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算混出個模樣了。這個個頭不大、頭腦敏捷、行事干練又以刻意的低姿態(tài)顯得彬彬有禮的英國人,成了掌管軍機處、領總理衙門首席大臣銜的恭親王眼前的一個紅人。他受到信任的標志之一,是年僅三十就被授予了正三品的職銜,戴上了飾有白色珠子的頂戴花翎。在歷來講究出身資歷、競爭相當激烈的帝國官場,那是多少人熬白了頭也熬不到的一個職位。他一個外國人,年紀輕輕就躋身帝國高級文官之列,這是何等的榮耀?。?/p>
2
在上海江海關任職時,父親不斷收到愛爾蘭阿馬郡波塔當一個磨坊主的來信。這個經營著一個酒坊和一家小雜貨鋪的磨坊主乃是他的父親,我們的祖父。祖父在信里一個勁地催他回去,因為這些年里老兩口的身體越來越差了。
父親也的確有過動身的打算,但帝國南方那場持續(xù)多年的動亂不得不讓他打消了計劃。上海城外經常會有政府軍和太平軍拉鋸式的交戰(zhàn),郊外沒有一棵樹是完整的,不是讓子彈打光了葉子就是樹身上留下了累累的刀痕。城內經常有外國人神秘失蹤。各國軍艦開始駛入黃浦江游弋。除了租界區(qū),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
對一般人而言,選擇這樣一個亂世之秋離開中國正是明智之舉,但父親認為局勢越是混亂他越是不能離開。1864 年5 月,總稅務司從上海移駐北京,他把安娜、赫伯特和懷孕的母親留在上海。他這么做的真實意圖只有自己清楚。除了他最親近的幾個朋友,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我們的存在。
在京城,新任總稅務司——想想看,他還是單身——的終身大事引起了上層社交圈的熱切關注。此人年紀輕輕卻身居要津,又慣于向女性獻一些小小的殷勤,正是京城命婦和公使夫人眼中合適的夫婿人選。據(jù)說總理衙門在授予他正三品按察使職銜時曾敦促他應當表現(xiàn)出適當?shù)臍w化跡象,比如改換中國服制啦,作出永久定居的許諾啦,甚至,考慮娶一個中國女人為正式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