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序言(3)

西藏時間:16年的堅忍與蒼茫 作者:凌仕江


其實,受傷的不僅是凌仕江,西藏文學也受了傷。和凌仕江一樣,內(nèi)地不少人對西藏文學的現(xiàn)狀也是失望的。前不久,上海的一位出版人、雜志主編曾這樣對我講:“在你們西藏,真正能用漢語寫作的人,一個指頭就能數(shù)過來。”也許很多人聽了都會不服氣,但這卻是糟糕的事實。

幸運的是,面對這種讓人窒息的地理氛圍和文學氛圍,凌仕江沒有悲觀沉淪下去,沒有迷失在喜馬拉雅的復雜迷宮里,他用自己的方式選擇了突圍。

有一次,他說起托爾斯泰,無比激動地告訴我,他找到了走出喜馬拉雅的唯一出路,那便是愛。他引用了一段這位俄國人的話,證實自己的想法:“愛是人類唯一的有理性的活動,愛是最合理最光明的精神境界。愛能解決人生一切的矛盾,不獨使死的恐怖會消滅,且能鼓舞人為別人犧牲:因為除了把生命給予所愛者之外,無所謂別的愛了;只有它是自己犧牲時,愛才配稱為愛……”他充滿感情地說,在喜馬拉雅的群山中,你會強烈地感到人是渺小和脆弱的,也更易看清宇宙、人生等永恒的事物,你會發(fā)現(xiàn)在茫茫宇宙里,人是多么孤單無助啊。因此,人的心里應(yīng)裝滿愛,用愛慰藉彼此。愛才是最強大的武器,它掃清一切灰暗和不幸,是生活唯一而正確的答案。

在他看來,每個長期生活在西藏的人,特別是像他一樣來自內(nèi)地的西藏軍人,心里都有著同樣的圍困感。去年到邊防采訪,每去一個地方,他最關(guān)心的不是當?shù)氐娘L景,而是駐守在那里的戰(zhàn)士的內(nèi)心風景。一天晚上,他和幾個戰(zhàn)士聊到很晚,當一個戰(zhàn)士無意中講到,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事實,連隊搬至新營區(qū)后,歌聲和番號讓營區(qū)四周山頭上的積雪逐漸融化了。凌仕江為此用了連串的問話給予啟迪,說那孩子有作家的敏銳嗅覺,已經(jīng)找到了靈感之門,只要伸手扶他一把,他就可能上路了。隨后,他記下了那孩子的聯(lián)系方式,決定幫助他走上寫作之路。他的行為似乎有些天真,卻體現(xiàn)出了他內(nèi)心的愛,他只是單純地希望每個人都能完成自我拯救,擺脫被圍困的苦惱。“我想我是很懂他們的處境的,因為他們所走的路,我都走過?!?

對于喜馬拉雅的許多事情,甚至那些傷害了他的人,他都不是用恨,而是用愛去包容一切、理解一切的。愛就像一盞燭火,照亮了他的突圍之路,使他從當初恨的山巒走出來,邁向廣闊無邊的平原。有一次,他極有詩意地說:“暴烈的陽光摔碎了太多太多純凈的靈魂,我把它們從雪地撿起來,風干,修補。”可以看出,他有著一顆文學大師的心臟,展現(xiàn)了一位作家的內(nèi)心究竟有多寬廣。

于是,我們看到了逐漸寬廣起來的凌仕江。他近期不斷出現(xiàn)在《十月》《散文》《天涯》《廣州文藝》《海燕都市美文》《北京文學》等雜志上的散文《留在瑪吉阿米的語絲》《唯有??菔癄€的等待》《殘雪流年》《0米喜馬拉雅》《太陽,向西向晚》《給我一槍》等作品,都是開放的文本,感覺句子隨時會從敘述里飛走。他總是將我們引向一塊廣闊的平原,然后讓自己消失掉,把滿天的繁星和無盡的追問留給讀者。當作者的寫作結(jié)束時,讀者的閱讀仍沒結(jié)束。我想,這就是凌仕江作品新的品質(zhì):他只將我們帶到平原邊上,剩下的道路得由讀者自己去完成。此時作品在讀者的腳下獲得了生命的延續(x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