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其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并在成長的過程中模仿下來。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和表情態(tài)度非常敏感,父母言行影響著孩子的情緒、意志和行為,并逐漸轉(zhuǎn)化為孩子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親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如果你不想讓孩子亂丟垃圾,那么你首先檢查自己做到了沒有?如果你希望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要發(fā)出聲音,那么你確定自己做到了嗎?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吃了晚飯就賴在電視機旁不走,那么你要看看自己吃了晚飯都在做什么?如果你不想聽到孩子說臟話,那么你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是否文明禮貌……
總之,你的身教永遠比言傳具有更強大的力量。不要抱怨你的孩子不聽話,也許就是你身上的壞毛病“傳染”給了他。所以,父母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汪銘今年10歲,是一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不僅頑皮好動,而且上課特別喜歡講話,做一些怪異的小動作,是一個讓老師和同學們捉摸不透的學生。他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他還有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毛病。
一天,一個同學跑到辦公室對李老師說:“李老師,汪銘瘋了,他見誰就親誰,剛才死活要抱鄧玲,現(xiàn)在兩人廝打在一起啦!”李老師是汪銘的班主任,聽到學生的報告,他馬上跑出去,看見汪銘和鄧玲正抱在一團扭打,于是急忙把他們分開。隨后,李老師把汪銘叫到辦公室,想問清楚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但是汪銘支吾半天也說不出來。
當天下午,汪銘的媽媽來接他時,李老師把汪銘的事情反映給他的媽媽。汪銘的媽媽聽了之后說:“我和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每年回來看孩子幾次。每次見到孩子,我們都要忍不住抱一抱、親一親他,而且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喜歡整天和他粘在一起,顯得非常親熱。尤其喜歡親親他、摟摟他,直到現(xiàn)在還是這樣。所以孩子喜歡與同學親熱,只要他喜歡哪個同學,就會與他緊緊地抱在一起,甚至還會親吻他的臉……”
講到這里,老師全明白了。于是推心置腹地對她說:“恕我直言,汪銘之所以會有這種的舉動,與你們對他的教育很有關系。你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學會了,對孩子造成直接的影響?!崩罾蠋煴硎?,希望他們教育孩子換個表達愛意的方式,讓孩子學會用正常的方式向同學表達友情。
回家后,媽媽對汪銘說:“媽媽和你一起改正不良舉動,好嗎?今后媽媽教你怎么和小朋友們交流、示好,好嗎?”汪銘重重地點了點頭。以后汪銘的父母很少摟抱、親吻他,最多牽牽他的手,只有當汪銘特別乖、做了好人好事,取得進步的時候父母才會給他擁抱。
汪銘怪異的示好方式源于父母對他過于親昵的影響,父母怎樣對汪銘傳達關愛,汪銘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向同學表達好感。可見,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深遠意義。孩子身上的許多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幾乎都是父母有意無意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在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需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以免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常言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焙⒆訌某錾哪强唐?,就把父母視為標本,學習、模仿父母的言行。為人父母應該理解孩子天生的學習能力,當發(fā)現(xiàn)孩子表現(xiàn)出不良言行時,需要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這樣更有利于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