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奧巴馬的身世和成長經歷(4)

奧巴馬和米歇爾:一個理想的婚姻公式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安德森


老史坦利“總是在嘩眾取寵”,同學蘇珊·布萊克也這樣說?!昂孟衩看沃灰赣H一說話,她就會不以為然地翻白眼?!备概畠扇说年P系非常緊張,他們經常在同學面前就爆發(fā)起激烈的爭吵?!八麜秒y以置信的嘲諷語言貶損她,而她總是會堅決維護自己的觀點,當場還擊?!辈┛怂拐f道,“目睹父女倆這樣吵鬧,讓我們這些在場的人感覺很尷尬。史坦利的母親是個很嚴肅的人,她會告誡他們,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別再做傻事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史坦利的母親是一個調解人,但家庭關系還是很緊張。我絕對不會想在那樣一個家庭里長大,有個像史坦利的父親那樣唯我獨尊的家長?!笔诽估?6歲時,一個芝加哥的朋友請她去幫忙照顧孩子,她因此有機會得以暫時逃離,去芝加哥度過了兩個月的暑假。全新的獨立感覺讓她充滿活力,她前往市區(qū)的藝術中心觀看《黑色奧菲斯》(BlackOrpheus),這部電影改編自希臘神話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克的故事,拍攝于1959年。

《黑色奧菲斯》由一位法國白人編劇、制片并導演。場景就設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由陡壁懸崖包圍著的擁擠不堪的貧民區(qū)里,故事發(fā)生在狂歡節(jié)嘉年華會期間。電影是葡萄牙語對白,演員陣容全是黑人,角色充滿了異國情調的美麗,性感誘人,又有孩子般的天真爛漫。之后的幾年里,史坦利反復看了很多遍這部電影。

若以后來的標準看待,這部電影似乎有些種族主義者的優(yōu)越感,但在當時,它使史坦利首次接觸到了一種與本國文化大相徑庭的文化,這種接觸是如此吸引人,也從此深遠地影響了史坦利對待第三世界和有色人種的看法。

史坦利·安的芝加哥之旅為她打開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窗口。不出所料,當幾乎所有朋友都申請了華盛頓大學的時候,她卻沒有。畢業(yè)前幾個月的一個下午,她收到了一封貌似來自官方的信函,她小心翼翼地展開信紙,仔細閱讀了一遍,又讀了一遍,最終驚喜地尖叫起來。她收到了芝加哥大學的提前錄取通知書——也是一張離開西雅圖,擺脫專制父親的門票。

老史坦利卻另有一套想法,他總是認為史坦利·安年齡還小,還不能獨立。而且,他決定再次搬家,這次是前往檀香山,他在那里的一家家具店找到了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

一天晚上,老史坦利以他慣有的形式宣布了他的決定?!跋耐模 彼嬲f,忍受了5年的太平洋西北部的潮濕氣候,“我們早該去享受一下陽光了?!绷硗?,夏威夷不僅是美國最新的州——它在一年前才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州——它也是美國新的邊境?!吧系郯?,那里簡直是天堂!”他沖著不愿意收拾東西再次搬家的女兒大吼道,“人人都想住在夏威夷!”或許人人都想住在夏威夷,但史坦利·安不想。她告訴麥卡錫·博克斯,她想留下來,哪怕不能去芝加哥大學就讀,至少還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們一起在西雅圖讀華盛頓大學。父女之間再次爆發(fā)了激烈的爭吵,甚至升級為強烈的暴力沖突。

最終,為了父親心中并不清晰的對成功的追求,史坦利·安還是不得不再次搬家?!安灰宋?,”史坦利無奈地在麥卡錫的高中畢業(yè)紀念冊上寫道,“哪怕到你白發(fā)蒼蒼的那一天?!边@個鄧漢姆夫婦的獨生女兒雖然同意搬往夏威夷,但很明顯,她不愿再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從那時起,她宣布,家中只有她父親一個史坦利,大家以后只稱呼她安就好。

鄧漢姆一家于1960年的夏天抵達檀香山,他們在夏威夷大學的馬諾阿校區(qū)(UniversityofHawaii‘sManoacampus)附近租了一個寬敞的三居室。安在同年的秋季到夏威夷大學報道,作為學校新生中為數不多的外地人之一,她總是獨來獨往。“她是個靦腆害羞的女孩,總是躲在角落里?!币粋€同學說。另一名同學,尼爾·阿伯克龍比(NeilAbercrombie)回憶起安時說:“樣子就像個高中生,她似乎總是個旁觀者。”在俄語課上,安很快就注意到一名來自肯尼亞的充滿活力的研究生,他就是老巴拉克·奧巴馬(BarackObama)。巴拉克是夏威夷大學首位來自非洲的研究生,在介紹自己的名字時,他總是將重音放在第一個音節(jié)上,聽起來就像“白瑞克”。他可稱得上是校園明星。他接受報紙的采訪,并在當地學校和教堂發(fā)表演講,講述他作為盧奧部落成員在維多利亞湖邊成長的經歷?!八心欠N強烈的人格魅力,”阿伯克龍比說,“任何事情都能變成他演講的題材,即使是最普通的事情?!甭牨妭儽焕习屠说母赣H奧尼安戈·奧巴馬(OnyangoObama)的光輝事跡深深吸引,他參加了英國海外殖民雇傭軍,曾經去過歐洲、印度,甚至桑給巴爾島——在那里,他從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轉而皈依伊斯蘭教。他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侯賽因”,同時也成為一夫多妻制的狂熱擁躉。老巴拉克·奧巴馬是奧尼安戈的第二個妻子所生,但卻是由他的第三個妻子撫養(yǎng)長大的。老巴拉克告訴那些全神貫注的聽眾們,盡管被當做穆斯林撫養(yǎng)長大,他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無神論者。他還描述了自己如何進入鄉(xiāng)村小學學習,怎樣為他的父親牧羊,之后進入了一所由基督教圣公會開辦的寄宿學校讀書。23歲時,老巴拉克獲得了夏威夷大學世界經濟學的獎學金。這個機會是由肯尼亞民族主義領導人湯姆·穆博亞(TomMboya)所倡導的“教育空運”計劃提供的,該計劃主張讓非洲年輕人接受西式教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