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只需做好兩件事
李超智
一教孩子學會感恩
經(jīng)常聽媽媽們倒苦水:“什么都給他了,他還不滿足,還總抱怨我們不關心他?!?/p>
這并不是孩子的錯,因為很多家長沒有創(chuàng)設機會讓孩子真正體驗被愛和施愛的感覺。相信家長都聽過這樣的故事:爸爸試探著向孩子討冰淇淋吃。孩子很舍得,將冰淇淋伸到爸爸嘴邊。“寶寶真大方!爸爸不吃,你吃吧?!币淮蝺纱?,爸爸屢試不爽,感到很滿足。一天,家里來了位客人,爸爸讓孩子拿東西給客人吃,孩子也大方地做了,沒想到客人卻真吃了,孩子一下子哇哇大哭。
張漢強說,家長不要只是做做樣子而已,這樣會造成孩子的錯覺。對于孩子有意識的、無意識的愛心之舉,要及時給予肯定,孩子會從你的笑臉中獲得滿足感。對于孩子的肯定要注意技巧,評價中一定要將孩子具體的行為和行為帶來的結果聯(lián)系在一起。
二把懲罰放在事前
你會懲罰孩子嗎?許多家長嘴上不承認,私下卻把孩子打得哭爹喊娘。有的家長對懲罰孩子又很忌諱,對孩子永遠都是表揚。
個人認為,懲罰也是一種教育手段,賞罰要有度。什么行為會受到懲罰?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家長一定要事先跟孩子達成約定。
發(fā)展孩子的理性能力是家庭教育的第二項重要任務。理性能力換言之就是處理問題和選擇方法的能力。家長切忌從小代替孩子思考,包辦孩子的選擇。
開學第一個月,小學一年級的教室里常出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放學了,家長坐在教室里,對著黑板抄作業(yè)題,孩子們卻在教室外玩。后來,孩子認為抄作業(yè)是家長分內的事。但有的家長就懂得啟發(fā)孩子:你每天要抄作業(yè),我們要上班怎么辦呢?不上班被開除怎么辦呢?能不能讓別的家長幫忙抄呢?能不能請老師幫忙抄呢?孩子前思后想,終于找到一個自己解決的法子——練記憶力,把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要求記下來。
“鼓勵孩子去想,去做出選擇,哪怕是荒唐的。”張漢強表示,家長不要用結果的完美程度去評價孩子的思考過程,要強化孩子的嘗試過程,而不要強化嘗試的結果。
正確引導孩子自我激勵
孫靜怡
自我激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自我激勵能提升孩子的自我形象,同時,這些好形象、好表現(xiàn),又會成為他自我激勵的理由。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后,就能從根本上推動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當然,教會孩子自我激勵是一個長期、細致的過程,需要家長們堅持不懈的努力。
怎樣才能讓孩子掌握自我激勵的方法呢?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幫助孩子制定激勵目標
要讓孩子明白如果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一句空泛的“我要成功”是毫無意義的。比如,孩子英語發(fā)音有問題,就可讓他為自己設置一個目標——把每個音標都讀準。孩子能自覺地為讀準每個音標而努力,那么他就邁出了自我激勵的第一步。不過,制定這個目標,要注意目標的可執(zhí)行性。如果給孩子制定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目標不但會成為“空想”,還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如,讓這次考試不及格的孩子,下次考試考100分,顯而易見,這個目標脫離了孩子的實際,即使他再努力也不一定能馬上達到目標,久而久之,他就可能自暴自棄。所以,在制定目標時,應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不可過大過高,最好先制定那些容易達到的目標,然后再逐漸增加目標的難度。
2.強化孩子的自我激勵意識
自我激勵的目的是不依賴外部賞識,讓孩子對自己進行肯定、鼓勵和表揚,這就要求父母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激勵意識。在對孩子進行表揚時,可有意識地將主語“我”改成“你”,如,“你又有了進步,我為你感到驕傲”可改為“你為今天的進步一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你會為自己感到驕傲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內心承認自己,并且領悟到努力后獲得的成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
3.讓孩子對目標產(chǎn)生緊迫感
光有目標沒有努力,目標只能成為“空頭支票”。自我激勵是讓孩子確定目標后,產(chǎn)生向目標靠近的動力。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很差,可能剛剛確定目標的時候斗志昂揚,沒過三分鐘,熱情就不在了。父母在教孩子自我激勵時,一定要讓他有緊迫感。不妨建議孩子每天大聲朗讀自己的目標計劃,在朗讀的過程中,無形加強了他對目標的認知。
光有認知還是不行,還要讓他知道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有多少付出才會有多少回報。
如,孩子想組裝一個模型,你需要告訴他,成型之前的模型是什么樣子的,經(jīng)過什么樣的努力,才能達到現(xiàn)在的樣子。最后,還要對孩子的目標給予適時的時間限制。如果沒有時間限制,孩子會覺得這個目標太過遙遠,從而自我放松。因此,孩子的每一個目標都要規(guī)定一個固定的時間,并要求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之前達到目標。有了時間約束,孩子的行動才會有緊迫感。
孩子們繞開了什么
張麗鈞
雨后初晴,一個幼兒園的阿姨帶著一隊天真爛漫的孩子走在小馬路上。路上有許多小水洼,阿姨擔心弄濕了鞋子,便繞開水洼走,孩子們于是也跟著繞開水洼走。阿姨往左繞,孩子們就跟著往左繞;阿姨朝右拐,孩子們則跟著朝右拐??粗@一支走成了“S”型的隊伍,路人沒有表現(xiàn)出驚奇,但是一個心理學家卻發(fā)出了深深的喟嘆,他禁不住要問:我們到底要帶著孩子們繞開什么?
一繞開苦難
安徒生的童話《丑小鴨》被選進了小學語文教材。改寫者大刀闊斧地對原作進行了削刪、改動。原作寫鴨媽媽孵“丑小鴨”都孵得“不耐煩”了,她看著這個丑陋的“大個子”,覺得他“不正?!保斔男值芙忝脗兌紝λ啊白屫堊プ吣惆?,你這個丑八怪”的時候,鴨媽媽終于下決心驅逐他了,她說:“你最好走得遠遠的吧!”而我們的教材一廂情愿地改寫成了“丑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疼愛他,誰都欺負他……丑小鴨感到非常孤單,就鉆出籬笆,離開了家?!本瓦@樣,一段痛徹骨髓的經(jīng)歷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丑小鴨離開時,鴨媽媽“不在現(xiàn)場”!
或許,改寫者的初衷是好的,不愿讓涉世未深的孩童看到人世的種種苦難,但是,苦難是這樣如影隨形地追擊著我們,我們不直面它,又怎能迎擊它?
二繞開真實
小學語文教材上有這樣一個要求學生續(xù)寫的作文練習:一天早晨,我穿著新襯衣去上學,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一個叫溪溪的女孩拿著她不及格的作文哭了。她的母親帶著她來找我,讓我給“想想辦法”。我看了看溪溪的作文,大概是寫她的同桌不小心在她的新襯衣上蹭上了圓珠筆油,同桌十分抱歉,執(zhí)意陪她回家對溪溪媽媽講清楚。老師的批語是:選材沒有積極意義,故事太平淡。我問溪溪:你們班有寫得好的嗎?她說:有。比如,有一個同學寫的是他在公共汽車上跟小偷搏斗,結果,小偷把他的新襯衣給撕破了——這篇作文得分最高。還有一個女同學得分也挺高,寫她扶一個老奶奶過馬路,老奶奶突然很惡心,就吐了,結果吐到了她的新襯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