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則由于得以保有國體,天皇制也予以適當保留,所以,使其民心仍有所依附,不致發(fā)生戰(zhàn)后的無政府狀態(tài)或敵對狀態(tài)。同時,由于仍有政府在有效地運轉管理國家,使整個國家在戰(zhàn)后進行的恢復與發(fā)展經濟、文化與開拓發(fā)展民主政治的活動,都能在有序的情況下進行,因而,避免了混亂曲折,保證了效率。
而由盟軍總部所推動的三大改革,為日本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現(xiàn)代資產階級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這無疑對日本戰(zhàn)后經濟能很快復興與高速發(fā)展,起了關鍵性的奠基作用。
著眼于日本戰(zhàn)后經濟恢復的是一批有遠見的學者和政治家,石橋湛山和大來佐武郎事實上在日本戰(zhàn)敗之前就已經開始研究日本經濟的重建問題。當時的吉田內閣很快就起用這些人并將其作為核心,著手研究日本戰(zhàn)后經濟重建工作。1946年3月吉田的經濟重建團隊公布了一項叫《日本經濟重建的基本問題》的提案后經修改成為經濟自立五年計劃。,該提案采納了東京大學教授有澤廣巳的觀點:“將一切經濟政策集中傾斜與作為基礎原料的煤炭生產上,并以此為杠桿,即可創(chuàng)造提高生產水平的契機。”
以煤炭和鋼鐵為重點,將融資向煤鋼傾斜,通過差價補貼保證生產費用。正是得益于該政策,兩年后日本經濟擺脫了萎縮的局面,開始了擴大再生產。此時日本又趕上天公作美,兩年里風調雨順,包括地震在內的自然災害大為降低,從而保證了糧食連續(xù)大豐收,使得日本?濟終于緩過一點氣來。
也就在這時,國際局勢驟然變化,西方和蘇聯(lián)已經處于冷戰(zhàn)狀態(tài),而中國政局的形勢亦大幅逆轉。綜合當時國共兩黨的發(fā)展方向,美國政府的智囊凱南博士認為,美國已經無力掌控中國的局勢,因此他向美國政府建議在東方只能扶持日本。另外,當時的美國陸軍部長羅亞爾將軍也認為:如果對日本工業(yè)打擊過重,日本將會像德國一樣成為美國的負擔。正是有鑒于此,美國最初的要求日本賠償?shù)挠媱澆坏貌蛔髁T。1946年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特使兼駐日大使鮑萊公布的報告說,要將日本的陸海軍工廠、飛機制造廠、輕金屬廠的全部設備和鋼鐵?造船、火力發(fā)電、機械制造的一半設備用于受害國家的賠償。僅讓日本保持250萬噸鋼鐵的生產能力。但因為凱南博士和羅亞爾將軍的合理建議,美國對日政策發(fā)生轉變,這使得鮑萊計劃實際只執(zhí)行了不到原計劃的7%,即只拆除了價值不超過1.6億美元的5萬多臺機器而已。
美國對日政策開始發(fā)生轉變,不僅停止執(zhí)行鮑萊的賠償計劃,更開始由賠償轉化為對日援助?;跇嬛肮伯a主義運動防波堤”的訴求下,美國開始將日本納入了自身經濟的軌道,將日本作為其“遠東的工廠”。受益于此,日本經濟在1947年后得到大幅增長,但這種增長卻是先天不足的,?時日本物價飛漲,通貨膨脹肆虐。為此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派出底特律銀行的董事長道奇前往日本,幫助其解決問題。道奇來到日本立馬展開了調查,在調查后他將這種發(fā)展模式稱為“竹馬”經濟——兩腳踩高蹺,一邊是美國大量的無償援助,另一邊是日本政府對企業(yè)的各種補貼。道奇認為這種經濟一旦跌倒就會粉身碎骨的,他認為必須要把兩根蹺砍短,這樣至少能夠降低跌倒后對日本的傷害程度。為此,他開出的“藥方”是,第一實施緊縮財政;第二實行1美元對360日元的固定匯率。這兩劑猛藥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力圖降低日本企業(yè)對擺脫美國經濟援助和日本政?的補貼的依賴,從而練就其競爭力。
道奇的這劑猛藥雖然穩(wěn)定了物價,解決了通貨膨脹問題,但也帶來了相當?shù)母弊饔?。財政緊縮政策的結果是大量的企業(yè)倒閉,工人失業(yè),日本經濟處于一種呆滯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