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與藝術(6)

走近智慧:李燕杰智慧語錄 作者:李燕杰


這種不為人低昂和“三不愧”的精神,是一個正直的教育藝術家教書育人的基本法則。如稍有背離,其惡果是“臺上你講,臺下必然講你”。

教育審美主體、客體,都需要實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p>

經(jīng)驗能培養(yǎng)人審美的直觀能力。

一個人欲曉聲識器,都需要有審美實踐經(jīng)驗。為此,教育藝術家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般友,讀萬首詩,聽萬首歌,看萬幅畫……

當國歌奏起的時候,人們肅然起敬。人們在壯美莊嚴的樂曲聲中,把自己內(nèi)心的美、對祖國的愛,乃至對事業(yè)的忠誠,凝結為一。此時,沒有人宣稱“我在教育人”,也沒有人說“我在受教育”。可是,教已在其中了,寓教于美,寓教于樂。推而廣之,那些壯美的、優(yōu)美的事物,都可以美化人的心,美化人的靈魂。

“言必信,行必果?!?/p>

一個教育藝術家,一定要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則。

言傳必須與身教相結合,否則,一念之差、一行之誤,就會使你那許多正確言論,被一個言不由衷所抵消。

事物的運動,常常是在矛盾對抗而又統(tǒng)一的過程中進行的。

人是動的,

人的思想也是動的,

美的心靈,也是在動態(tài)結構中形成的。

對青年的教育,更應在動中育德鑄魂。

荀子講:“必將撞大鐘,擊鳴鼓,吹笙竽,彈琴瑟,以塞其耳。必將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以塞其目;必將芻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

即以美妙之聲音讓人用耳聽,以美麗的裝飾給人用眼看,用美味食品來滿足人的口腹。

總之,以一切美好的東西使人得到美感享受。

一首詩是一個人格,必須崇高完美;

一支歌是一個人品,必須正直善良。

畫家是有情的,

詩人是多情的,

園藝師是詩人,是畫家,

給人以詩情,給人以畫意,給花以花魂。

他們以生命染就葉之綠、花之紅。

“開”字是值得贊許的。

開山、開路、開啟、開放等,進而,開拓的精神、開放的思路、開明的態(tài)度、開闊的胸懷、開朗的性格、開創(chuàng)的目標……這一個又一個的“開”字給予我們的是創(chuàng)新精神、廣闊的視野、無限的前程。

人,是需要刺激的。

刺激,有良性刺激,也有惡性刺激。

刺激之妙,在于激勵。如果形成了激勵場,就可以促使人們前進。

然而,刺激一定要適度,適度則利于前進。失度,則會使被刺激者產(chǎn)生逆反心理,走向麻木不仁。

對青年強制、逼迫,是無益的。

要基于一種愛,去同情他們,去引導他們,使他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還要看到他們內(nèi)心潛藏的力。

一個人,在這一方面有所欠缺,在另一方面或許有一種特殊的能力,這就需要善于誘發(fā)、開導、啟迪。

那種看到某一青年在某一方面有所不足,就把他視為不可雕的朽木的人,永遠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藝術家。

教育藝術家要善于變難為易,化險為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