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節(jié):序言(3)

安妮日記 作者:(德)安妮·弗蘭克


那段記憶,降臨于她的一次夢境中,是關(guān)于她孩提時愛慕的一個叫彼得的人的,這一記憶在她心中勾喚出了有關(guān)成熟的朦朧影像,并以其豆蔻年華的清新和單純?nèi)找尕S滿著它自身的形態(tài)。這個夢預示著她對彼得·凡·達恩的新的情意。正是在她記述的兩個年輕的囚徒間日益滋長的愛情故事里,我們能最清晰地領(lǐng)略到她持久的純真。這是她最閃光的品質(zhì)------這種純真,這種蘊含在一顆敏感而明徹的心靈里的純潔。牢不可破的簡單的敘述風格又使之成為美和真的奇跡。初見時她曾以為他是個乏味又愚蠢的家伙??蓻]過多久,一年半吧,甚至還沒等到她做的那個有關(guān)另一個彼得的溫柔致極的夢,他們倆,帶著羞怯的微笑,更近地走到了一起。他,她想,也是孤單的。沒有任何的匆忙和急促,好像展現(xiàn)在她面前的是一段等著她親手去創(chuàng)造的漫長生活,慢慢的,所有親昵的姿態(tài)次第展開,她學會了向他傾訴:她記錄下他對她的一句贊美,并因此而喜悅,還有,以一貫的平靜和簡單,記錄下當他們像兩個一直在玩耍的孩子般相互糾纏片刻時給自己的感官留下的點滴撞擊。

然而即使和他在一起她的澄明也沒有離開過她:她不對他的軟弱和無禮、他的心智的貧乏作判斷,但她禁不住要洞明這一切。

她謙虛而有抱負。讀她的日記,我們很快便能確信她當有此抱負的權(quán)力。她是個天生的作家;她有能力直接而生動地勾勒出幾間毫無舒適的房間,及其間的氛圍和氣味;夜間連續(xù)數(shù)小時的恐怖;八個人同處一室的場景,所有的描繪都帶著一種活潑而又漫不經(jīng)心的從容------看似蕪雜的表象,其實她捕捉到的是藏于聲音和姿態(tài)下面的圖景。動人的正是這漫不經(jīng)心的從容。在這些場景中,這位未來的小說家?guī)е鴮捜莸男判膹娜莸爻覀冏邅怼D俏环窒硭姆块g的牙醫(yī)杜塞爾先生的怪癖,她那位善良、敏感而聰明的父親的魅力,她說話帶刺而沒有耐心的母親,她的姐姐的好,好激動易生氣的凡·達恩一家------她全部以一個孩子不妥協(xié)的銳利來看待,并總是揉以一個成年人才會具有的公正和憐憫之心。對于風云莫測的日子在她心中激起的模糊的情感,對于在她體內(nèi)彌漫的春之倦怠,對于自己和別人一起被禁閉在為密布的陰霾所籠罩的蛋丸一隅的感受,對這一切她總能找到最貼切而又動人的詞語。

但這里沒有刻意的經(jīng)營,沒有炫耀,一點都沒有,沒有演戲,即便面對的就是自己,即便那角色就是為她而設(shè),也絲毫沒有那種強作躲避臆想中的殘酷的所謂的靈童身上特有的無病呻吟和裝腔作勢。她的澄明,她的卓越的觀察力,即使當她把目光投向她自己的時候也不曾背棄過她。她沒有虛榮,沒有忸怩的姿態(tài)。她就是坦率,純真和神志清明的化身。她了解自己的聰明和幼稚,還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小姑娘,對自己毫無把握,所以對抗來自長輩們的壓力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裝傻------可在背后,她還是她自己,繼續(xù)探尋深藏內(nèi)心的真切感受。就好象知道時日不多必須抓緊,她一路狂奔。如果說一個在學校里就以其歡快的性格受人歡迎的孩子在無人贊許的環(huán)境中學會了處事之道還不足為奇的話,那么她竟能為此清晰地洞明必須自我更新的迫切需求實在匪夷所思。她能秉持某種超然的理解和沉著忠實地記錄自己的內(nèi)心爭斗,憤恨,絕望,直至后來要對自己負責的確信,好象這一切都發(fā)生在另一個人身上似的,還有面對巨大的考驗------爸爸媽媽不理解我------表現(xiàn)出來的冷靜,她將之握在手中,反復掂量,并最終平靜地將它擱在它本應(yīng)該在的位置上。目睹這個孩子,這個年少的女子,走得如此遠,展露得如此豐富,在僅僅兩年多一點的時間里,實在是一段令人振奮而又自慚形穢的體驗。正如日記的最后一篇清楚地顯示的那樣,她甚至知道還要走多遠才能最終駕馭自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