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政道的故事

行者無界 作者:唐小惠


 

“我本人一生從事物理學研究,我生命的活力就來自物理學的挑戰(zhàn)?!崩罱淌谄揭讟銓嵉拈_場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他追求科學的那種熾熱情懷和對科學人生極限的認識。報告會后,他沒有停頓,似乎要在最短的時間,將他的光和熱,盡情揮灑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他在中國高等科技中心小會議室接受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訪談。我得到一個機會,面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其實,即使我沒有正式提問,他的個人魅力,已經讓我感到科學家的神采。我更想了解這位科學家的人生觀,所以在同李政道教授個別交談時,問及一些人生哲學問題。

李政道教授沉思片刻,深情地說:“科學研究對我來說就像呼吸一樣不可缺少?!?/p>

老科學家對科學的孜孜追求,為科學事業(yè)奮斗不懈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政道教授進一步強調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他說,很多重大基礎研究當時看起來與人們沒有多大關系,但對人類的發(fā)展卻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A研究與應用開發(fā)好比魚和水:沒有水,就沒有魚,也就沒有魚市場;而沒有基礎研究,就沒有應用研究,也就沒有開發(fā)研究。20世紀的兩大科學成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在此基礎上才產生了原子結構、分子物理、核能、激光、半導體、超導體、超級計算機……可見沒有基礎研究,現代科技文化的一切都無從談起。

談到如何才能產生劃時代的基礎科學成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問題時,李政道認為,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人才不能只依靠課堂教育和高科技教育工具。培養(yǎng)能創(chuàng)新的科學人才,需要良師和一段密切的師生共同研究過程;要認清方向、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抓緊時間和機遇,以及得到老一代科學家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基礎研究作為整個科學體系的基礎,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不能速成,更不能心急。

這個觀點由李政道提出來,就有特別的影響力。他聯系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實際狀況,告訴我說,作為基礎研究的理論導師,和學生之間一定要形成良好的溝通關系;導師要言傳,更要身教;學生要做學問,更要學做人。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高低,是與基礎教育密切相關的,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小學教育,要多注意從小啟發(fā)學生思考的能力和敢于動手實踐的勇氣,因為活學活用才是學習的根本。他做了這樣一個總結:“求學問,需學(會)問;只學答(案),非學問?!?/p>

談及中國科技在新世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李政道很客觀地分析說,中國和別的國家在科技領域競爭的最大優(yōu)勢很明顯,那就是人才眾多。在五千年燦爛文明史熏陶之下的中國人民勤勞而又聰慧,特別是年輕一代,以迅速增強的強大國力為后盾,正在成為世界科技領域內的一支生力軍;尤為可喜的是,在應用科學和基礎科學領域,中國正越來越展現其因人才匯聚而形成的集團優(yōu)勢。

李政道說這是有著切身體會和事實根據的,中國目前在許多科技領域都已經有了突出表現。主要體現在,在國際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數量逐年增多,受邀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并作報告的中國學者越來越多。但要成為世界科技發(fā)展的“龍頭”之一,僅有上述幾個方面的良好表現是不夠的。中國還必須走在科技發(fā)展的前沿,搶占科技發(fā)展的制高點,爭創(chuàng)更多的第一。

這是李政道對當下中國年輕科學家的期望,他相信,只要中國政府繼續(xù)重視培養(yǎng)人才的工作,只要老一輩科學家能夠繼續(xù)發(fā)揮好傳、幫、帶作用,只要青年一代科學家能夠在目前已經形成并逐步優(yōu)化的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境中奮力拼搏,那么,中國的科技事業(yè)一定會在新世紀有一個令世人矚目的飛躍。

我看著李政道教授,他寬和的微笑,充滿了感染力。他對中國的科技發(fā)展現狀以一種科學家的嚴謹,做出符合邏輯的分析,令人信服。

時間,對這位科學家來說,太寶貴了,我不敢再過多地打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