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這日子沒法過了

民國就是這么生猛1:辛亥前夜 作者:霧滿攔江


事實證明,落榜生袁世凱投軍之路還真走對了。朝鮮之行,從此讓他飛黃騰達,一舉成名。

袁世凱之所以有機會隨慶營遠征朝鮮,起因于一個美麗的姐弟戀的傳說。

這個傳說的歷史比較久遠,要從1392年說起。

1392年,中國還是大明王朝時代,時有一位邊關守將,名叫李成梁,忽一日突發(fā)奇想,帶了一隊人馬跑到了高麗,到了地方后就給朝廷打報告,要求擔任朝鮮國王,朝廷批準了這一申請。

從此朝鮮的李家世世代代奉中國為宗主國,有事寫奏章向中國政府請示匯報,行政官員的任命都要經(jīng)過中國政府的批準,并由中國政府負責朝鮮的海關及國防。

這種宗主國的管理體制,與現(xiàn)在的“特區(qū)”非常相似,但在行政權力上,當時的朝鮮還沒有現(xiàn)在的香港澳門的自主權力大。而李氏王族,從此世世代代就成為了朝鮮特區(qū)的“特首”。

眨眼工夫,朝鮮的李特首就更換了二十五茬人。到了第二十五代國王李升死的時候,這老兄卻是疲軟得很,連個兒子也沒生出來,王位空缺。于是李特首一家就找了個遠親李罡應,讓李罡應剛剛八歲的兒子李熙做了國王。而李罡應父隨子貴,從此就成為了朝鮮的攝政王。

七年之后,國王李熙大婚,攝政王李罡應替兒子千挑萬選,找了個閔氏大族的孤女閔慈英做妃子,史稱閔妃。

閔妃就是世人皆知的明成皇后的原型,但實際上她一天的皇后也沒做過;閔妃之所以被謚為明成皇后,是因為她有一個別人比不了的優(yōu)勢。

她比國王李熙大一歲。

成婚的那一年,閔妃十六歲,國王李熙才十五歲。

十五歲的小毛孩子李熙根本就不懂事理,還沒發(fā)育成熟,這就要閔妃姐姐手把手地慢慢教導他了。

女大一,抱金雞,姐弟戀,最好看。一段姐弟相戀的美麗愛情就這樣開始了。

在婚姻學上有一條定律:家庭的幸福程度與父母的距離成反比。這個意思是說,兩口之家的小日子最幸福,但凡有一方的父母不甘寂寞,非要跑來跟小兩口扎堆起哄,那就少不了磕磕碰碰吵吵鬧鬧。

尤其是姐弟戀這種美事,情形就更是如此。俗話說得好,姐姐溫柔弟弟乖,老公公鼻子要氣歪,說的就是李特首一家當時的情形。

老公公李罡應天天杵在小兩口中間,看這小兩口的日子過得甜甜蜜蜜,越看是越不順眼。老公公瞧兒媳婦不順眼,兒媳婦卻瞧著老公公更不順眼。于是李特首一家出現(xiàn)了家庭矛盾。

家庭矛盾的最佳解決方案,就是分家,各過各的。因為矛盾是一家人扎堆帶來的,除非分家,眼不見為凈,否則家庭糾紛是永遠也沒辦法消除的。

小媳婦閔妃提出來分家的建議,得到了兩個人的堅決支持。

這兩個人一個叫李載先,他是李罡應的大兒子,是國王李熙的大哥。因為老爹當時讓弟弟做了國王,卻沒他什么事兒,所以李載先的內(nèi)心很受傷,于是他堅決支持兄弟媳婦的分家要求,只要能讓老爹心里不痛快,什么事他都干得出來。

另一個人叫李最應,此人曾是漢城里的一名菜販子,同時還是攝政王李罡應的親哥哥,弟弟時來運轉成為了一國的攝政王,菜販子李最應心里說不出的郁悶,他巴不得弟弟一家打個頭破血流,所以堅決支持侄媳婦的分家要求。

于是李特首一家就分成了兩伙,一伙是兒媳婦派,其支持者有王大哥李載先、王大伯—國王他大伯李最應。另一伙是老公公派,就老公公李罡應一個人,沒有一個支持者。

王大伯、王大哥及王老婆合起伙來收拾國王他親爹,李特首一家是徹底亂了套,每日里雞飛狗跳,打成一團。

李罡應悲傷地說:這日子,沒法過了!

確實是沒法子過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