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孕育了生命,人生又綻開了美的花朵。
人哺育了花,花又美化了人世。
教學(xué)生一百次,沒有把學(xué)生教會,還要教一百零一次。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句古語似乎已成為人們公認的警句。
然而在新的形勢下,也經(jīng)受了挑戰(zhàn)!
人們說,良藥為什么非要苦口?
人們問,忠言為什么一定要逆耳?
良藥,可不苦口;
忠言,可不逆耳。
我們的實踐證明:
甜口良藥,更利于治病;
順耳忠言,更利于行。
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工作時應(yīng):
堅持原則,不僵化;
堅持改革開放,不自由化;
堅持正面教育,不簡單化。
告訴孩子,有些知識是力量,可以稱之為真理。
如果告訴孩子,一切知識都是力量,則是謬誤。
我們要善于告訴青少年,那些偽學(xué)問、假理論,比無知更危險。
教育藝術(shù)家,要適度地引導(dǎo)學(xué)生。
告訴他們,孰是,孰非,為什么是,為什么非。
無愛無美的人生是可悲的。
如能從幼兒時扎下愛與美的根,將畢生受益。
春風(fēng)化雨,點滴入土。
教育藝術(shù)家們,要如春風(fēng)化雨,用愛的雨露灑向人們心間,“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即點滴入于心。
人生路上,怎能沒有坎坷?
告訴青年朋友,做生活的強者,敢于和命運挑戰(zhàn),這是教育藝術(shù)中永恒的課題。
“石可破也,不可奪其堅;丹可磨也,不可奪其赤”。以此來告誡青年,無疑是有益的。
引導(dǎo)人們勇于戰(zhàn)勝困難,是教育藝術(shù)家神圣的職責(zé)和使命。
在曲折的路上,我們要善于告訴人們看到前路的光明;在光明的進程中,要告訴人們想到前路的曲折。
當(dāng)一個人能在光明、曲折之間,做到駕輕就熟、游刃有余時,這個人才算成熟了,我們的教育藝術(shù)與方法才算奏效了。
韌的教育,才能換來韌的戰(zhàn)斗。
“最聰明的人,也瞧不見自己的脊背?!?/p>
因此,教育藝術(shù)家應(yīng)當(dāng)告訴學(xué)生,要懂得自己永遠有一些不能直接看到的東西。
當(dāng)一個人認識到自己能看到的東西,又能理解那些看不到的方面時,才能少些偏頗,多些智慧;少些形而上學(xué),多些唯物辯證法。
生與死、血與火的教訓(xùn),告訴我們要善于引導(dǎo)年輕人不做“唯命是聽”、“隨波逐流”的謙謙君子。而要引導(dǎo)青年“慎思、明辨”,并善于“篤行”。如不慎思,則容易盲動;如不明辨,則容易誤入歧途。
教育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黨。愛的結(jié)果會得出無私的奉獻。把一切獻給祖國,把一切獻給人民,把一切獻給黨。
無私的奉獻是愛的結(jié)晶,是愛的升華。
這就是愛與奉獻的辯證法。
告訴他們把真誠的愛化作一份份奉獻,獻給祖國、人民和黨。
教育藝術(shù)家,要想教人育德,乃至鑄魂,都需要有個基本功。
有了基本功,就如同一座大山,有了山之基、山之座,才能形成堅忍不拔的巍巍高山;倘若沒有基本功,則如山上浮云,看來似山,其實是云,虛無飄渺,似是而非,將一事無成。
世人若都能用自己心中的燭光去點燃別人心中的燭光,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明亮。
若世人都用自己心中的污濁去污染別人的心,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污穢。
告訴青年朋友們:要想受到別人尊重,要想得到社會的重視,要想得到別人的厚愛,那么,首先要尊重別人,重視別人,厚愛別人。同時,要用自己的言行與作為證明自己值得別人尊重、重視、厚愛,別無他法。
在進行教育工作時,要基于一顆真誠的善心。
諸葛亮說:“我心為秤,不能為人低昂?!?/p>
韓愈說:“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nèi)不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