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拿得起,放得下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聽國學大師講人生智慧 作者:逸儒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痹唬骸翱梢樱q未也?!彼諒鸵?,曰:“回益矣?!痹唬骸昂沃^也?”曰:“回忘禮樂矣?!痹唬骸翱梢樱q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痹唬骸昂沃^也?”曰:“回坐忘矣?!?/p>

——《論語》

既來之,則安之,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超脫。拿得起,放得下,是人生處世的真諦,也是人生極高的境界。高明的人生,對于鮮花、掌聲能夠等閑視之,對于困難挫折可以一笑而過。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種度量,也是一種本領(lǐng)。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你就能保持真我本色,從而贏得他人信任,在人際關(guān)系上左右逢源。做事也是如此,有此覺悟的人能夠拋棄一切生活的累贅,面對挑戰(zhàn)決不退縮,面對挫折不會一蹶不振,敢于東山再起。在事業(yè)有成之時,能夠放下榮耀,不被名利所累,從而再接再厲攀上另一座高峰。

南懷瑾講述中國禪宗時,所有的佛法只有一句話:“放下?!倍扌兄吮緛黼y以放下,現(xiàn)在聽了禪宗的“放下”,心里又多了一個“放下”的念頭,更加難以明心見性。如同弟子請教百丈禪師成佛之道,禪師回答:“放下。放下你執(zhí)著于成佛的念頭?!?

這里有一則富有禪理的故事,來說明師徒二人能否放下的差別。師父領(lǐng)著徒弟云游四海,某天來到一條河前,碰到一名女子想過河卻又怕弄濕衣服,站在岸邊為難。師父便主動上前幫忙,背著女子過河了。徒弟看了吃驚不已,一個勁兒地犯嘀咕:不是說不近女色嗎?過河后又走了很久,徒弟終于忍不住了問道:師父,你怎么背一個女人呢,這不是犯戒嗎?師父邊走路邊說:我過河后就已經(jīng)把她放下了,而你現(xiàn)在還在背著啊!

外在的事物是客觀存在的,對此,我們不能否認,有目標不是壞事,目標往往會成為人渴望超越的一種原動力,但是人一旦不能放下,目標往往又會成為自己前進路上的沉重包袱。世界上首次不使用氧氣成功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登山者下山后,人們紛紛請教他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訣竅。登山者回答:說不上是訣竅,只不過是成功地控制了大腦這個重要的耗氧源??茖W理論表明:人的大腦在思考問題時會消耗掉人們?nèi)课胙鯕獾乃某?。為了控制氧氣消耗,登山者保持腦海一片清明,只抱定向前走這個念頭,而不去想任何事。放下雜念,大腦運轉(zhuǎn)慢了,需氧量自然就低了,所以登山者能輕松攀登,成功登頂。登山者是智慧的,在爬山的過程中他放下了榮辱和功利,放下了死亡威脅,心中只留下一個愿望:向前,向前,不斷向前,而他的成功可以說是因為他戰(zhàn)勝了自己的雜念。

翻開歷史,其實有許多先人為我們演繹了“放下”的智慧與藝術(shù)。宋朝時的呂蒙正被皇帝任為宰相后,他第一次上朝就有人大聲譏刺他:“啊,像這樣的人也能入朝為相啊,真是不可思議!”而呂蒙正置若罔聞,只是低頭前行。跟在后邊的官員卻為他鳴起不平,說要幫他弄清楚是誰如此放肆,敢在朝廷之上出言不遜譏刺宰相。呂蒙正卻謝絕他人的好意:“各位好意心領(lǐng)了。此事不必放在心上。我也怕一旦知道是誰說我壞話而心生芥蒂,以后難以在朝中共事啊?!?

呂蒙正一直以“無為而治”作為自己的施政方針,他舉薦賢能,從不約束他們才能的發(fā)揮,所以外人一直認為當朝宰相只是個擺設(shè)而已。他的兩個兒子對此憤憤不平地說:“父親,外人都說你不會當官啊,身為宰相,權(quán)力卻都讓人奪去了?!眳蚊烧恍φf:“我確實沒有什么本領(lǐng),我能當上宰相,就是因為皇上知道我善于識人,我當宰相的職責就是為國家選拔人才,為國效力,我要權(quán)力有什么用呢?”

呂蒙正能夠成為宋朝名相,其根源就在于他有一顆能放下一切榮辱得失的心,用一句俗話來評價呂蒙正,那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歷朝歷代,不少當官的人拼命地攬權(quán)往上爬,但并不是因為他們更有能力,只是他們的貪心更重,對欲望的渴望更重。一旦這類人掌權(quán),他們多是嫉賢妒能之人,不愿放權(quán),從而束縛下屬才能的發(fā)揮。

現(xiàn)實生活中,拿得起,放得下實在是難,做到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纯粗車娜耍驗橐痪錈o心的話難以釋懷,而記住對方所有的過錯,從此勾心斗角,明爭暗斗,終其結(jié)果不過是兩敗俱傷,只有輸家沒有贏家。如果一個人小肚雞腸,你怎能指望他成大事?

法國入侵俄國失利后從莫斯科撤軍,沿途遺失眾多物資。農(nóng)夫和商人一起到街上尋找發(fā)財?shù)臋C會。運氣不錯,他們找到了一堆羊毛,二人平分后背在肩上回家?;厝サ穆飞纤麄冇挚吹胶脦灼ソz綢,農(nóng)夫就將沉重的羊毛拋開,挑選了幾匹精美的絲綢;商人卻動起了貪婪的念頭,他把農(nóng)夫扔掉的羊毛和剩下的絲綢全都背在身上,氣喘吁吁地往回走。沒走多遠,他們又發(fā)現(xiàn)了許多銀質(zhì)餐具,農(nóng)夫沒有猶豫,把絲綢扔掉,挑選銀器。而商人雖然重物壓身難以彎腰,仍要費力地撿東西。不巧的是風雨大作,農(nóng)夫見狀連忙趕回家去,之后變賣了銀具,過上富足的生活。而商人身上的羊毛和絲綢被淋濕后更加沉重,疲憊不堪的他一個踉蹌跌在泥濘之中……

這就是不能放下的悲哀。大千世界有太多的未知誘惑,欲望太多會讓人痛苦不堪,要懂得該放就放,才能度過輕松快樂的一生。有的選擇看似一種失去,但從長遠來看卻可能是放下了包袱,比起不肯放下的人來說,他是智者,能夠站在成功的山頭丟下重物,面帶微笑走向更高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