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fēng)”比“德”好(2)

送你一個字 作者:張曉風(fēng)


“做官拜了將相,富貴回到故鄉(xiāng)。”

“做官,做著做著居然做到了將相的地位。回歸故鄉(xiāng),而且是帶著一身富貴來歸的?!?/p>

相互一對照,便知道千里馳驥只為兩字卻不算白費的道理了。 另一例是范仲淹寫的《桐廬郡嚴(yán)先生祠堂記》,范仲淹當(dāng)時身為桐廬太守,桐廬是錢塘江流域最美麗的景點,其地理環(huán)境足令天下文人心向往之,清人劉嗣綰的《自錢塘至桐廬舟中雜詩》頗能道盡其情:

一折青山一扇屏,

一灣碧水一條琴;

無聲詩與有聲畫,

須在桐廬江上尋。

可是,令人神往的還不止是風(fēng)景,更有嚴(yán)子陵“動星象,歸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軒冕……”的罷官故事。在江邊,至今有一塊大石,據(jù)說是嚴(yán)子陵歸隱以后常坐的釣磯,上面刻著蘇東坡的“登云釣月”四個大字。

范仲淹既到了這種地方,便動手修了嚴(yán)氏祠堂,作為地方上的文化資產(chǎn),用以傳述一則美麗的千年流傳的故事。當(dāng)然,建筑物落成,照例會有一篇記(如《滕王閣序》或《岳陽樓記》),《嚴(yán)先生祠堂記》便是因此動筆的,而在文末,范仲淹加上了一首歌:

云山蒼蒼,

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

山高水長。

洪邁(宋)的《容齋隨筆》中記載范氏以此文示友人南豐李泰伯:

伯讀之,三嘆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將名世,某妄意輒易一字,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語,于義甚大,于詞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指小格局或局促,小步子);擬作‘風(fēng)’字如何?”公凝坐頷首,殆欲下拜。

如果范氏真下拜,也是值得的,一千年來,這句“先生之風(fēng)”一直在讀者心靈中鼓蕩回旋,久而不止,真是“長風(fēng)”幾萬里??!“德”,像訓(xùn)導(dǎo)主任的道德訓(xùn)話,實行起來不免辛苦勉強(qiáng)。風(fēng),才是風(fēng)格、風(fēng)范、風(fēng)儀、風(fēng)度,是生命底層的美學(xué),是長期修為以后的自然流露。在那篇文章的那一行里,如果出現(xiàn)的不是“風(fēng)”字,還能是什么字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