在剛開始制訂營運計劃書的時候,做不到的事情不用寫進去。如果稍微勉強一點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則可以寫進去。因為堅持這樣的原則,所以營運計劃書里寫的都是“可以實現(xiàn)的事”。

我自己在制訂營運計劃書時,一定會先考慮該怎么做才能達到目標。因此,即使是再好的事,如果沒辦法達成,我就不會寫進營運計劃書里。就算寫得煞有其事,如果不能實現(xiàn),就沒有任何意義。不僅如此,還可能導致后遺癥,也就是會讓員工誤以為“老板所規(guī)劃的方針其實不執(zhí)行也沒關系”。

這是我過去看過的例子。某家公司在營運計劃書中規(guī)范員工“面帶微笑以宏亮的聲音叫出對方的名字,而且要比對方先打招呼”。我個人覺得“這是個好點子”,所以就決定趕緊在我們公司的營運計劃書里增加這一條。

在這個規(guī)定發(fā)表之后沒幾天,我就發(fā)現(xiàn)公司內部出現(xiàn)極大的混亂。“早安某某先生,早安某某先生”,只聽到員工一一跟身邊所有人打招呼。要是當場有八個人,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怎么想都覺得這樣的規(guī)定,在執(zhí)行上有困難。

因此,我決定改變一下規(guī)定,改成“大家不用稱呼對方的名字”,只要“面帶微笑以宏亮的聲音互相問候”。這樣應該在執(zhí)行上就沒有問題了。

換句話說,如果在營運計劃書上所寫的方針是沒有辦法執(zhí)行的,那么就會變成“不執(zhí)行也沒關系”的方針。反過來說,既然定出方針,就非得執(zhí)行不可。因此,就像前面所說的,“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寫”、“如果稍微勉強一點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就要寫進去”,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這一點也是初學者所無法了解的道理。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在訂定方針的時候不可以太貪心。這個也想要、那個也不能少,寫了一堆方針,結果就讓員工無所適從,只能“放棄”。所謂的方針,是用來決定方向的。如同字面的意思,像針一樣銳利,不夠具體就失去意義。如果方針不夠明確,員工就無法有所行動。

我常常在專題演講時會跟大家說,“針對其他公司的優(yōu)勢,請大家直接模仿學習”。但是,這些東西卻未必全部寫在營運計劃書里。因為,我個人覺得營運計劃書的內容,應該是“從容易執(zhí)行的部分開始,排好先后順序”才對。

第一次制訂營運計劃書的公司,如果是完全模仿我們公司的營運計劃書,搞不好會讓公司倒閉也說不定。雖然武藏野股份有限公司在業(yè)界可以算是異數(shù),但是好歹我們制作營運計劃書的經(jīng)驗也有30年左右,也就是說,我們是以這些計劃為準則,來推動公司的營運。因為有不短的歷史背景,可想而知我們的方針也不在少數(shù)。

這些方針經(jīng)過員工的努力執(zhí)行,逐漸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形成企業(yè)文化。能夠模仿當然是件好事,然而在模仿之前必須先篩選出自己公司做得到的方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