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是否有必要樹立父母的權(quán)威(2)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作者:李少聰


球王貝利童年時,有一次他與幾個小伙伴躲在屋外吸煙。不巧的是,貝利的父親看到了他們的不良舉動。貝利心想,回家后父親一定會懲罰他。于是忐忑不安回到家,然而父親并沒有斥責他,只是平和地對他說:“你在踢球方面有幾分天賦,只要你認真練習,以后也許會成為一個高手。但如果你吸煙喝酒,就踢不好球了,到時候一場90分鐘的球賽你就沒有足夠的體力踢出理想的水平。這件事你自己決定吧?!必惱髞碚f,如果父親當時狠狠地罵他,很可能會激起他的反抗,今天很可能成為一個惡習難改的煙鬼。

父母的威信并不是靠訓斥孩子建立起來的,那種只讓孩子怕的威信其實不如沒有。讓孩子既怕又服,才是真正的有效的權(quán)威。

方法二:在孩子面前“不怒自威”

這就是說,當父母什么都不說,什么都不做時,孩子也能明白父母的意思,進而改正自己不恰當?shù)男袨?。孩子的這種感受不是由于權(quán)威壓制,而是出于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小娟有一個和睦的家,父母很少批評小娟。一天家里來了客人,小娟放學回家卻直接去餐廳吃飯,而忘了和客人打招呼。父母面子上很過不去,但他們一直沒說什么,直到客人走了,還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

其實小娟填飽肚子后,就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對。父母經(jīng)常教育自己對人要有禮貌,但礙于面子她不好意思自己說出來,而爸爸媽媽也沒提這件事的意思,他們越是不說,小娟越是覺得別扭極了。終于她忍不住向爸爸媽媽認了錯,這才覺得踏實了。

其實這個方法就是父母平時言傳身教的結(jié)果。孩子更明白父母認可什么行為,不認可什么行為,這也就在孩子內(nèi)心樹立了一個是非標準,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方法三:讓孩子說出自己的觀點

一些父母覺得孩子小,不會有想法;即使有又怎么樣呢,大人做決定能讓一個小孩子左右嗎?其實大人這么想是不對的,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就為孩子決定所有事情極不可取。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孩子渴望父母能注意到自己的心思,如果父母能把孩子當成一個“小大人”,讓他發(fā)表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那對孩子來說,是很得意的事。為了在爸爸媽媽面前表現(xiàn)自己的“成熟”,他盡可能要把話說得有板有眼。這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小峰,這個周末準備怎么度過?。俊?/p>

“上午寫作業(yè),下午和小剛約好了,我們一起完成老師留的手工模型作業(yè)。”

“星期日,爸爸媽媽準備去看一下外婆,你覺得怎么樣?”

“爸爸,當然要去了,我也去。外婆做的糯米糕可好吃了?!?/p>

看了上面的對話,我們一定感覺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確實,父母沒有因為自己是成人就忽視孩子的想法,而是凡事征詢一下這個“家庭小成員”的意見,讓孩子感覺得到了父母的重視和尊重,他也會變得明事理,有主見。

這樣說來,父母在孩子心中樹立起權(quán)威的形象未必就是好事;相反,父母平易近人、平等民主地和孩子相處,更容易把孩子教育、引導成懂事的“小大人”。

?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