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跨國公司,新的殖民主義(12)

中國沒有榜樣 作者:劉仰


我時常想,如今以“龐氏騙局”而名垂史冊的騙術,其實應該叫做“勞氏騙局”。之所以沒有這么叫,是因為有些人不想讓股市給人留下騙錢的印象。意大利人龐齊制造他的騙局的時候,沒有利用股市。于是,用“龐氏騙局”來命名這種騙術,可以把股市解脫出來,顯得自己是合法的。而事實上,這種騙局在股票歷史上屢屢發(fā)生。

就在法國發(fā)生“密西西比泡沫”的同時,18世紀初的英國也上演了一幕“南海泡沫”的鬧劇。英國南海公司使人相信的被傳銷物是美洲殖民地的金銀礦,當然,還有黑人奴隸貿易。它帶動的傳銷活動,也以一年贏利十幾倍的速度狂飆,還帶動了一大批其他的上市公司迅速加入傳銷隊伍,每個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被傳銷物,甚至包括“永動機”。其實,所有贏利項目都是莫須有的,人們不經查實,也不看業(yè)績,只要編一個概念上市,就有人瘋狂搶購。在這場股市傳銷中,英國所有的泡沫公司總市值約5億英鎊,相當于當時包括英國在內全歐洲貨幣流通量的5倍。但是,人們相信!當然,這種相信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100多年后,這個目標差不多達到了。但在當時,無數(shù)人都傾家蕩產,以至于后來的100多年,在英國人的眼里,股票交易所就是賭場,股票經紀人與街上的小偷無異。

遙遠的事情也許是由于歷史的不成熟造成的,那么今天呢?確實成熟多了,騙局已讓人難以察覺。舉上市公司為例。一家上市公司把股票作為主要盈利手段,上市公司具體做什么并不重要,股民懂也行,不懂也沒關系。為了讓人們相信公司未來能賺大錢,有很多種手法。制造概念是常見的,假造大量訂單合同也是一個辦法,用自己的影子公司自買自賣抬高身價也不少見。還有一種方法是把成本偽裝起來,給人以盈利優(yōu)秀的假象。比方說,公司所有的員工薪水都不高,甚至很低,于是賬面上的利潤就出現(xiàn)了,或者很大了。于是,股價就漲了。那么,員工的真實收入來自哪里?員工持股或期權。只要股價漲了,員工將期權變現(xiàn),就成了個人收入。但是,這些收入本來應該是成本。很多賬面盈利的上市公司,如果把這種收入當做成本,其實是虧損的。然而,制造盈利的目的是吸引股民,吸引投資,只有吸引來了,員工股或期權才能變現(xiàn)。這是一個典型的偽裝起來的“龐氏騙局”。

在上述員工持股的游戲中,當然包括公司的CEO或上層領導人。他們的變現(xiàn)比普通員工更容易,因為他們可以制定普通員工變現(xiàn)的約束條件,還可以制定員工持股的份額,他們自己肯定是最大的獲利者。他們還對公司經營情況有比他人更多的知情權。因此,化名職業(yè)經理人的CEO們,掛著MBA之類的金字招牌,成為“龐氏騙局”的領頭人。一旦股票無情下跌,騙局或傳銷就結束了,沒有來得及變現(xiàn)的人就被套牢了。而這種時候,公司CEO們基本上已經提早或悄悄變現(xiàn)了。比方說,在美國著名的“安然公司丑聞”中,公司高層就提前賣出了大量股票。

像安然公司這樣被抓住的只是少數(shù)。大量沒有被抓住的,都借助股市這一合法外衣,在一個騙局成功后,CEO變現(xiàn)了,揚長而去,留下一大堆凄慘的股民。世界各地的股市經常周期性地出現(xiàn)暴漲暴跌的現(xiàn)象,每一次暴漲都是股市價值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的表現(xiàn)。但是,各種各樣的人都向股民們宣傳,一定會賺錢的。當初股民們大多也都相信了。相信依然很重要。相信能賺錢是傳銷和“龐氏騙局”的核心。如今,在世界性金融危機面前,這種相信叫做信心。中國現(xiàn)在提倡信心,那是對于實體經濟的信心。如果只針對股市,信心常常就是貪婪之心不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