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兵營之行(1)

讀中文系的人 作者:林文月


不教書的人常以為暑假是教書的人最快活逍遙的時光;只有教書的人才了悟,暑假其實是最忙碌的時光。因為一年之中,只有這兩三個月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比較完整的時間,所以它變成吸收 讀書的時間,或者吐露 寫作的時間,而往往是身不由己地吐露不已經(jīng)時居多。不過,為寫作必須讀書,所以又通常是既吐露復(fù)吸收的情形為多。

這個暑假,我最重要的事情是寫一本《連雅堂先生傳》??墒且獙懸晃粩?shù)十年前尚在人間的歷史人物,那就除了讀其人之詩文,翻閱有關(guān)的歷史社會資料以外,尚須耳聞目觀,多方探窺才是。

五月里,遂有一次馬兵營之行。

臺灣文獻叢刊第二 八種《雅堂文集》第二冊里的《臺南古跡志》有“馬兵營”一條短文,文如下:

馬兵營在寧南坊,為鄭氏駐師之地,古木寒泉,境殊岑寂。自我始祖卜居于此,迨余已七世矣。改隸后,余家被毀,乃居西城之外。故余有過故居詩云:“海上燕云涕淚多,劫灰零亂感如何?馬兵營外離離(一作蕭蕭)柳,夢雨斜陽不忍過!”是處有井,泉甘而冽,亦鄭氏所鑿;今存。

一九七四年由臺灣中華書局出版的《雅堂先生余集》,于《大陸游記》二卷之后有《臺灣贅談》,其中也有一段記述“馬兵營”之文,與《臺南古跡志》的文字大同小異而略有增益: 現(xiàn)在也抄錄在此:

馬兵營在寧南坊,為鄭氏駐軍之地,古木郁蒼,境絕清閟。自吾始祖興位公卜居于此,迨余已七世矣。改隸之前七年,吾先君擴而新之,余齒尚稚,讀書其中,不知人世有憂患事也。乙未之夏,先君捐館,臺南亦在戎馬之中,然猶有故廬,足蔽風(fēng)雨;乃未幾新筑法院,遂被官收,危墻畫棟,夷為平地。故余有過故廬詩云:“海上燕云涕淚多,劫灰零亂感如何?馬兵營外蕭蕭柳,夢雨斜陽不忍過!”至今思之,能不慨然!

這兩段文字里所引的詩《過故居詩》《過故廬詩》收在叢刊第九四種《劍花室詩集》的第二部《寧南詩草》(第一部為《大陸詩草》)中,題作《過故居有感》。

《寧南詩草》又稱《龍耕詩草》。里面所收的作品當(dāng)中,從《寧南春望》到《別臺北》, 共計二百五十四首,是連雅堂先生于一九一四年(三十七歲)歸自大陸,一九二六年(四十九歲)移家杭州,這十三年之間所寫的;《過故居有感》即排在這中間,所以應(yīng)該是此時期的作品。叢刊第二 八種《雅堂文集》第一冊卷二“雜記”類中所收《過故居記》一文可以為這首詩的寫作時間作具體左證,雖然此文較長,但是比前二文更詳實,且文筆清新動人, 可以看到一個動亂時代的血淚故事,故亦錄其全文:

寧南門之內(nèi)有馬兵營者,鄭氏駐師之地也。附城而居,境絕幽靜。自我始祖即處于是,及余已七世矣。宅十畝有奇,植竹為籬,南無之果十?dāng)?shù)章,皆大合抱,高或四五十尺。夏時結(jié)實累累如絳珠;或碧若玉,味甘而冽,稱佳果。菩提、龍眼之樹稱是。皆我先大父所植者。宅外有道。夏秋間山水驟漲,自城隅來,當(dāng)門而流;至八、九月始涸。鯉鯽之屬逐隊游泳,旦夕以掬之為樂。宅面西立。以人眾稍隘。余十二歲,我先君擴而大之,可居二十余人。又買近旁吳氏園,為余兄弟讀書。吳園有宜秋山館,雪堂司馬所建,而謝管樵曾寓其中者也。館外有亭,繞以欄,旁鑿塘,種荷其中?;〞r清香入戶,讀書其間,饒有悠遠之致。吾家固多花卉。抹麗盛時,每日可采一籃以餉親友。而余又愛花,庭隅路畔,幾無隙地。蘭薏之屬以十?dāng)?shù),晚香玉以百數(shù)。臺南天氣溫燠,每當(dāng)十月之交,蘭、菊、桃、荷合供一瓶,亦奇觀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