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ITAT:細節(jié)的錯失(2)

十億美金的教訓 作者:林軍


而后,他又大膽采用了在當時還比較超前的營銷方式,成立專賣店,招商加盟,斥巨資在中央電視臺打廣告。一系列動作下來,“金盾”威名遠播,一舉成為國內(nèi)服裝界的一線品牌。當眾多同行尚不知資本市場為何物時,1998年,歐通國已經(jīng)攜帶金盾在香港風光上市。

不過一向順風順水的歐通國卻很快遭遇了滑鐵盧。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金盾上市后不久即遭遇信心低谷,股價低到1毛錢每股,隨后被國際游資惡意收購,歐通國兩手空空地又回到了原點。

歐通國不甘心。2000年,他代理了法國的“幸運”品牌服飾(一說是他自己注冊的),沿襲了金盾的路線,他將“幸運”定位于高端。可是時過境遷,國內(nèi)消費者已經(jīng)對第一批進入中國的“夢特嬌”、“鱷魚”等國外高端品牌有了認同感,售價昂貴的“幸運”很難找到市場空間。

歐通國一下子陷入人生的困境。這個時候,他手里還有諸多搶注的服裝商標和品牌,歐通國頭腦靈光,他首先把這些服裝商標和品牌轉(zhuǎn)讓出去。由于售價不高,歐通國靠這些服裝商標和品牌的轉(zhuǎn)讓獲得了喘息之機。2003年,歐通國甚至還收購了兩家掌握大量品牌的香港公司:法國國際商標集團和歐洲服裝集團,做起商標和品牌轉(zhuǎn)讓的生意來。

歐通國自然沒有把這些商標和品牌全部轉(zhuǎn)讓掉,他留下自己最滿意和喜歡的一些服裝商標和品牌,以備東山再起的時候為己所用。

同時,歐通國四處取經(jīng)學習,他決定再度創(chuàng)業(yè)。

看上去很美的ITAT

歐通國聲稱自己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靈感來自沃爾瑪。2002年,歐通國開始迷上了這家企業(yè)。他深入了解,得知這家曾經(jīng)市值第一的公司之所以經(jīng)營出色,在于其有一套獨特的信息系統(tǒng)。在信息系統(tǒng)的支撐下,商品周轉(zhuǎn)率大為提升,倉庫始終接近零庫存狀態(tài),進銷存等環(huán)節(jié)也一覽無余。

歐通國大受啟發(fā),決定不走之前的服裝品牌之路,而走服裝買賣平臺的路,做一家服裝業(yè)的沃爾瑪式公司。歐通國手頭有商標,有品牌,但沒渠道,沒足夠的資金去開店,也沒有足夠的現(xiàn)金去給供應商供現(xiàn)貨。于是,他想出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來搭建一個新的商業(yè)模式。歐通國為這個即將誕生的品牌取了個洋氣的名字——ITAT。ITAT是internationaltrademarkagenttrad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為“國際品牌服裝會員店”。

歐通國的籌碼是,手頭足夠多的服裝商標和品牌。隨后,他找到那些生產(chǎn)過剩、又付不起商場“進場費”的中小型服裝代工廠,以貼牌的方式消化對方的庫存,并為對方提供免費的銷貨渠道,當然,交易的條件是“零貨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