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的第一步,就是先讓女性獲得讀書機會。第二步就是讓她們財政獨立。
現(xiàn)今社會對女性的要求甚高,她們不但須曉得相夫教子,還要理財有道。相形之下,隨著經(jīng)濟進入商業(yè)化、網(wǎng)絡化、虛擬化,男性的強者地位亦岌岌可危。
事實上,女性投資者人數(shù)眾多,一般的平均回報率都優(yōu)于男性。因為女性不恥下問、樂于聽取意見,男性則較剛愎自用、不肯止損。不過能成就大事者,有時候卻需要野心勃勃和不服輸?shù)男愿?,故知足常樂的女士往往只能成為小富,賺取億萬之財?shù)膭t多為男性。
如果投資者可以集男女優(yōu)點于一身,能夠穩(wěn)中求勝,理論上便所向無敵。因為好的、壞的、進的、退的,我們都考慮周全了,又何以被攻陷?
不要“蝸居”你的心
有人說男性想起“一個家”,意思是娶老婆。女性想起“一個家”,意思卻是買樓,尤其當她們初為人婦之時,更會為筑起二人世界的愛巢,而貿(mào)然考慮置業(yè)。看看改編自六六小說的電視劇《蝸居》在大陸熱播,說什么“女人有了自己的家,就是嫁”、“男人若真愛一個女人,先拍上一摞票子,再奉上一幢房子”、“買房要買處女房”,便知道多少女性在故事里面得到共鳴,找到自己的影子。
房子給女人帶來安全感,女人愛買房子??纯聪愀鄣呐餍?,例如劉嘉玲近年常被媒體追蹤報道的不是她的演藝事業(yè),也不是她的花邊新聞,而是她在上海、北京和蘇州等地購置的高檔物業(yè)。房子為女人帶來的滿足感,恐怕比玫瑰、鉆石和愛情的威力還大,難怪現(xiàn)在年輕女孩子要結婚,有房有車是必備條件。
成家不一定置業(yè)
結婚歸結婚、買樓歸買樓。各位應該從投資的角度去看置業(yè)問題。我經(jīng)常跟香港的讀者說,1967年至1997年投資香港的房地產(chǎn),不失為一項明智之舉;但1997年8月以后,同樣觀念已不再合用。2010年,在香港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買樓收租,理由是今天的租金收入(扣除各項開支后)已達到33倍市盈率(P/E)的水平,也就是說租金回報率只有2.3%。
過去市場的漲跌已告誡大家,置業(yè)須考慮的因素十分多,不要盲目相信“結婚應買樓”的傳統(tǒng)智慧。物業(yè)只是一項投資而已,我們必須先評估風險及回報率,做出理性的選擇。換言之,如果時勢不合,婚后便不要置業(yè)而應改為租樓;如果投資機會來了,則未結婚也可先買樓。
在日本,置業(yè)的高峰年齡是30歲到45歲,這個高峰期的人口數(shù)量到1990年見頂,隨后開始回落,日本房地產(chǎn)市場也隨之進入20年的停滯期。美國的置業(yè)高峰的年齡是35歲到50歲,這個階段的人口數(shù)量在2006年達到高峰,隨后回落。而中國社會正在經(jīng)歷的城市化進程,和改革開放后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30年所帶來的置業(yè)高峰期,從2003年開始,估計到2020年結束。2010年內(nèi)地人購置力將與一線城市樓價脫節(jié),估計出現(xiàn)一到兩年調(diào)整期的機率很大。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無論中外,不分東西,有一點還是共同的,那就是成家在先、買樓在后。裸婚從來都屬正常行為,無甚大驚小怪。
明明白白買樓
置業(yè)是人生大事,買入的時機把握得好,不僅給家庭帶來安全感,還能升值;買的時機不好,不僅會令財富縮水,還有可能成為負資產(chǎn)。我們應從投資角度去分析中國的房地產(chǎn)市場。
1980年4月2日,鄧小平就住房問題發(fā)表講話,迄今剛好30年。過去內(nèi)地實行低工資政策,同時推行公房低租金制度,主要是為解決中國人民居住問題。上述公房由政府和單位建造并承擔維修保養(yǎng)費用,結果令中國人均住房面積由1949年10.8平方米下降到1978年6.7平方米,且房屋愈來愈殘舊。
從1982至1984年,中央政府以常州、鄭州、沙市、四平作試點出售公房,自1985年起再把經(jīng)驗用在其他城市。1986年上海、廣州兩市首先進行有償轉讓土地法;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