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藝術家要有慧眼,不僅要看得寬,而且要看得深。
生活,如同一個萬花筒,五光十色,紛沓雜陳,令人目不暇接。
教育藝術家的超人之處,在于一覽大千世界,又明察秋毫之末。
善于觀察的人雖非神人,雖非預言家,但卻能從現(xiàn)在觀察到未來。
教育藝術家,和明天最貼近。
為了明天,為了未來,教育藝術家要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當后人贊揚大樹時也許不會記起栽樹人,當人們遷入舒適的新居時也許不會想起那些長期住在工棚的建筑工人。
為了未來,總要有人去栽樹,有人去蓋房子,有人去充當鋪路石子。
教育藝術家是美的發(fā)明家、美的創(chuàng)造者和開拓者。
教育藝術家,生活著,學習著,進步著。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臺上觀月。
教育藝術家,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的是更上一層樓。
想象,是教育藝術家的基本功。
教育,需要形象。
創(chuàng)造形象,是一種藝術手法。
教育藝術家要善于想象,善于思考。
想象與思考相結合,方能長成一顆顆智慧的果實。
教育藝術家為了突顯一個形象,有時,需要采用夸張的手法。
夸張,是藝術的夸張,不是隨意夸大。
夸張,指對生活的本質(zhì)特征進行藝術上的強化。
夸張,允許高于生活,但不能與理相悖,夸張要符合生活的情理邏輯,不能隨意編造。
“高山之巔無美木,傷于多陽也;大樹之下無美草,傷于多蔭也?!?/p>
教育,要適度,既不要多陽,也不要多蔭。適度也是一種藝術。
教育藝術如一團火,在人的靈魂深處燃燒、發(fā)光、發(fā)熱。
把火分為光和熱。創(chuàng)造過程是燃燒。決不能只重光,不重熱;更不能只重光的照耀,而忘記熱的輻射。
光,抖動著,跳躍著,閃爍著,但不等于火的全部。
教育藝術,不僅滿足人的觀賞需求,而且還應給人帶來熱量。
教育藝術是抒情、造形、達理的美學。
情與理不能相悖,形與情亦不能相悖。三者應融合為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理中有形,理更明;
理中有情,情更深。
教育藝術把美擺在首位,挖掘美、表現(xiàn)美、提示美。
柏拉圖講:“美是永恒的?!?/p>
教育藝術如果與美不相容,就需讓路給美;
如果與美相容,它要服從于美。
沒有美,就沒有教育藝術。
一個有成就的教育藝術家,一定是生活中細致入微的觀察家,更是人類心靈的觀察家,不了解萬事萬物,不了解人的喜怒哀樂,怎能塑造美的靈魂呢?
教育藝術家應善于觀察,見微知著,明察秋毫。
平庸的教師,只是讓學生學會;
杰出的教師,是讓學生會學。
平庸的教師,是向?qū)W生奉獻真理;
杰出的教師,引導學生追求真理。
教育藝術之妙,在于表里相諧,內(nèi)外合趣。
為了出新意,而背離法度,為之失策;為了寄妙理,而滯留于泛論之內(nèi),也不足取。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高超的藝術家,能在一瞬間將“新意”與“法度”、“妙理”與“豪放”求得完美的統(tǒng)一。
教師,是值得驕傲的職業(yè);
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
教育是一種神妙的系統(tǒng)工程,一個人有幸進入這個行列,是值得自豪的。在他美化人的靈魂的過程中,也美化了自己。
教師要為人師表,他們的靈魂美不美,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生。這就是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來。
教師不能只滿足于教授知識。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只教書不育人,充其量不過是個教書匠。
最好的教師,是最善于掌握人的心理的人,也是最會運用語言的人,用最精煉、美好的語言啟發(fā)學生的良知與智慧,并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
教師應當是大寫的人。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要想取得超人的智慧,必須有超人的實踐。要取得超常的業(yè)績,必須有超常的勤奮。
當一個人謊說有老虎,人們還不相信;當三人謊說有虎,會有上千人拿起棒子來打虎了。眾口皆說,謊言就無翼而飛了。
目前在一些人中,相信謊言要比相信真理者多,而且堅信不移,爭相傳播。所以,教育家要善于識別真?zhèn)危乙朴谝哉婵藗巍?/p>
疏導,是教育藝術的基本功,其目的在于因勢利導,發(fā)揚積極因素,要疏其思維至暢達,導其逆反心理于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