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宰治:懦弱與驕傲(2)

人間失格 作者:(日)太宰治


無論身逢亂世還是太平年間,最大的兵荒馬亂到底都是幻滅。 “人為戀愛與革命而生”,這是太宰治晚年代表作《斜陽》的主人公和子的觀點,而太宰治身歷過革命的失敗與愛情的淪陷之后,倘若不能犬儒,即使他熟讀《圣經(jīng)》也難覓歸宿,那么虛無是唯一減緩?fù)纯嘀?。尼采強調(diào)寧愿追求虛無也不可無所追求,所以他即使反基督也就是在基督教的更大的框架之內(nèi)進行,從某種意義上分類尼采屬于 “強”的虛無主義者,表現(xiàn)是強者,但是太宰治是“弱”的虛無主義,表現(xiàn)是懦夫——這里的強與弱,只是一種浮在存在之上的姿態(tài),本質(zhì)上到底還是一致。由此,太宰治的小說往往刻意表現(xiàn)一種懦弱美學(xué),《人間失格》里說:“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彼圆粌H沒有勇氣奮起抗?fàn)?,而且連幸福,愛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人間失格》主人公每日自責(zé)“茍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里,永遠(yuǎn)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著。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最后靈肉一起湮滅。因為不抵抗之罪,所以失去為人資格,這不抵抗之罪其實也正是驕傲:拒絕一切形式的妥協(xié),以放棄抵抗來表示自己的立場,在另一本《斜陽》中,主人公即使在自殺的遺書最后一節(jié),也要寫下“我是貴族”??上?,驕傲更為七宗罪之首。

無賴派文學(xué),靈魂憔悴破敗之音。顧名思義,無賴派文學(xué)在日本主要是指以自謔的態(tài)度來表現(xiàn)戰(zhàn)后日本戰(zhàn)敗社會與現(xiàn)代人精神與感官世界的雙重委靡,疏遠(yuǎn)于主流之外,以頹廢抵抗社會化,現(xiàn)代人身陷其中而又難以脫離的異化被一再抵制,由此 “無賴派”對戰(zhàn)后日本文學(xué)的影響深遠(yuǎn)。太宰治在《東京八景》中有段話很形象地表明了無賴人的無奈境地“我是無知驕傲的無賴漢,也是白癡下等狡猾的好色男,偽裝天才的欺詐師,過著奢華的生活,一缺錢就揚言自殺,驚嚇鄉(xiāng)下的親人。像貓狗一樣虐待賢淑的妻子,最后將她趕出?!?“我深刻體會到,像野獸的,并不只有所謂的軍閥。那并不拘限于日本人,而是人類一個大問題。”(《貨幣》)當(dāng)社會已經(jīng)成為一種懲罰與訓(xùn)誡的嚴(yán)密組織時候,太宰治的主人公往往表現(xiàn)出很強的邊緣性人格障礙,厭倦社會,太宰治書中主人公或者說他自己往往對社會的格格不入, “不合法,對我來說有點好玩。說得更明白點,這讓我心情大好。世界上所謂的合法,反而都是可怕的”(《人間失格》);同時又因無力反抗而厭倦自我,所以以不作為的頹廢墮落來抵制一統(tǒng)的普世價值,但是理性思維與非理性行為在不斷脫節(jié)拉鋸自責(zé),最終生命在在自我沉淪與放逐中跌入毀減滅絕。

對于太宰治作品的評價,爭議往往很大,愛者眾多不假,詆毀者也不少,其中三島由紀(jì)夫或許是最為嚴(yán)重的,批評太宰治“氣弱”,人也很討厭。但是他后來卻在文章中分析說討厭看太宰的作品,也許恐怕是因為他暴露了自己所不愿意暴露的心情所致。其實,即使三島不說,當(dāng)時也有人注意他們風(fēng)格存在內(nèi)在的一致性,三島看見太宰治的不安,或許是一種類似從鏡中看到另一個我的緣故。還是奧野健男說的最為切題, “無論是喜歡太宰治還是討厭他,是肯定他還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總擁有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太宰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的靈魂,讓人無法逃脫?!?因為,我們心中或明或暗,都存有懦弱的一塊,被他無聲地侵襲,無從回避。

因為太宰治一生多次自殺,所以在他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五次自殺之前的失蹤,6月15日的《朝日新聞》還登載了一則小新聞《太宰治先生出走了嗎?》;6月十九日,太宰治于情人在玉川上水投水離世,因為這天也是他三十九歲生日,所以從此在日本生死如果再同一天,就會被稱之為“櫻桃忌”,語出太宰治晚年作品《櫻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