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 氣話
這種父母自制力差,有的出于“恨鐵不成鋼”,急躁沖動,生氣動怒;有的將自身煩惱苦楚,遷怒于子女,借此發(fā)泄怒氣,輕率發(fā)“吼”,大動肝火,甚至辱罵子女;有的父母用言語刺激子女,講出絕情的話,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
⑦ 臟話
這種父母文化修養(yǎng)不高,思想品德缺乏修養(yǎng),言語粗俗低級,滿嘴臟話,不講文明,這樣的言教不僅收效甚微,而且還會給子女留下壞影響。
⑧ 長話
這種父母往往口若懸河,貪多求全,沒完沒了。有的父母更是整天嘮叨,喋喋不休,飯桌上數(shù)落不停,床頭邊話語不斷,子女聽著頭疼,產(chǎn)生逆反心理。
漫話、老話、大話、空話、訓話、氣話、臟話、長話,很多父母每天都在重復說,但他們卻毫無意識。這樣的言教,能不失敗嗎?父母“鐘情”于言教,究其原因還是希望能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但是,言教不當只會阻礙親子溝通,因此,父母進行言教要注意。
① 說話前,等一等
不要急于開口,先好好想一想,問問自己:我有沒有說的必要?我要說些什么?我的態(tài)度應該如何?
② 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父母對孩子進行言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不要一上來就是干巴巴的大道理,枯燥無味的說教孩子怎么受得了?不妨換種方式,結(jié)合日常生活,讓孩子自己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
③ 說話算話,言出必行
父母說話要算話,言出必行。這樣孩子才會信服你。做不到的就不要說。
2. 身教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你們(父母)自身的行為在教育中具有決定意義。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孩子談話,或教導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在教育著孩子。”
言傳固然重要,但身教比言傳更加重要。身教是無聲的,無聲的教育更能深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在家庭中,父母做了什么,往往比說了什么更重要。因為你不經(jīng)意的一個行為,便可能在孩子身上投下影子。因此,父母包括與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行為素質(zhì)。
① 對自己嚴格要求,做言行如一的人。
② 多做實事,少說空話。
③ 注重小節(jié)。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④ 有過必改。
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多蘿茜?洛?諾爾特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前文講到,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包括好的家庭意識、家庭行為、家庭物質(zhì)三大方面的內(nèi)容,這里不再贅言。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付出努力。需要注意的是,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不一定需要華麗的裝飾,卻一定需要溫暖的、質(zhì)樸的、快樂的氛圍,這樣孩子的內(nèi)心才能始終處于一種美好的狀態(tài)。養(yǎng)成教育也就如潤物無聲般使孩子發(fā)生悄悄的卻是重大的變化。好的家庭環(huán)境,應該建立在家庭成員間平等、互信、互愛、互相依賴的基礎(chǔ)上。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提醒說:“家長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只習慣于做道貌岸然的訓導者,但反過來卻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這種不平等的要求,當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p>
四、明確要求,貴在堅持
孩子不能堅持按要求去做,是令很多父母頭痛的事。通常孩子不按照要求去做,不是他真的做不到,更多的是不愿意去做,內(nèi)心不服。他不去做則是其抗議的一種方式。其中的原因需要父母思考,什么樣的要求才能讓孩子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