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誼兄弟的“三七歲”(3)

大片時代:馮小剛與華誼兄弟 作者:秋原


好在,我這個假設里的情節(jié)只存在于另外一個次元的世界里。

看完我上述這番言論,誰要是有興趣的話,我建議您把十年前的老片《沒完沒了》再翻出來回味一下。在這部電影里,觀眾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今天華誼兄弟的總裁、“小王總”王中磊在影片中還玩了一次票兒,跑過龍?zhí)琢?-他和張涵予、何冰一起,扮演了欠錢不還的阮大偉手下三個小兄弟。至于演技嘛,和該片的幾位實力派男演員一對比,則實在是平平乏乏,沒啥突出的表現(xiàn)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在世紀交疊的1999-2001年,是馮小剛讓王忠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在電影業(yè)里蘊藏的廣闊前景和“錢景”--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且已經(jīng)嘗過了苦和甜,王是不會輕易放過機會了。如果沒有馮小剛和他的電影,王忠軍實在是滿盤皆輸,掏錢買了個教訓;正是有了馮小剛和他的電影,盡管依然是三局兩敗,苦多甜少,但最起碼還讓王的教訓錢變成了一筆物有所值的學費呢……

寫到這里,哪怕是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的我,也不得不用有幾分唯心色彩的口氣,半開玩笑地去解釋了:是老天爺給了他們一個互相認識、互相了解,再到互相信任和互相合作的機遇。

2000年以前,王忠軍對電影和電視劇行業(yè)的試水,都是通過華誼兄弟廣告(B)來操作的,恐怕還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影視娛樂公司。新世紀的第一年,他通過華誼兄弟廣告(B),和太合集團合作,兩家一起組建了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下文取代碼C),正式進入電影業(yè)。這家新公司在成立當年主持投資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正是馮小剛的《一聲嘆息》。

還是在同年內(nèi),新生的華誼兄弟太合又和國內(nèi)老牌經(jīng)紀人王京花合作,成立了子公司--華誼兄弟太合經(jīng)紀文化有限公司,開展藝人經(jīng)紀代理業(yè)務。由此,作為影視娛樂型公司的“華誼兄弟”,在2000年正式誕生了,這才是這家公司準確的發(fā)展變遷史。

有些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承認,“機遇”這東西,確實很偶然,很微妙,當然也很關鍵……

2001-2004年,是馮小剛開始謀求轉型的時期。

2001年3月,《臥虎藏龍》在第七十三屆奧斯卡獎評選中獲得十項提名,并最終榮獲四項大獎,在歐美影壇造成轟動性影響。這個和中國有著微妙關系的事件,自然也對包括內(nèi)地電影在內(nèi)的整個華語電影世界產(chǎn)生了強烈且持久的震動效應--譬如“沖奧(斯卡)”作為這個刺激因素的后遺癥,直到2006年之后才逐漸消褪下去。

《臥虎藏龍》的制作和發(fā)行商--索尼哥倫比亞受此激勵,從2001年起,針對東亞地區(qū)的華語電影市場,展開了一連串緊密的商業(yè)投資活動,其青睞的對象不局限于武俠動作片,也開始嘗試其他題材的影片。

就在同年內(nèi),中國又恰好正式加入WTO組織。根據(jù)中美WTO協(xié)議,中國將增加美國電影進入中國的數(shù)量,從2002年開始,由之前的每年十部增至二十部。

擺在中國電影業(yè)摸索道路前方的,是就在眼前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剛剛成立不久的華誼兄弟太合,見機迅速搭上這趟順風車,從2001年起的四年內(nèi),與哥倫比亞電影制作(亞洲)有限公司展開了密集的合作--2001至2004年,在前者主持拍攝的電影中,馮小剛的《大腕》、《手機》,何平的《天地英雄》,陸川的《可可西里》這四部作品都是有后者聯(lián)合投資和參與制作的;而由哥倫比亞投拍、周星馳執(zhí)導主演的喜劇片《功夫》,華誼兄弟太合也是投資方之一,并負責影片在大陸地區(qū)的發(fā)行放映。

作為一家成立時間很短的民營影視公司,華誼兄弟太合和跨國公司哥倫比亞的合作,在當時看來似乎是一拍即合和親密無間的,就在2002-2003年的某個時期,甚至一度還有“哥倫比亞欲參股華誼兄弟”的消息傳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