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市場的莊家和股市同時誕生,同時發(fā)展壯大,同興衰,共進退。莊家從1990年3月份隨著深圳股票的熱潮開始從街頭步入大雅之堂。1990年6月,在深圳股票熱潮愈演愈烈之際,上海的市場還是靜悄悄的,絲毫感覺不到南方的那種誘人的財富效用,從而導致深圳的一群眼光獨到的大戶聯(lián)手攜巨資奔襲上海股市。自此,莊家正式登上了中國股市這個歷史的舞臺,成為影響股市的一股舉足輕重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莊家的定義
辭典中未給股市中的莊家一個明確的定義,筆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莊家”作以下定義:莊家是指控制證券市場流通籌碼或控制某個股票流通籌碼,且有能力操縱股價運行的個人或機構。莊家需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是有能力控制一段時間內(nèi)的股價走勢;
第二是有意識地進行與目的相反方向的操作。
即要買入時,還得不時地賣出以穩(wěn)定股價;要賣出時,還要買入以拉高股價。
莊家控制股價,制造股價高低,從而達到獲利目的的過程就是莊家行為。莊家行為會對股價的運行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和莊家對應的另一部分投資者通常叫做散戶。股市是個博弈市場,任何投資者進入股市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莊家和散戶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莊家的各項條件都比較優(yōu)越,比如,輿論、信息優(yōu)勢:莊家在進駐一只股票之前,會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對該股所處的領域進行系統(tǒng)的了解,包括政策信息、經(jīng)濟動態(tài),對相關的上市公司更是了如指掌;資金和技術優(yōu)勢:莊家資金實力雄厚,自己有一批進行股市分析、決策的技術團體,因此,對于莊家來說,他們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作為市場的弱勢群體散戶,只有更深層次地了解莊家、熟悉莊家行為的運作手法、把握莊家的進出脈搏,才能更好地在股市中立于不敗之地,在與莊共舞中做到游刃有余。
(一)莊家與大戶的區(qū)別
莊家是那些能主導股市、帶領行情以賺取大錢的投資者。而大戶是指進出股票和金額龐大的投資人,是相對于股市中小投資人而言,一般由各證券營業(yè)部自行規(guī)定,配有專門的電腦等交易工具及設施,享有較為便捷的服務。莊家與大戶的區(qū)別就在于莊家定義的第二個條件,即有意識地進行與目的相反方向的操作。即要買入時,還得不時地賣出以穩(wěn)定股價;要賣出時,還要買入以拉高股價。而大戶資金的進出有可能影響股價,但一般并不有意識地控制股價。而莊家則不同,莊家若不對股價進行控制,則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超級散戶而已,龐大的資金隨價而流,風險自不待言。
舉個例子,老股民可能聽說過,一批潮州暴發(fā)戶,以為在股市里有錢就能做莊,于是在這里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結果被市場“消滅”了。
可以看出,大戶與散戶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無豐富實戰(zhàn)經(jīng)驗和專業(yè)知識的大戶其資本有可能一步步縮水,最終淪為“散戶”;而小資金的散戶如果掌握了合理、高效的投資方法,極有可能資本倍乘放大,最終會脫離“散戶”這一弱勢群體,可與莊家抗衡。當然,擁有資金量大的人要么自身是高手,要么委托理財,用借腦的辦法,同樣可以避免與弱勢群體為伍,不會淪為莊家爪下的羔羊。
(二)莊家與機構的區(qū)別
這兩者也經(jīng)常被一些文章搞混淆,其實兩者差異很大。機構投資者從廣義上講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所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基金、保險資金、企業(yè)年金、符合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等。除了機構投資者,私募和游資都是莊家組成形式中的一部分,短線莊家有可能在一個月內(nèi)快速完成一波行情的炒作,只要這股力量控制某個股票流通籌碼,并且在這段時間內(nèi)操縱股價運行,我們就應定義其為“莊家”(關于莊家的詳細分類,后文將有詳細的闡述)。
莊家與機構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在于“莊家”特指行為不規(guī)范、隱蔽性很強的“市場操縱者”。“莊家”的投資理念、投資方法具有信息優(yōu)勢(甚至信息欺詐)、資金優(yōu)勢、“老鼠倉”橫行、與監(jiān)管“博弈”等特征。而機構投資者一旦控制證券市場流通籌碼,或控制某個股票流通籌碼時,也就成為了我們所說的“莊家”,可見,機構投資者也有可能成為莊家的組成之一。
(三)莊家與主力的區(qū)別
在很多文章中,莊家和主力也被畫上了等號,這種觀點也并不嚴謹。筆者認為,主力是市場的主導力量,有時候這股力量可能就是莊家的力量,有時候是包括莊家和散戶共同的合力,有時甚至就是散戶的力量;而莊家是能夠影響股價、控制股價的投資者,且有意識地進行與目的相反方向的操作。莊家可以操控一只股票的價格,而主力只能短期影響股價的波動,每只股票都存在主力,但是不一定都存在莊家。
以上是筆者對“莊家”與“主力”的嚴格意義上的區(qū)分,這里僅僅是提出來作個探討?,F(xiàn)在很多的文章并沒有對莊家與主力進行區(qū)別,他們所說的“主力”就是指莊家,讀者不必深究,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莊家”與“主力”畫上等號也未嘗不可。對此類定義進行過分的深摳就成了酸味十足的學術研究了,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